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华镰状细胞病药物 Crizanlizumab获FDA突破性疗法资格》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 江洪波
  • 发布时间:2019-05-08
  • PMLiVE于1月8日报道,诺华开发的一种治疗镰状细胞病的一个月使用一次的抗体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梦寐以求的突破性疗法资格。诺华即将首次提交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美国 FDA 授予 Crizanlizumab(SEG101)突破性疗法资格,它是一种人源化抗 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其目前正被研发用于预防令人痛苦且有时危及生命的脉管阻塞性危象(VOCs)。VOCs 是由有缺陷的红细胞聚集并阻塞血管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它可导致器官损伤。

    去年报告的一项 2 期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月使用一次的 Crizanlizumab(旨在降低红细胞粘连的可能性)患者在 12 个月内出现 VOC 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在服用该药物的患者中,有近 36% 在前一年遭受 2-10 次 VOCs 折磨的患者,在开始使用该抗体治疗后没有出现危机,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这一比例为 17%。

    与安慰剂相比, Crizanlizumab 降低了 VOCs 的平均年发生率,使患者就诊的比率降低 45%,不管患者是否接受了羟基脲(目前镰状细胞的标准疗法)的治疗。

    诺华希望今年上半年能在美国申请批准该抗体,而这次的突破性疗法资格将加快该项目的审评,并加强与 FDA 的互动水平。

    Crizanlizumab 只是制药行业即将推出的承诺将改善镰状细胞病管理的一系列新药物中的一种,镰状细胞病除了会使人衰弱和疼痛外,还会带来高昂的治疗成本,据估计,患者一生的治疗费用约为 100 万美元。这些费用大部分来自 VOCs 的住院治疗。

    可以说,对这种疾病患者来说,最大的希望是基因疗法,它可以提供一次性治疗,而首个基因疗法也在临床试验中。蓝鸟生物公司的 LentiGlobin 候选物目前处于 1/2 期试验中,该疗法在第一批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几乎可以消除 VOCs。LentiGlobin 用于β地中海贫血(另一种红细胞病)的上市申请在欧盟正在审评中。

    与此同时,FDA上周还对基于 CRISPR 的镰状细胞基因编辑疗法 CTX001 授予突破性疗法资格,该疗法由 CRISPR Therapeutics 和 Vertex 联手开发。这种体外疗法涉及改造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在红细胞中产生高水平的胎儿血红蛋白,降低产生有缺陷成人血红蛋白细胞的比例。

