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表观遗传障碍决定了人类神经元成熟的时机》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1月31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n epigenetic barrier sets the timing of human neuronal maturation的文章。

    与大多数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大脑发育的速度非常漫长。皮质神经元的成熟特别缓慢,需要数月至数年才能发展成人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外分化或移植到小鼠大脑时,这种长时间的时间保留在源自人类多能干细胞 (hPSC) 的皮质神经元中。这些发现表明,细胞内在时钟的存在设定了神经元成熟的速度,尽管该时钟的分子性质仍然未知。

    该研究确定了一种表观遗传发育程序,它设定了人类神经元成熟的时间。首先,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hPSC的方法,在体外同步皮质神经元的诞生,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定义形态学、功能和分子成熟的图谱。研究人员观察到成熟程序的缓慢展开,受到特定表观遗传因素保留的限制。皮质神经元中其中几种因子的功能丧失导致早熟。在祖细胞阶段,EZH2、EHMT1 和 EHMT2 或 DOT1L 的瞬时抑制使新生神经元在分化时迅速获得成熟特性。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祖细胞中建立表观遗传屏障,人类神经元成熟的速度远早于神经发生。从机制上讲,这种屏障将转录成熟程序保持在一种逐渐释放的状态,以确保人类皮质神经元成熟的时间线延长。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984-8
相关报告
  • 《Cell | 小分子诱导的表观遗传年轻化促进 SREBP 凝聚,克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障碍》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06
    • 2024年5月2日,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发表题为Small-molecule-induced epigenetic rejuvenation promotes SREBP condensation and overcomes barriers to CNS myelin regeneration的文章。 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的髓鞘脱落被认为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成熟受抑制有关;然而,MS 病变中存在少突胶质细胞,但却缺乏髓鞘生成。 该研究发现,病灶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表观遗传上处于沉默状态。通过开发标记分化少突胶质细胞的转基因报告物进行表型筛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小分子表观遗传沉默抑制剂(ESI1),它能增强髓鞘生成和鞘内热。ESI1能促进脱髓鞘动物模型的髓鞘再形成,并使再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轴突上的髓鞘新生成为可能。ESI1治疗可延长人类iPSC衍生的器官组织中的髓鞘,增强老年小鼠的(再)髓鞘化,同时逆转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多组学研究发现,ESI1能诱导活跃的染色质景观,激活髓鞘生成途径并重新规划新陈代谢。值得注意的是,ESI1会触发脂质代谢主调节因子SREBP1/2的核凝聚物形成,集中转录共激活因子以驱动脂质/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该研究强调了以表观遗传沉默为靶点,在脱髓鞘疾病和衰老过程中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的潜力。
  • 《遗传发育所揭示决定种子活力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2-13
    •   种子的出现,使高等植物能够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得以广泛生存和分布。产生高活力的种子从而在环境条件合适时迅速萌发并发育产生健壮的幼苗是高等植物繁衍的关键,也是农业生产中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然而,在种子形成时,其萌发和胚后发育的能力如何产生,尚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姜丹华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istone H3.3 deposition in seed is essential for the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组蛋白H3的变体H3.3在染色质上的装配是种子获得萌发和胚后发育能力的关键,并分析了H3.3在其中可能发挥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释种子活力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对H3.3完全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的研究发现,该突变体能够正常产生成熟的种子,且形态和种子储藏蛋白等指标均与野生型一致。然而,h3.3突变体种子无法正常萌发,抑或是少数萌发的种子也在萌发后立即停止发育。研究分析H3.3在种子染色质上的分布发现,其在成熟种子中具有特异的基因5’端/启动子区和基因3’端均富集的分布模式,而在营养组织如幼苗中H3.3仅在基因3’端富集。H3.3对于成熟种子中染色质开放性的形成颇为重要,促进基因5’端/启动子区的开放,从而使种子在萌发时感知环境以及胚后发育的基因能够正常表达。此外,H3.3在基因3’端抑制染色质的开放性和基因上的异常转录 (cryptic transcription)。   该研究揭示了植物通过组蛋白变体H3.3在种子中的特异装配,从而“打开”染色质为其萌发和胚后发育做了准备机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H3.3具有类似先锋因子在细胞命运调节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替代(replacement)组蛋白,H3.3在较多植物细胞的分化时均发生明显富集。因此,H3.3可能是植物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因子,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探索植物再生等重要科学问题。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