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首个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9
  • 11月26日13:05,华电乌江大方集中式电化学储能项目正式移交电网调度开始第一次充电,18:20-20:20,进行第一次放电,最大放电功率143MW,平均放电速率110MW,累计放电量219.94MWh,标志着该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行。

    大方集中式电化学储能项目是集团公司在南方电网首个电化学储能项目,是贵州省2023年独立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储能容量150MW/300MWh,年调度充放电300次以上,年均充放电量81688.81MWh。建成投运后,对提升电力系统弹性、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过程中,大方集中式电化学储能项目部认真落实公司决策部署,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全力以赴确保工期进展和工作质量。加强统筹谋划,聚焦全容量并网任务目标,狠抓项目攻坚,严格落实“日调度、周控制”工作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守牢安全底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到岗到人到事,以“安全积分超市”为抓手引导全员深入查找、整改现场安全隐患,从严从细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强化要素保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抓落实,深入项目一线,看进展、查问题、找对策,有效解决了设备供货滞后等问题;树牢精品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工程质量保障会,严把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打造精品工程。

    下一步,大方储能项目部将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为提高贵州省能源系统可靠性、灵活性作出积极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8730.shtml
相关报告
  • 《南方电网河北保定电池储能站投入商业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8
    • 日前,我国首个移动式大容量全场景电池储能站——南方电网河北保定电池储能站投入商业运行。该储能站位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率6兆瓦,容量超过7.2兆瓦时,转换效率达到98%。该储能站的投运标志着我国高压级联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成功,有效解决了电池储能站应用场景固定限制的难题。 此前,我国电池储能站主要采用低压380伏储能系统,经变压器升压至10千伏后并入电网储能发电。不同于传统储能站,南方电网河北保定电池储能站应用了高压级联链式储能变流器拓扑,将电池组通过模块级联方式直接接入10千伏高压交流系统。该储能站采取集装箱设计,各电池加装运输底座,成为我国第一座无须配套变压器的移动式电池储能站,可随时灵活“动”起来。 实现我国电化学储能领域三个“首次”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未来我国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消纳需要大电网的支撑,尤其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储能站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同时提出了储能系统可移动性能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移动式大容量全场景电池储能站的研发。”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储能站不仅实现了储能高效率的目标,还丰富了移动式大容量储能站作为“有源式”并网测试平台等应用场景。 “这好比原来开的是小汽车,受限于马力,每次只能拉10吨货;现在这个大容量全场景电池储能站是大卡车,直接拉50吨货甚至更多。”对于大容量,该负责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南方电网河北保定电池储能站的示范建设还实现了我国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三个首次:首次运用了“H桥”的级联结构,可在大幅减少储能系统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同等储能效率;首次研究应用电池簇间热阻隔技术,对电池柜作耐压绝缘和防火隔热处理,在电池阵列之间加装隔热板,大幅延长火灾等极端情况下的救援缓冲时间至60分钟;首次攻克了移动式大容量电池储能站黑启动关键技术,可为局部电网提供灵活、快速、可靠的黑启动电源服务。 大容量和可移动两种性能完美结合 如何突破大容量和可移动两种条件的相互制约,是研发团队遇到的最为棘手问题。 “一方面,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电池、变流器、控制柜等设备高效的排列,同时保证电气绝缘可靠和热管理安全性,这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如何在运输全过程中对集装箱及其内部设备状态进行监测、保障其可靠性,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高压级联项目技术专家李勇琦说。 为此,团队对移动式大容量高压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的绝缘结构进行解剖,创新性地将“H桥”级联结构应用于移动式电站,首次将储能站大容量和可移动两种性能完美结合。 随着电化学储能蓬勃发展,电池热失控的问题被暴露在聚光灯下,储能系统安全性能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底线。 “我们不仅对‘事前’措施进行了创新设计,还首次采用了不燃耐火材料,对集装箱式储能站做了簇间热阻隔设计,延长了‘事后’救援缓冲时间。”李勇琦表示,这相当于在船与船之间加上阻燃板,可最大程度避免出现“火烧连环船”的情景,为延长电池热失控救援时间提出了新的方向。 大面积停电后的系统自恢复通俗地称为黑启动。针对储能站黑启动要求储能系统具有离网运行模式,且具备零起升压、二次调频调压、频率范围控制等能力,对储能变流器要求较高的特点,团队逐一攻克了移动式大容量电池储能站黑启动的各关键技术难题。这是黑启动在移动式储能站的首次应用,未来可为局部电网提供灵活、快速、可靠的黑启动电源服务。 可应用于各电化学储能场景 “这样一座控制技术成熟、安全性能稳定的移动式大容量电池储能站可应用于各电化学储能场景。”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电源侧,该储能站可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提供备用容量;在电网侧,该储能站可改善输配电网络功率分布,满足设备检修和线路融冰等特殊时期的临时供电需求;在用户侧,该储能站能够有效调节季节性区域内负荷,作为电网突发事故、春运等时段性事件的应急电源。