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电机下线我国对外出口的最大功率风力发电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5
  • 2月23日,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12MW海上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在株洲下线,标志着该公司大功率等级电机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功率的半直驱风力发电机,该产品装机后年发电量将达58GWH,可满足14.5万个普通家庭全年用电需求,每年减排超过27550吨二氧化碳(相当18000辆轿车的排放量)。作为我国对外出口的最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后续该产品将于年内批量出口至欧洲市场,对推动我国海上风力发电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成刚介绍,作为国内首台面向深远海的超大功率漂浮式风力发电机,该产品的下线标志着公司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风电技术实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业务副总裁、首席质量官宋贞桢表示,中车株洲电机针对全球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趋势及中国海上风资源特点定制化研制了一系列海上大容量电机产品。

    中车株洲电机江苏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申廷国表示,与明阳智能的正式合作6年来,从样机试制到批量产品合作,从双馈机型到半直驱机型,从陆上风电到海上风电,蓄积了深厚的战略友谊。双方将以该产品下线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扩大合作空间,加大合作力度,实现战略协同发展。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核心子公司。近年来,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始终以向客户提供绿色、高效的机电装备,建设低碳社会为己任。将国际尖端轨道牵引电机技术经验引入风力发电机研制全过程,形成了半直驱、直驱、双馈、异步四类技术路线的风力发电机设计及制造平台,实现陆上、海上、漂浮式各类机组全覆盖。

    经过二十余年耕耘,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年产各类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达20GW,产品先后出口欧洲、北美、澳洲等1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向德国阿海珐、西门子歌美飒、森未安等国际客户及国外用户提供各类型风力发电机近2000台,具备为国内外全系列风力发电机产品提供研发及配套能力,国内海上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相关报告
  • 《捷报!中车株洲电机15-20MW海上风力发电机平台再添两大“利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4
    • 近日,由中车株洲电机江苏公司自主研发的15MW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和16.8MW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先后通过型式试验,这标志着公司15-20MW海上风力发电机平台再添两大“利器”。 本次推出的两款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平台产品谱系,可完全满足客户对于产品高可靠性运行、高效率工作、经济适用性等实际需要。 技术特点及优势: 01 采用超轻量化结构拓扑设计,保证发电机单位重量扭矩密度远超行业水平。 02 采用特殊轴电流屏蔽措施,确保传动系统高寿命运行。 03 采用关键部件模块化设计,使发电机在塔上具备可检测性和维护性。 04 采用成熟的平台化设计,在快速响应市场的同时保证产品的高可靠性。 作为全球首台16.XMW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研制企业,公司依托自身在超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成功开发15-20MW系列超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完全满足市场化需求。
  • 《中国科研人员实现全球最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整体充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0-09
    • 华中科技大学10月8日发布消息,该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工程技术团队于近日成功实现20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对助推中国风电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子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设备发电。永磁风力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其转子磁极由众多磁钢拼装而成。传统制造工艺是“先充磁后组装”,但由于磁钢带有磁性,相互间存在巨大排斥力,存在组装难度大、危险高、效率低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教授李亮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型永磁电机“无磁装配—整体充磁”方法,破解了传统工艺的缺陷,并于2021年6月研制出中国首台(套)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装备,完成2.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 在此基础上,李亮团队继续攻关,最终实现20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并在企业得到应用。 据李亮介绍,在实现快速充磁同时,该技术还具备低能耗快速退磁能力,在退役永磁风电机组的绿色再制造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此外,还可用于高铁驱动电机、电动汽车、磁悬浮列车、舰船驱动电机和航空航天高速电机等方面。 此项成果离不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支持。该实验装置可提供强磁场、极低温、高静压等实验环境,是支撑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截至今年8月,该装置已累计开放运行80626小时,支撑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125家科研单位开展实验1804项,取得包括发现第三种规律新型量子振荡等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