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亿元!重庆市下达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09
  •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
    相关区县(自治县)财政局、万盛经开区财政局,有关单位:
    为增强区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加快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出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4〕78号)等相关规定要求,经与市农业农村委研究,现提前下达你区县(自治县)、单位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包括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项目代码:10000023Z231403000002)、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项目代码:10000023Z231403000003)、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项目代码:10000023Z231403000004),具体区县、单位、金额及科目列报详见附件。请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2025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3〕11号)、重庆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关于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的通知》(渝财农〔2024〕17号)和市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拨付使用资金。
    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列入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范围,各区县财政部门要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及时接收登录预算指标,并保持“追踪”标识不变,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转移支付监控模块,加强日常监管,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其中,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按其他支出方向追踪,相关指标在接收、登录和下达等各个环节应单独列示。
    附件:2025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指标提前下达表
    重庆市财政局
    2024年11月29日
  • 原文来源: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97981.html
相关报告
  • 《今年中央财政近五百亿元用于治污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04
    •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寇江泽)23日,环境保护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环保部规划财务司、环境规划院及宣传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环境保护规划和近期环保部重点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区域内除个别城市外,二氧化氮浓度均超标。今年上半年,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仍呈上升态势。北京近几次污染过程中,硝酸盐是PM2.5组分中占比最大且上升最快的。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2016年货运总量中,公路运输占84.4%;区域内公路货运以重型柴油车为主,保有量约83万辆,占汽车保有量4%左右,氮氧化物排放占区域排放总量的1/5。今年京津冀地区重型载货车保有量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重型载货车在京津冀地区保有量过大、增速过快、排放氮氧化物过高是导致区域内城市二氧化氮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铁路货运的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单位运量排放主要污染物分别仅为公路货运的1/7和1/13,调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共安排生态补偿奖励资金49.99亿元。目前,环保部正协调推进北京市和河北省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1月13日,环保部和河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正组建环保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咨询委员会。 据介绍,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来优化整个新区发展。以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基础,优化新区布局,以新区环境质量改善来推动白洋淀,乃至京津冀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坚守生态空间、系统保护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绿色先导、打造智慧环保、创新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把新区建设成为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新区。 据介绍,今年环保部在雄安新区启动实施一批治污工作。中央财政在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雄安新区正在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环保部在雄安新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优先完成新区医院、学校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记者了解到,2017年中央财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规模497亿元,截至目前已下达390亿元。环保部已启动2017年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各项准备工作,组织2018年环保约束性指标计划,初步测算预计2017年主要环保指标有望完成。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4日 23 版) (责编:贺迎春、董菁).
  • 《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破30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2-04
    • 记者30日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获悉,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离“千亿”目标又近了一步。 2019年,绍兴集成电路产业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3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如今已成为一片广受关注的“芯”高地。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 从“0”到“1” 2017年底,绍兴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设想,曾引发不小争议——没有基础,如何造高楼;高密度的资金技术投入,撑得下去吗? 2018年3月1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项目签约落户,消息传遍了绍兴的“朋友圈”。从“0“到“1”是如何发生的?回头看,这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绍兴研判形势、准确出击的结果。 中国竞逐世界科技强国路上,科学技术领域的短板已经显现,国内诸多城市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出政策、找项目、挖人才。 同时,这也是绍兴产业动能转换的内在需求。 2018年初,绍兴提出打好以“两业经”“双城计”“活力城”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 其中,念好“两业经”就需要双轮驱动。然而当时的现实是,绍兴以印染化工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产品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度在不断提升,但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尚没有大的起色。于是,一个可以快速提升产业层次、提振发展信心的新兴产业代表门类——集成电路呼之欲出。 第三重因素则是“板块再造”的现实压力。20世纪80年代,“八七一厂”曾作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之一落户绍兴。但由于历史因素,绍兴集成电路发展脉络中断。 另一方面,绍兴虽是国内外不少集成电路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没有一家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产值不大也较为分散。彼时,绍兴急需通过引进带动性的“链主型”龙头项目,凝聚关联企业,再造集成电路板块。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绍兴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之一,被写入国家战略。 从78天到22天 2018年5月18日,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天,离中芯国际签约落户仅78天,刷新了绍兴重大项目从签约到破土动工时间的新纪录。 此后,中芯国际的发展速度也不负众望:2019年6月19日,主体厂房封顶;2019年11月16日,项目正式投产;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全线量产…… 不光是中芯国际,其它项目也接连短时间落地。 2020年6月,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300mm集成电路中道先进封装生产线项目一期厂房开工建设。据悉,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22天,用时只有浙江省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的四分之一。 速度背后,是一整套高效运作的应对机制。 比如特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上,绍兴明确“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量身定制落地方案”。中芯国际是第一个享受“特殊待遇”的企业,项目签约落户后,越城区专门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召集相关部门梳理问题,形成工作清单,倒排时间表督促解决。 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奇说,大家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能拿出最省时省力的方案。 同时,当地也致力要素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实际上,集成电路项目的土地资源消耗大,用能和排污指标都不小。 面对该情况,绍兴创新采用了置换盘活、转移盘活、牵线盘活、回购盘活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用地近千亩,又通过争取拿到新增排污指标13万吨,成功解决了项目入驻的燃眉之急。浙江芯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苏皖记得,去年公司建设过程中遭遇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各级政府召开了3次协调会,帮企业拉起了专门的电力供应线路。 而对于行政审批,绍兴也“能快则快”。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任宇说,在实践中,绍兴对集成电路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服务体系,每个问题都有应对之策,能及时解决投资方的后顾之忧,赢得企业信任。 从1家到98家 集成电路“扎根”绍兴,“成绩”如何?2020年的报表,给出了回答。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绍兴滨海新区已集聚集成电路相关规上企业98家。这一年,绍兴市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3年时间,集成电路产业得以迅速扩大,在于解决了“项目从哪里来、资金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等几个关键问题。 早在2017年下半年,绍兴便一次次赴全国重点城市考察、取经,加强对带动性、引领性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盯引。近两年,绍兴又依托“绍兴周”等活动,赴上海、深圳、西安等城市,广发“英雄帖”。绍兴还主动搭建平台,连续3年举办“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将目光投向绍兴、脚步迈向绍兴。 据了解,绍兴还专门出台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专项政策等,在设计研发、新品流片、IP采购、专利申请与授权、人才引进等几乎全环节给予补贴支持,对于企业实现销售突破、产值大幅增长等几乎每一次“进步”都进行奖励。另外,绍兴还先后组建规模达75亿元的5个专项基金、100亿元的母基金,专项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 不仅如此,从谋划集成电路产业开始,绍兴也致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在构建研究平台上,该市签约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推动浙大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入驻运营。 眼下,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引进一个、招来一批、联动一片”的良性循环,构建起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和集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