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8-21
  •     日前,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发现,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未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其中,中国实施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为净碳汇效应、每年固定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

  • 原文来源:https://www.cas.cn/cm/202307/t20230731_4957727.shtml?from=timeline
相关报告
  •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发布》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12-02
    •  近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对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等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获取全球生态环境变化信息用什么方法最好?卫星遥感技术是最佳选择。卫星视野广阔,可以适应大尺度观测需求,同时卫星运转周期多种多样,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天,可以周期性地获取地表信息的变化数据。 “2016年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们获取数据的利器,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是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2018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报告充分发挥我国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TanSat)技术优势,结合多源遥感数据,监测分析了2010年至2017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时空分布格局。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面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我国已于2016年12月发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TanSat卫星可高精度地反演大气中的CO2柱浓度,监测大气CO2浓度分布情况,是全球性碳浓度多星观测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我国碳排放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因积极采用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等措施,碳减排成效明显,排放增速逐渐降低,自2013年以来增速基本为零。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已提前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承诺。   报告以发展绿色“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监测分析了该区域沿线典型农牧交错带、海岸带与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现状与态势,评价了部分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态势和动因,可为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决策支撑。
  • 《UNESCO发布《全球海洋科学报告2020》》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12-30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发布了《全球海洋科学报告2020:海洋可持续性发展方向》(Global Ocean Science Report 2020:Charting Capacity for Ocean Sustainability,简称“GOSR2020”),该报告是继2017年《全球海洋科学报告:全球海洋科学现状》(Global Ocean Science Report:The Current Status of Ocean Science around the World)出版的第二版,所涉及的资料覆盖了45个国家,内容涵盖了2010-2018年全球82%的海洋科学研究成果。UNESCO希望通过发布GOSR,为政策决策者和研究学者以及其他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有用信息,为海洋科学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为科学合作和进一步发展海洋科学建立伙伴关系提供机会,以便未来人类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挑战。 主要内容、实用范围及作用 GOSR2020聚焦了海洋科学领域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和战略性的8个类别学科组合,这些学科常是国内和国际研究战略和政策的高优先级别主题。这8个类别内容如下所示:(1)蓝色增长(海洋经济);(2)人类健康和福祉;(3)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4)洋壳和海洋地质灾害;(5)大洋与全球气候;(6)海洋健康;(7)海洋观测与数据;(8)海洋科技。此外,GOSR2020在原有版本基础上新增了4个研究方向:(1)海洋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科技应用与专利;(3)海洋科学人力资源中的扩展性别分析;(4)海洋科学发展潜力。 GOSR2020可以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s,SDGs),绘制人类与地球和平繁荣发展的蓝图,提供最权威最丰富的知识宝库。SDG目标中要求在考虑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技术转让标准和准则的情况下,丰富海洋科学知识,发展海洋研究及技术转让的能力,改善海洋环境健康,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贡献。GOSR以透明和及时的方式,报告全球海洋科学能力,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现SGD目标和促进全球海洋科学发展中的重大责任。同时,GOSR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15年巴黎协定》缔约方以及其他相关政策论坛(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与国际法相关的进程)的讨论和审议提供参考。此外,GOSR2020报告的未来版本和新的GOSR在线门户网站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海洋十年实施计划”实施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1)海洋科学的成果发现对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直接影响,并被应用于多个社会领域的战略决策和执行计划中。这些成果被转换成对社会进步产生直接效益的众多生产应用中,例如:新药的生产和工业应用。但是,海洋科学的潜力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2)海洋科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仍远远不足,尽管它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这限制了海洋科学提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女性人数仍然不足,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 (4)各国对年轻海洋科学家的认可,以及向他们提供的支持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总体而言,海洋科学家和专业人员,作为未来人类应对海洋可持续性挑战问题的主要智囊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5)海洋科学的技术能力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仍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 (6)全球海洋科学出版物的数量继续增加,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7)各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管理其海洋数据和信息,妨碍了开放数据的获取和共享。 (8)GOSR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衡量国际海洋科学潜力。需要建立和完善类似的机制来衡量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整体进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迄今为止,世界许多地方缺少系统的扶持性框架和政策来建立这种健全的机制。(熊萍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