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石蒜属(Lycoris)因其妖娆的花朵和药用价值备受关注,但这个属的物种却让分类学家们头疼不已——不同个体的染色体数目从12到33不等,基因组大小差异近一倍,形态特征又极易受环境影响。更棘手的是,天然杂交和多倍化现象在石蒜属中极为普遍,导致传统形态分类体系频遭挑战。这种"美丽的混乱"不仅影响种质资源鉴定,更阻碍了对该属进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为破解这一难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国家石蒜属种质资源库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系统性研究。他们收集了代表20个物种、5个天然杂交种的64份种质,通过整合细胞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绘制出迄今最全面的石蒜属进化图谱。研究发现,虽然全样本中基因组大小与染色体数相关性较弱(R2=0.3026),但在倍性分组内呈现显著规律:二倍体组(2n=12-22)呈负相关(R2=0.8575),而异源多倍体组(2n=19-30)呈强正相关(R2=0.8484),特别是基数x=11的类群(2n=22/33)相关性高达0.9841。这些发现暗示石蒜属可能通过异源多倍化(Allopolyploidy)和染色体倍性变化(Dysploidy)等机制驱动物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