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茚虫威关键中间体5-氯-1-茚酮的市场前景及成本分析》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10
  • 5-氯-1-茚酮是杀虫剂茚虫威的关键中间体。茚虫威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92年开发,2001年上市的新型钠通道阻断剂,也是第一个商品化的该类杀虫剂。
    5-氯-1-茚酮,cas:42348-86-7;沸点:288.5°C(29误差,760Torr);150°C(0.2Torr);熔点:96-97°C。
    5-氯茚酮为农药茚虫威中间体,在国内、外都有着比较广泛的用途。5-氯-1-茚酮是一种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常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多种反应。它可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作为药物前体。在医药领域,它可以用于制备一些药物或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据AgroPages世界农化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中国茚虫威产能建设稳步增长,总申报产能新增约八千吨,其中包括其原料中间体5-氯茚酮1600左右的建设产能。原药生产企业主要是广信股份、甘肃康农植保、淮北龙溪生物、四川禾本、德州新势立,以及江苏禾裕泰等。
    截止2023年7月底,茚虫威原药登记共有12个,登记企业包括中旗、京博、永农、优嘉、仙隆、海利尔、建农、施壮、三江益农、联化等。茚虫威母药登记共22个,专登记含量在71%-80%之间。制剂登记共290个,其中悬浮剂193个,占比最高。其他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乳油、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超低容量液剂、水乳剂等。在制剂登记中,单剂登记占比接近40%,其余为复配,复配的有效成分包括甲维盐、阿维菌素、虫螨腈、丁醚脲、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呋虫胺等,其中与甲维盐复配的登记最多,占比约1/5。
    在2021年秋季众多农药原药价格快速达到顶峰后,很多产品价格出现了′′翻番′′的现象。但在茚虫威这个品种上,价格波动小得多,价格最高上涨15%,2022年之后也随众多产品走势进入了下降通道。在2023杭州ACE期间茚虫威原药报价为96万元/吨,创近了年的新低。7月底中农立华原药指数中茚虫威原药继续下降,至92万元/吨。总体上,近3年茚虫威的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与其市场要求有很强相关性。
    一吨5-氯-1-茚酮大约能生产一吨茚虫威。
    以5-氯-1-茚酮为原料生产的茚虫威等新型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等特性,,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总需求量尚有不小的空间,是很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原料费8万元/吨,综合成本8.2W,售价13万元/吨。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2633.htm
相关报告
  • 《1,2-戊二醇——合成杀菌剂丙环唑的关键中间体,产能多少?利润如何?-世界农化网》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01
    • 目前,中国化工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合适的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寻求精细化转型路线。1,2-戊二醇是精细化学品中的典型产品,也是在农药、化妆品添加剂、医药等领域中普遍存在应用的产品,有较多的企业关注。 据调查,最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宣布投产1,2-戊二醇,如2022年7月,新乡市巨晶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1,2-戊二醇技改项目获得批复,从最初的1000吨/年提升至4000吨/年;2023年1月,安徽润衍科技有限公司5000吨/年1,2戊二醇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2023年2月24日,河南浩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0吨戊二醇系列产品及其衍生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其中包括1,2-戊二醇、1,5-戊二醇、1,4-戊二醇、环戊内酯、甲基丁内酯、正戊醇、2-甲基呋喃等产品。 截至2024年中旬,中国1,2-戊二醇生产企业总计5家左右,总计生产能力超过4万吨/年,过去几年呈现了高速增长。 1,2-戊二醇产能规模快速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生产利润空间较大,驱动了诸多企业的纷纷加入。二是下游应用方向广阔,除可以作为丙环唑的生产外,还可以被应用在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三是生产工艺灵活,有至少三套工业化的工艺可以生产1,2-戊二醇。 中国1,2-戊二醇下游应用在哪些方向?哪些方向具有发展前景? 据调查,中国1,2-戊二醇主要被应用在制备丙环唑,约占到1,2-戊二醇的80%以上的应用。丙环唑是一种广谱的甾体类真菌抗生素,属于三唑类农药,由于具有广谱的防治效果,目前在广泛使用。 另外,1,2-戊二醇还被应用在化妆品领域,作为化妆品的杀菌剂、保湿剂、增稠剂等。除了在农药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外,1,2-戊二醇还被应用在生产聚酯纤维、表面活性剂、医药等产品的重要原料,应用领域相对广泛。 据调查,目前中国1,2-戊二醇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为扬农,也是最早生产1,2-戊二醇的企业。扬农拓展了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从1,2-戊二醇拓展至下游丙环唑,也是中国大规模生产丙环唑的企业。2022年扬农经过技术改造后,1,2-戊二醇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利润率继续提升。 截至2023年底,丙环唑全球产能约17000吨,中国丙环唑产能约11000吨,先正达的丙环唑曾一度领导三唑类杀菌剂市场多年,其丙环唑产能6000吨。其他主要企业有江苏扬农化工股份、山东亿嘉农化有限公司、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和浙江禾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1,2-戊二醇存在一定规模进口,进口价格一度达到了10万元/吨,主流价格在6-9万元/吨区间波动。如果按照进口最高价格计算,中国生产的1,2-戊二醇利润率甚至可以达到60%及以上,利润水平较高。 中国1,2-戊二醇生产工艺有哪些? 