《T-SPOT.TB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19-11-26
  • 该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T-SPOT.TB测试在诊断结核病(TB)中的临床有效性,包括T-SPOT.TB测试对评估各种TB类型和部位的效果。

    研究人员收集了20332个疑似结核病患者标本。随后,对T-SPOT.TB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不同年龄段、样本类型和医院科室T-SPOT.TB检测的构成比和阳性检出率进行了评价。此外,研究人员比较了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活动性结核感染和老年结核感染组之间的斑点数量和组成比率。然后将活动性结核病组进一步分为肺结核(PTB)、肺结核和肺外结核(PETB)以及肺外结核(EPTB)三个亚组,并评价各亚组之间的斑点数和组成比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T-SPOT.TB测试的阳性结果在不同年龄组、标本类型和医院科室中均有发现。老年患者组、胸腔积液和胸外科均显示出最高的阳性率。在疾病组或活动性结核亚组之间,CFP-10和ESAT-6孔的斑点数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当ESAT-6和CFP-10井为双阳性时,组成率有显著差异。三个疾病组之间的斑点数和组成率有统计学差异,但活动性结核病的三个亚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SPOT.TB结核病测试结果显示LTBI存在差异,活动性结核病和老年结核病存在差异。此外,在活动性结核病组中观察到较高的斑点数水平。

相关报告
  •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9-07
    • 结核病诊断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是一种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正在取代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来对潜伏结核感染(LTBI)进行检测。 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施焕中教授在《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上撰文探讨了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包括活动性结核及潜伏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从几个方面评述了这一免疫学新技术在诊断潜伏结核感染、活动性结核病、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免疫缺陷人群结核和评价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其主要观点如下: 1. 诊断LTBI的价值:既往研究表明IGRA和传统的TST对于诊断LTBI的应用价值大致相当,在某些情况下前者的诊断效率较后者略胜一筹; 2.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价值:IGRA阳性结果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相关性较低; 3. 在血液外其他体液标本中的应用方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GRA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外周血IGRA和TST诊断,并且检测结果不受既往结核病史影响;通过对所有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IGR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是没有应用价值的; 4. 在免疫缺陷人群中的应用方面:有研究表明T-SPOT.TB(IGRA的一种)较少受到HIV感染患者LTBICD4+ T细胞减少的干扰,说明其对于评价伴有免疫缺陷的高风险人群中的LTBI具有一定价值; 5. 在评价抗结核治疗中的效用方面:活动性结核病通过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后,理论上IGRA结果应从阳性转变为阴性, 但临床实践发现IGRA结果转阴率非常低,说明IGRA在评价抗结核治疗方面的作用有限。 综上,该研究认为IGRA在结核的诊断效率和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与TST大致相当。 研究最后指出:目前关于IGRA 的研究大都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临床研究报告,这些国家结核负担低,其研究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异,同时我国在结核控制方面与低收入国家也差异巨大,加之国内对于IGRA 应用的报道还很有限, 因此当下迫切需要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价IGAR 在我国诊断结核病的确切价值。 目前在国内各地医院应用最为普遍的T-SPOT.TB收费一般为600-800元人民币,因而确切了解该技术是否能有效地对结核病进行诊断,对于减轻国家和病患负担、避免过度医疗均很有意义。WHO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为遏制该病流行,“2011-2015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了一系列防治和保障措施,投入巨大,开展针对我国国情的诊断技术研究不仅具有其学科价值,也将为更成功地实施防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王睿, 施焕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5, 45(3): 320-324.
  • 《针对3种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商业试剂盒用于中国结核病快速诊断的多中心临床评估》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9-09
    • 为了评估3种以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为基础的试剂盒用于检测中国结核菌感染状况的效果,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来比较三种试剂盒的效果及应用状况,其相关成果于2015年9月7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该研究从3家医院中一共招募了1026名参与者,其中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597人(包括肺结核患者517人及肺外结核患者80人)、阴性对照人群429人(包括患有肺部疾病但不是结核病或患有非结核杆菌感染性肺疾病的人群244人以及健康人群185人)。评估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YI)。 结果显示,在517名肺结核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者为224人,而429名阴性对照人群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如将细菌培养法视为金标准,则T-SPOT.TB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7%(201/224)、91.1%(391/429)和0.81,QB-SPOT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6.2%(193/224),87.2%(374/429)和0.73,TB-IGRA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9%(188/224),88.6%(380/429)和0.73,且这3种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3种试剂盒均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检测结核杆菌感染方面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