  • 原文来源:http://www.pmlive.com/pharma_news/novartis_gets_breakthrough_tag_from_fda_for_sickle_cell_drug_1274253
相关报告
  • 《第一三共AML药物quizartinib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03
    • 8月1日,日本第一三共制药公司表示,美国FDA已经授予公司口服特异性FLT3抑制剂quizartinib(奎扎替尼)用于复发性/难治性FLT3-ITD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公司研发负责人Arnaud Lesegretain表示:“过去几十年来,对于复发/难治性FLT3-ITD AML的治疗进展很有限,这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疾病,预后一般很差。与化疗相比,quizartinib是第一种以口服单一药物的方式显着改善整体生存率的FLT 3抑制剂。令我们兴奋的是该药物此次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期待与FDA紧密合作,尽快为患者带来这一潜在的新的治疗方案。” 这项突破性疗法指定是根据在2008年6月欧洲血液学协会第23次大会全体会议上公布的关键性临床3期试验QuANTUM-R的结果批准的。该研究有367例患者随机分为quizartinib 组(n=245)和化疗组(n=122),在研究分析截止时间,中位随访时间为102.4周。结果显示,与接受补救性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quizartinib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24%(HR = 0.76,P = 0.0177,95%CI 0.58-0.98)。接受quizartinib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6.2个月,而接受补救性化疗的患者为4.7个月。接受quizartinib的患者在一年时的生存率是27%,而接受补救性化疗的患者为20%。 在大会上提交的安全数据与以前观察到的状况一致,优于补救性化疗方案。接受单剂quizartinib(n=241)的患者与接受抢救化疗的患者(n=94)所发生的紧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当。在接受研究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30%,任何级别)包括恶心、血小板减少、疲劳、肌肉骨骼疼痛、发热、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呕吐和低钾血症。 quizartinib是第一三共公司开发的一种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靶标为FLT3(也称为CD135)。FLT3是一种原癌基因,FLT3突变是急性髓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突变,这种突变的存在也是不良结果的标志。该药物目前处在复发/难治性FLT3-ITD AML患者治疗的临床3期研究阶段。 除了突破性治疗认定外,该药物还被美国FDA授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ML的快速通道地位,同时还被美国FDA及欧洲EMA授予治疗AML的孤儿药资格。 复发/难治性AML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因为可用的治疗方案有限,而且对于复发/难治性FLT3-ITD AML患者也尚未有批准的靶向治疗。quizartinib所表现出的治疗效果无疑将会为这类AM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 《阿斯利康哮喘生物治疗新药tezepelumab获FDA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9-10
    • 2018年9月7日/生物谷/ 阿斯利康及其合作伙伴安进公司(Amgen Inc.)9月7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通过tezepelumab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用于治疗没有嗜酸性粒细胞表型的严重哮喘患者。 根据相IIb通路数据现实,tezepelumab与安慰剂相比显著减少了严重哮喘的哮喘加重。阿斯利康全球药物开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疗官Sean Bohen说:“Tezepelumab令人兴奋,因为它有潜力治疗广泛的严重哮喘患者,包括那些没有资格接受目前批准的生物疗法的患者。突破治疗指定将帮助我们尽快将tezepelumab带给患者。这是阿斯利康自2014年以来从FDA获得的第七项突破性疗法,也是该公司在呼吸医学领域的首个突破。Tezepelumab目前正在开发III期探路者临床试验项目。 业界认为,如果tezepelumab成功上市,将在哮喘治疗领域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其治疗人群将远大于目前已上市的生物疗法,包括葛兰素史克(GSK)的Nucala(mepolizumab,靶向IL-5),梯瓦的Cinqair(reslizumab,靶向IL-5),以及目前正在开发治疗哮喘的生物疗法,例如阿斯利康自己的benralizumab(靶向IL-5受体α亚基[IL-5Rα])以及赛诺菲的Dupixent(靶向IL-4/IL-13),所有这4种疗法仅靶向于驱动哮喘炎症的特定炎性分子,只适合某些类型的重症哮喘患者,即亚组患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 “突破性疗法”(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2年7月创建,源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安全及创新法案》(FDASIA)中制定的部分内容, 旨在加速开发及审查治疗严重的或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新药。作为继快速通道、加速批准、优先审评以后美国FDA的又一个新药评审通道,获得“突破性药物”认证的药物开发能得到包括FDA高层官员在内的更加密切的指导,保障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关于Tezepelumab: Tezepelumab是一种人源的抗上皮细胞因子TSLP(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单克隆抗体,也是同类首个(first in class)抗TSLP单克隆抗体,由阿斯利康的全球生物制剂研发部门MedImmune与安进公司合作开发。该抗体药能接合并阻止TSLP与受体复合物相互作用,从而阻止TSLP攻击的免疫细胞和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进而防止哮喘恶化并控制哮喘。 Tezepelumab目前尚未在任何国家上市,2017年9月,阿斯利康和安进公司曾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tezepelumab在不受控制的哮喘患者中开展的一项2b期临床试验PATHWAY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显示,与服用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tezepelumab的患者年哮喘发作率降低了71%。 PATHWAY是一项52周、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tezepelumab 3种剂量方案(70mg[每4周一次]、210mg[每4周一次]、280mg[每2周一次]),作为一种附加疗法,用于有哮喘急性加重病史且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激动剂和/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哮喘药物但病情仍不受控的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显示,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与安慰剂组相比,tezepelumab 70mg剂量组(每4周一次)、210mg剂量组(每4周一次)、280mg剂量组(每2周一次)哮喘急性加重年发生率分别降低61%、71%、66%,数据具有统计学显着差异(均p<0.001)。 更重要的是,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哮喘急性加重发病率显着和临床意义的降低与基线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其他2型(T2)炎性生物标志物无关。此外,tezepelumab 3种剂量均显着改善了肺功能,2种高剂量显着改善了哮喘控制(均与安慰剂相比,均p<0.05)。安全性方面,tezepelumab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tezepelumab治疗组发生的最常见不良事件(≥5%)包括哮喘、鼻咽炎、头痛、支气管炎。 TSLP是一种针对促炎性刺激(例如肺内过敏原、病毒及其他病原体)产生的上皮细胞因子。TSLP驱动下游T2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IL-4、IL-5和IL-13,导致炎症和哮喘症状。TSLP也能激活参与非T2驱动炎症的多种类型细胞。因此,TSLP在炎症级联反应的早期上游活动已被确定为在广泛哮喘患者群体中的一个潜在靶点。 tezepelumab是首个靶向TSLP的新一类潜在新药,能特异性地结合人TSLP并阻断其与受体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能阻止由TSLP靶向的免疫细胞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防止哮喘发作并改善哮喘控制。由于作用于炎症级联反应的早期上游,tezepelumab可能适用于广泛的重症不受控哮喘患者,包括非T2驱动的哮喘患者。之前在轻度、特应性哮喘患者中开展的一项概念验证吸入性过敏原挑战研究证实,tezepelumab能够抑制早期和晚期的哮喘反应,并降低T2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这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哮喘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患者总数大约3.15亿,其中高达10%为重度哮喘患者,这类患者尽管接受高剂量的标准护理药物治疗病情仍不受控,可能需要使用慢性口服皮质激素(OCS)。 T2炎症驱动(T2高)的哮喘存在于超过三分之二的重度哮喘患者中,其典型特征是T2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包括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相反,其余大约三分之一的重度哮喘患者不具有激活的T2炎症通路特征,这类患者的非T2驱动疾病采用临床标准护理疗法治疗仍不受控,目前没有可用的生物治疗方案。 PATHWAY研究的首席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David Geffen医学院Jonathan Corren博士表示,这些结果有力地证实TSLP在重症哮喘中是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基于其在早期炎症级联反应中的活动,tezepelumab可能对于T2和非T2驱动的哮喘患者都适合,包括不适合当前已上市生物疗法的患者,这些生物疗法仅靶向T2途径。 2017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CDE)数据显示,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斯利康”)已经在中国提交了其重磅哮喘新药Tezepelumab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为JXSL17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