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到,1,2-戊二醇生产工艺有2-羟基戊酸还原法、糠醇镍催化加氢法、1-戊烯为原料的合成法、1-戊烯过氧有机酸氧化法、四氧化锇双羟基法、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法等合成工艺。其中以1-戊烯为原料,经过氧有机酸氧化、皂化反应生成1,2-戊二醇是工业生产1,2-戊二醇的主要方法。 图1 中国1,2-戊二醇产业链结构 氯代戊醇生产工艺,是扬农在2017年申请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该法生产的1,2-戊二醇,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路线简单、产品纯度好、收率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生产环保属性。 1,2-戊二醇生产工艺种类繁多,并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涌现新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工艺路线存在原料的差异化竞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当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正戊酸溴化法成本最高,正戊醇脱水法成本次之,1-戊烯环氧化法成本最低。 但是1-戊烯原料采购困难,目前仅依赖沙索的进口。如何规避1-戊烯的原料供应瓶颈,以及实现温和生产,是目前1,2-戊二醇的主要考虑方向,也是相关有实力企业的技术研发方向。无论采用何种生产方式,1,2-戊二醇都是具有应用拓展、技术改进潜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研究必要性。 查看全部内容  .
  • 《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分析》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1-13
    • 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比重已达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达3万亿元。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扩大,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加强交流合作。 11月5日下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配套活动之一——2020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在致辞中表示,工业互联网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链接,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在进一步推进国际开放合作方面,刘烈宏提出包括加强政策交流、促进设施互通、深化技术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四个方面的倡议。 比如,促进多边、区域等层面政策和规则协调,推动共性标准制定和应用共享;开展 5G 网络、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对接合作与互联互通;推进共性技术研究,加强数字孪生、5G、智能传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工业装备、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的带动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拓展,2019年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占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比重已达74.8%,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我国已连续三年将工业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早些时候,工业互联网和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被列入新基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指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中心等建设。 10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十三五”工业通信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3万亿元,多方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达1700家。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高质量外网延伸至全国300多个城市,连接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速推进,各地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地与工业企业进行对接,在建项目超过了800个。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基本建成,75个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4000万台(套),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融合应用覆盖30多个重点行业。 各地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驶入快车道。以上海为例,今年发布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 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实现从800亿提升至1500亿元,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资源配置、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开放合作的高地。 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的工业转型之路,加快部署新基建,打造“双千兆第一城”,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其中标识解析上海节点接入企业超1200家,标识注册量近4亿。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上海将在工业互联网方面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持续拓展新场景,推动各类企业主体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柔性制造、云制造、C2M等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三是打造发展新空间,立足自贸新片区和长三角,以更大制度优势和集群优势,深化创新合作,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