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3.62亿元!这家能源化工企业重组预案出炉!》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19
  • 近日,中国神华(601088)披露重磅重组预案。 公司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持有的10家公司的100%股权,以及神延煤炭41%股权、晋神能源49%股权,并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西部能源持有的内蒙建投100%股权。 此外,中国神华还计划向不超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告显示,中国神华A股股票将于8月18日复牌。 此次交易是一场大规模的资产整合,共涉及13家标的公司,业务广泛覆盖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等多个核心领域。截至2024年末,这些标的资产合计2583.62亿元,归母净资产为938.88亿元。这一系列动作,将对中国神华自身乃至整个能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聚集 公告显示,中国神华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国源电力100%股权、新疆能源100%股权、化工公司100%股权、乌海能源100%股权、平庄煤业100%股权、神延煤炭41%股权、晋神能源49%股权、包头矿业100%股权、航运公司100%股权、煤炭运销公司100%股权、电子商务公司100%股权、港口公司100%股权,并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西部能源持有的内蒙建投100%股权,此次交易的价格尚未确定。 此次重组的交易对方中,国家能源集团是中国神华的控股股东,西部能源是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共涉及13家标的公司,业务覆盖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末,标的资产合计的总资产为2583.62亿元,合计的归母净资产为938.88亿元;2024年度,标的资产合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259.96亿元,合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0.05亿元,合计的剔除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后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8.11亿元(上述数据未经审计,未考虑内部合并抵消影响)。 此次交易通过一次性注入多项核心优质资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及物流运输领域的业务重叠将得到实质性解决。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治理结构更加规范透明,有效保障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前,中国神华作为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化工六大板块业务,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发展下游电力和化工产业,实行跨行业、跨产业纵向一体化发展和运营模式。 中国神华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通过整合煤炭开采、坑口煤电、煤化工及物流服务业务板块,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资源储备规模与核心业务产能,进一步优化全产业链布局,为推进清洁生产、优化产能匹配、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从而实现超越简单业务叠加的“1+1>2”战略价值。 此次交易完成后,中国神华将进一步增强一体化运营优势,扩大主营业务规模,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聚集。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先综合能源上市公司的地位,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引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支柱作用。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60528&idx=1&sn=2102603638fd0498eca1f9a8e6a3b7e2&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2018《财富》中国500强出炉:53家金属企业、20家化工企业上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12
    • 7月10日,财富中文网公布最新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榜单由《财富》(中文版)与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合作编制。 此次,上榜的前十名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据财富中文网报道,今年中国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39.65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上涨18.22%,涨幅翻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24.24%(作为对比,去年净利润涨幅仅为2.2%)。 今年,中国500强的上榜门槛是138.64亿元,提升了22.44%,而去年则是首次突破百亿。 在分行业榜中,金属行业上榜企业53家,前三名分别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24名)、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第41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第46名);化工行业上榜企业20家,前三名为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第143名)、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51名)、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75名);建材及玻璃行业上榜企业8家,前三名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第66名)、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第103名)、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124名)。
  • 《光伏2024年“成绩单”出炉:14家企业合计预亏逾300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24
