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沙钢携手入股天工国际 打造世界新材料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6
  • 5月14日香港消息,于2007年7月2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首家特殊钢企业,天工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天工国际,股票代码:0826.HK)董事会正式宣布,配售事项和所有条款已经达成,以1.6港元/股价格,合计配售3亿股股份已正式发行,总额4.8亿港元,拟用于天工国际国内首条粉末冶金生产线建设和一般营运发展资金。

    根据配售公告,天工国际作为发行人,联合唯一及独家代理农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与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的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汽集团”),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沙钢集团”),按配售价每股股份1.6港元订立配售协议,分别配售1.5亿股,成为天工国际的新股东,共同推动天工国际成就世界新材料产业基地。

    据业内人士分析,天工国际引入北汽集团,是导入下游资源的重要一步,天工国际生产的工模具钢、切削工具、钛合金以及正在着力发展的粉末冶金(3D打印新材料)均是汽车行业的基础材料,尤其粉末冶金更是制造“绿色”汽车的优选,具有优化汽车工业产品生产工艺、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用于汽车上的粉末冶金零部件已经超过400多种,此次北汽集团入股天工,一方面可以保证北汽集团高端原材料的需求供应,不再依赖进口,一方面天工国际逐步加大在汽车领域的产品布局,实现汽车高端材料供应商的角色转变。而引入沙钢集团,双方将通过补充短板,优势互补等方式,在产业层面进行更深协同,将进一步促进天工在产业协同、资本实力、技术更新共享以及相互补充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据悉,天工国际于本年3月26日,启动建设国内首条粉末冶金规模化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一期建设将于2019年6月份投产,届时将实现年产2000吨粉末冶金的量,2020年天工将启动粉末冶金二期建设,除了满足国内工业制造对粉末冶金材料的需求外,瞄准国际粉末冶金材料应用领域,进军国际新材料市场,实现从规模化到产业化的发展,除了生产传统的材料外,还将为汽车、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不同行业粉末冶金制品提供高质量原材料支撑,促进转型发展,实现由原来减材制造向增材制造(3D打印)的转变,缩小我国与先进工业国家制造能力的差距。

    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表示,北汽集团和沙钢集团入股天工国际,天工将借助自身优势与北汽集团展开多方面合作,尤其将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与沙钢集团实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的特殊钢产业,打造特钢产业最强联盟。

    沙钢集团,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世界500强,总部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总资产1500多亿元,职工3万余名,主要产品有宽厚板、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高速线材、大盘卷线材、特钢大棒材等,产品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跻身世界500强。

    北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世界500强,成立于1958年,在职员工13万人,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属国内汽车产业产品品种最全、产业链最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的国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天工国际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新材料(高速钢、模具钢、钛合金)以及切削工具生产制造商,中国第三大钛合金生产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不同的工业,如机械及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铁路及石油化工等,包括航空、机械、汽车等不同行业。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84367
相关报告
  • 《长沙新材料产业再添动能 立邦新型材料华中区域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4-27
    • 4月26日,立邦集团华中区域总部——立邦新型材料华中区域生产基地项目在望城经开区铜官工业园盛大开工,标志着长沙的新材料产业再添新旗舰,同时,也开启了望城新材料产业快速腾飞的新局面。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继兴宣布项目开工,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范焱斌出席开工仪式。 立邦集团是世界著名的涂料制造商,成立于1881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九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涂料公司之一,在全球顶尖涂料企业排行榜名列前茅,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涂料制造商、国内涂料行业的领导者。 “立邦新型材料项目是立邦集团筑梦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立邦集团在中国未来10年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立邦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邢荣华介绍, 项目总计划用地250亩,总投资10亿元,全面建成后年产各类水性涂料、真石质感涂料、干粉砂浆产品190万吨,节能保温装饰一体化板3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2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建成投产。 新材料产业链是望城区的优势产业链之一,望城经开区铜官工业园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目前已有五矿新能源、湘江关西等颇具实力的企业投产运营。此次开工的立邦新型材料项目,则已入选湖南省一百个重大产业项目2020年实施计划,将致力于打造一座数字化、绿色、环保的智慧工厂。 “想项目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力项目建设。”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剀表示,以长沙市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为契机,推动立邦新型材料项目在望城的开工建设,这将进一步放大产业聚集效应、为望城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再添新动能,也将提升长沙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望城区一直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选择,奋力走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列。望城经开区作为长沙市最年轻的国家级园区,坚持项目为王,聚力招商引资,聚焦项目建设,聚集要素资源,就2019年来说,比亚迪电子、德赛电池、苏宁电商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华为、立邦新材、杉杉能源等一批500强、上市企业相继落户。 望城这片土地,迸发着澎湃发展动能。记者从望城经开区了解到,园区已入驻企业3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多家,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暨先进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商贸物流四大产业集群,特别是以“一仓、一园、一镇”为核心的千亿级华为城正在加速启航,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打造“556”产业体系,河南拟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20
    • 8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工信厅获悉,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556”产业体系,实施“六大提升专项”,打造“五强一优”要素保障生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效益更好的发展新格局,努力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强省。 《方案》更加清晰地提出了构建“556”产业体系,也就是做强5大优势产业、做优5个传统产业、做大6个新兴产业。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到2025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形成数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 在做强优势产业方向上,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5大优势产业能级。发挥电力、盾构、农机、矿山、起重等装备优势,建设万亿级装备制造基地。巩固传统食品加工优势,推动烟草、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冷链和休闲食品,建设万亿级食品制造基地。发展智能终端(手机)、智能传感器、计算机和服务器、汽车电子等,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巩固客车优势,发展乘用车和专用车,建设5000亿级汽车制造基地。发展超硬和新型合金材料、新型耐材、尼龙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建设50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2025年,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7%、50%以上。 在做优传统产业上,加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5大传统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推动钢铁行业整合重组,布局铝、钨钼、铅锌等有色行业终高端项目。发展精细化工,建设现代化工基地。发展绿色墙材和装配式建筑,建成一批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发展时尚服装和智能家居,打造全国轻纺产业发展高地。到2022年、2025年,传统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保持在33%、30%左右。 在做大新兴产业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节能环保6大新兴产业。到2022年、2025年,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2%、25%以上。 《方案》围绕技术创新提升、基础能力提升、集群强链提升、融合赋能提升、区域协同提升、企业培育提升六大专项规划了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实施创新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打造沿黄科创走廊,发展一批“科创飞地”,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工业“四基”突破清单,建成一批智能化园区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两业”融合工程;打造“双核引领、两轴支撑、三带协同”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引导各县(市、区)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企业梯队培育,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家培训提升工程;发展品质制造,打造一批河南制造精品。 在具体的要素保障方面,将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调整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集群、企业、项目、平台支持力度。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强化金融支持,稳步提升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行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主办银行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制造业“智鼎中原”工程,重点引进和培育百名卓越企业家、千名核心技术人才、万名高级技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和新时代豫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