此外,该储能站还可以作为储能产品并网的性能测试平台,为不同储能产品性能对比提供大容量电源。 新能源“看天吃饭”的先天属性使其带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征,而电网又要保持电源和负荷的实时平衡。“该储能站所用到的高压级联关键技术,能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好的调节服务,使得整个电网更加安全稳定。”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动科技项目“揭榜制”“挂帅制”落地实施,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行业科技前沿等领域发动科研人员技术攻关。该储能站的“高压级联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是首批科技项目“揭榜制”“挂帅制”试点项目之一,由南网储能公司“挂帅”攻关,与北京四方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融合实践。项目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9篇、完成各类专利受理授权30余项,下一步将实现更大容量的高压级联,推广升级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正加快发展,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材料领域技术相继涌现,带动产业热度的持续升温。预计到2025年末,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50%以上。高压级联作为储能领域集成应用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持续助推储能产业模式的优化完善,为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 《南方电网公司首部省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规定印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4-17
    • 南方电网公司首部省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规定印发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南方电网报 ??作者:贺先强 龙定锦?? 2024/4/12 14:45:57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南方电网储能电站储能运行 电力交易员技能提升培训班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日前,《贵州电网电化学 储能电站 调度运行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调试管理、调度运行要求、二次设备管理等内容,是 南方电网 公司首部省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规定。 2023年,在南方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贵州省建成容量195万千瓦/390万千瓦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并成功并网,成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贵州南方五省区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基地,在服务“双碳”目标、保障电力供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贵州省首座电化学储能电站投运以来,截至3月底,已累计完成充放电调用1820余次。 随着储能规模迅速增长,储能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进一步规范 储能运行 管理,持续完善储能调度机制迫在眉睫。“之前,贵州省储能调度运行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充放电计划安排、调度运行管理、异常处置要求等内容不明确,适应电网电力电量平衡、配合新能源消纳、稳定断面控制等方面没有制度支撑,储能没有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贵州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黄晓旭说。 为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水平,2023年底,贵州电网公司对相关的国标、行标、企标及南方电网公司指导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立足于贵州电网实际情况,遵循“按需调用”原则,兼顾储能电站效益,将配套政策与调度运行有机结合,着手《规定》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储能电站、新能源公司等各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历时4个月,经过多次审核、反复修改。“省里针对示范储能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加上储能电站应用场景比较多,如何将配套政策与运行要求高度契合,最大限度发挥储能的作用,促进储能良性发展,是《规定》编制的难点,为此我们多次开展专题研究讨论,确保了编制质量。”黄晓旭介绍。 据悉,《规定》全面涵盖了调管范围划分原则、充放电计划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11个方面的内容,将对贵州电网电化学储能电站的“三公”调度、合理高效利用及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指导作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储能电站负责人杨明进说:“现在储能电站充放电调用的边界条件得到了明确,了解了充放电安排的原则,我们便于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设备运行维护,同时现场管理工作也能进一步做好。” 与此同时,《规定》还明确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资料清单、并网检测项目、调度命名规则、运行月报模板等内容,更为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调度运行提供了全方位指导。 贵州电网公司将持续强化对《规定》的宣贯,确保执行到位,同时开展储能电站纳入市场化运营研究,通过辅助服务市场、现货电能量市场疏导成本,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储能优化运行,丰富储能电站调度运行模式,促进新型储能电站的良性发展。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