    • 随着2024年光伏行业“成绩单”出炉,市场的寒意又一次扑面而来。 截至2025年1月20日,多家光伏上市企业已陆续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通威股份(600438.SH)、隆基绿能(601012.SH)、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1799.HK)、亿晶光电(600537.SH)、东方日升(300118.SZ)等14家企业出现大幅亏损,合计预亏损332.8亿至379.8亿元。尽管晶科能源(688223.SH)和石英股份(603688.SH)保持盈利,但净利润也大幅下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光伏行业供需错配成为企业普遍提及的影响因素。回顾2024年,尽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主要制造环节均呈现出阶段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已陷入严峻内卷局面,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甚至跌破现金流成本,企业普遍遭遇盈利压力。 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和倡议,市场供给端不断自我调整,部分产品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上调,释放了积极信号。但是,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25年光伏市场竞争仍较为激烈,企业盈利能力持续面临严峻挑战。 预亏逾300亿元 业绩预告显示,隆基绿能预计亏损82亿到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至75亿元,新特能源预计亏损38亿至41亿元,大全能源预计亏损26亿至31亿元,弘元绿能(603185.SH)预计亏损25亿至27亿元,东方日升预计亏损27亿至35亿元,亿晶光电预计亏损19亿至23亿元,京运通(601908.SH)预计亏损16.8亿至24.5亿元,双良节能(600481.SH)预计亏损16.8亿至19.8亿元。 此外,光伏辅材企业中,海优新材(688680.SH)预计亏损4.8亿至5.8亿元,安彩高科(600207.SH)预计亏损3.2亿至4.2亿元,明冠新材(688560.SH)预计亏损0.6亿至0.8亿元,赛伍技术(603212.SH)预计亏损2亿至2.5亿元,天洋新材(603330.SH)预计亏损1.6亿至2.2亿元。 上述14家企业业务主要涉及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玻璃、胶膜、背板等领域,合计预亏损范围为332.8亿至379.8亿元。其中,主产业链的企业亏损额较大,基本亏损规模在10亿元以上。相比同行,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在2024年亏损严重,创下两家企业上市以来的年度“最差成绩单”。 产品价格下滑和资产减值计提增加是企业亏损的两个重要因素。隆基绿能方面表示,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PERC和TOPCon产品价格和毛利率持续下降,产能开工率受限,技术迭代导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参股多晶硅企业投资收益产生亏损,导致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 “在光伏各环节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冲击下,叠加全年长期资产减值报废约10亿元影响,公司全年录得亏损。”通威股份方面表示。 受行情影响,光伏辅材企业盈利也遭遇显著冲击。明冠新材方面表示:“光伏行业供需关系变化、产业链降价压力层层传递,加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太阳能电池背板业务面临量价齐跌,致使亏损进一步加剧。”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海优新材方面提及,胶膜产品销售价格下调,毛利率下降,固定资产折旧及各项摊销成本增加。胶膜出货量及工厂开工率有所降低,提存货跌价准备。可转债财务计息和票据贴现利息较上年同期增加。新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出现了亏损。以晶科能源和石英股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分别预盈0.8亿至1.2亿元和2.8亿至3.4亿元。 不过,尽管晶科能源是2024年少有的归母净利润为正的企业之一,但同比2023年业绩仍出现大幅下滑,且扣非净利润同样亏损。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凭借N型技术持续迭代和海外市场占比较高等优势,总体展现出较同业更强的经营韧性。组件出货量维持行业领先,持续推动提效降本和产能升级,同时不断拓展国际化布局,完善精细化管理。但面对低价订单造成的毛利率下降,以及落后产能淘汰、火灾事故等因素影响,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性业绩出现同比较大下降。” 已现企稳信号 光伏供需关系的改善将直接影响产品价格涨跌,也关系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全球需求增长预期趋缓的同时,实现光伏企业的盈利亟须供给侧改革。 2024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通过系列举措防止和化解“内卷式”恶性竞争问题。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和协调下,光伏企业通过自律减产和限价,以期提升产品价格,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12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公开宣布减产,支持反“内卷式”恶性竞争。 记者注意到,近期光伏产品价格已经出现小幅上扬。据InfoLink Consulting近日价格统计,多晶硅成交价格上下限向上移动,硅片厂家直接采购国产块料现货执行价格在每千克37—42.5元。硅片价格企稳,183N与210N硅片的企业报价已上行至每片1.18元与每片1.55元水平。N型M10电池片均价不变,高价则上涨至每瓦0.3元。通过项目价格看组价价格并无变化,平稳保持在每瓦0.68—0.70元。 晶科能源方面表示,展望2025年,伴随着光伏产业持续深度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面临快速出清。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下,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企稳信号,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加速再平衡。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2025年产出和需求之间的失衡,比2024年应该会有很大的好转。 钟宝申还表示,大家意识到单纯地依靠降低成本、扩充规模来追求发展的这条路行不通了,通过提高开工率争夺市场使企业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这条路也走不通了。相信2025年所有的经营者都比2024年更加理性,大家肯定会沿着“市场究竟需要多少”“我能做什么”“我做什么能够赚钱”“做什么能够不亏钱”“做什么能少亏钱”这样的思路去做工作。 考虑到行业调整尚未结束,光伏企业仍将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挑战。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原本以为2024年是洗牌年,但没想到洗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彻底,因此2025年仍需要厮杀,或许更艰难。” 部分企业希望在2025年可以率先突围困境。钟宝申此前表示,2025年隆基绿能将会率先回到增长轨道。另外,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协鑫科技有望在2025年能够率先反转,但全行业可能要到2026年甚至2027年才能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