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监管无力 龙头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严重》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7-11
  • 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进驻 黑龙江 省开展督察“回头看”,并统筹实施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专项督察。督察发现,近年来,黑龙江省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到位,环境污染和风险突出。

    一、肇东市龙头企业污染严重

    江西正邦集团是一家以养猪为主的大型农牧企业。近年来,根据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政策,在肇东、青冈、巴彦、富裕等县市启动了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根据群众举报,6月10日,督察组对该企业在肇东市建设的两家年产1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进行了检查。

    一是养殖场环境脏乱差。现场检查发现,大量猪粪在场地内随意堆存,周边沟渠臭气熏天,蝇虫成群。两家养殖场 污水处理设施 均处于停运状态,高浓度废水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污水暂存池内,但9个暂存池有5个防渗膜已多处破损,废水渗入地下。

    二是污染防治设施失效。按照环评要求,养殖场采用水泡粪工艺,每天产生粪便约30吨,尿液加冲洗水380吨,粪尿通过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约3.8吨,外运周边农户作为有机肥使用。但长期以来,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名存实亡。2018年5月,肇东市环保局对该企业检查时发现,污水处理厂从2018年2月起擅自停止运行;污水暂存池防渗膜破损严重,并向周边草原偷排大量高浓度废水,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3700mg/L。当地虽对企业进行了处罚,但直至督察进驻时,企业超标排污仍然进行。

    二、望奎县示范项目成为摆设

    绥化市望奎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畜牧业产值占据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为解决日益突出的畜禽粪污问题,2013年5月,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要求当地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中心项目。下沉督察期间,督察组对望奎县畜禽粪污处理中心进行了现场检查。

    一是畜禽粪污处理中心被弃置。督察发现,粪污处理中心厂区内近8米高的沼气发生器没有一丝畜禽粪便的影子,沼液沼渣储存车间亦是空空如也,显然已停运多时。据调阅资料,该处理中心仅在2014年9月进行过试生产,随后以当地冬季气温过低为由,从2015年8月起停运至今。

    二是畜禽粪污严重污染环境。距离畜禽粪污处理中心不足500米处,数百吨猪粪堆满了路边狭长的土沟,混杂着猪尿的灰黑色污水连绵50余米,苍蝇遍地、恶臭四散,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三是农村环境整治示范项目成为摆设。为了粪污处理中心项目建设,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450万元,省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140万元,县级配套310万元。如今,粪污处理中心落满灰尘,近千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打了水漂”。

    三、哈尔滨有关区县监管不力

    这次“回头看”进驻伊始,督察组就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反映养殖污染问题严重。

    督察组对有关情况进行抽查,发现巴彦县兴隆镇宝成养殖有限公司存在严重污染问题。该公司于2011年建成,年存栏生猪近千头,未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场区大量粪污直接渗坑排放,养殖场内臭气熏天,环境十分恶劣。

    督察认为,近年来,“南猪北养”渐成趋势,国内大型畜牧业企业相继布局东北地区。但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执法监管缺位,导致畜禽粪便随意堆存、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大量存在,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对此,督察组要求黑龙江省有关地区应未雨绸缪,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畜禽养殖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报告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行政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8-21
    •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行政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黑龙江省行政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备案管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的行政备案适用本办法。 有关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等内部管理事项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备案,是指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备案实施部门)依法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报送从事特定活动的有关材料,予以存档并作为监管依据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备案的事项管理、实施、监督应当遵循依法合规、标准统一、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营商环境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备案事项实施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行政备案的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   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负责行政备案具体实施。   第二章? 行政备案的事项管理   第六条? 行政备案事项应当以法律、法规、规章为设定依据。对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可以对其实施作出具体规定。   有关部门起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涉及新设行政备案事项的,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调研论证。能够通过部门协同、信息推送、数据共享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设定行政备案事项。   第七条? 省级营商环境部门会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全省行政备案事项清单指导目录。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编制公布本部门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各地结合实际编制公布本地区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同一行政备案事项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   第八条?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统一规范本行业行政备案事项的设定依据、申请材料、备案流程、办理时限等实施要素。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补充完善具体的办理地址、咨询电话等服务信息,形成办事指南和示范文本等,向社会公布。   申请材料应当逐一列明,不得要求报送与备案事项无关的材料和通过部门协同、信息推送、数据共享等方式能够获取的材料。   第九条?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等立改废释,以及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对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条? 行政备案事项应当纳入省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行政备案事项清单编制、动态调整等应当依托省权责清单管理系统,依照省权责清单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章? 行政备案的实施   第十一条? 行政备案原则上实行事后备案,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在备案前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不得以行政机关同意备案作为从事相关特定活动的前置条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 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强政务数据共享互认,有效精简备案环节、减少备案材料、优化备案流程,探索开展无感备案、智能备案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便利度。   第十三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情形外,行政备案事项应当进驻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动行政备案事项“一网、一门、一次”办理。 第十四条? 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办事指南受理备案申请,不得擅自增设条件。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和期限。   行政备案原则上实行即来即备,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当场完成备案,并出具凭证。   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非关键材料欠缺的备案申请,可以先行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和期限。   第十五条? 行政备案事项应当纳入政务服务“好差评”,对办理情况跟踪评价,以评促改,提升服务效能。   第十六条? 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按照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有关要求,对备案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规范管理。   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   第十七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的情形外,行政备案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四章? 行政备案的监督   第十八条? 行政备案实施部门应当对行政备案材料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备案实施部门行政备案工作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关部门违法违规实施行政备案的,有权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者有权机关投诉。受理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核实、处理,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一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者有权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处理:   (一)违规设定行政备案事项的;   (二)以行政备案之名实施行政许可的;   (三)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备案申请不予备案的; (四)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备案申请予以备案的;   (五)未按规定一次性告知所需补正全部材料的;   (六)明知隐瞒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仍予以备案的;   (七)擅自增设备案条件或者材料的;   (八)在实施行政备案过程中违规收取费用的;   (九)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时限办理的;   (十)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备案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内容的;   (十一)备案后,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十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形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在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省政府政策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1-10月黑龙江省原煤产量5757.03万吨 增长16.43%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30
    • 今年1-10月,黑龙江省原煤产量5757.03万吨,同比增加812.43万吨,增长16.43%。 其中,龙煤集团完成3178.57万吨,同比增加276.87万吨,增长9.54%;地方国有煤矿完成1153.24万吨,同比增加131.57万吨,增长12.88%;地方乡镇煤矿完成1425.22万吨,同比增加403.99万吨,增长39.56%。 黑龙江省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煤管局通过采取煤炭“六要六不要”举措,加力增加省内煤炭供给。“六要六不要”举措是从长期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省内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六要六不要”:向保障安全生产要产量、不要高危风险的产量;向依法依规生产要产量、不要违法违规的产量;向科学均衡生产要产量、不要突击生产的产量;向超前治理灾害要产量、不要冒险蛮干的产量;向加快“四化”建设要产量、不要技术落后的产量;向项目建成投产要产量、不要擅自生产的产量。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煤管局坚持高质量统筹经济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压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化解煤矿重大安全风险,以煤矿安全生产“零死亡”避免“小事故区域停、大事故全省停”。 组织煤矿企业对照井工煤矿221项、露天煤矿165项检查表自检自查,及时“清零”隐患问题,坚决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维持正常生产秩序,指导煤矿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强化采掘接续和生产准备,保证生产工作日和产能利用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持续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