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成功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21
  • 近日,阶段性建成的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设施,在济南成功运行,对于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推进速度可达每小时1030公里,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高速地面交通、航空飞行器等高速先进装备的研发,必须解决复杂动态过程下的空气动力学、高强度先进材料、高速测控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采用电磁推进技术建造的电磁橇设施,具有推力大、响应快、精确可控等突出优势,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测试手段。

    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位于山东济南,是中国科学院与山东省、济南市开展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电磁橇设施设计建造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科研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电磁橇设施可向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提供试验与测试服务,对支撑我国大质量高速先进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和高速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power.in-en.com/html/power-2415706.shtml
相关报告
  • 《世界最大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建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7
    • 科技日报讯 (记者洪敬谱)1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获悉,由该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近日取得新进展,其子系统“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完成首轮测试实验,最大测试电流达到稳态48千安培,超过47千安培的设计值。实验结果表明:该设施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成为世界上尺寸最大、实验条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导磁体动态性能测试系统。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旨在建成大型超导磁体及实验系统,开展针对未来聚变工程堆运行工况下,超导中心螺管磁体强电磁场、高压快速变化、系统可靠性等系列实验,获得充分的运行工况数据,为我国聚变工程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项目组历时近10年,解决了大型聚变堆超导磁体设计、低阻超导接头、超低温磁体绝缘、失超保护、大型低温、高电流电源及快速磁场变化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并建成世界最大的超导磁体及测试系统,实现超导磁体材料、设备、系统100%国产化;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系统控制,深入开展高磁场变化率、更大电流、更高磁场、极端事故工况等科学研究。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 《世界首个千米深井接地极项目试验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4日,世界首个千米深井接地极验证试验结束,经过全方位测试,对比分析各项性能参数,试验正式宣布成功。听到这一消息,在深圳、河源、广州三地的近百名试验人员不禁起身欢呼。此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南方电网已自主掌握深井接地极工程应用全套技术,同时也标志着在直流输电领域取得了又一战略性突破。 接地极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方式下系统需要将大地作为回路来扩散电流,而接地极则是电流输入大地的通道。传统的接地极一般采用水平布置,占地接近一平方公里,在经济发达地区,常常面临选址、征地困难。 “这一次我们把水平接地极变成垂直的,向地下深入千米,既可以大规模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的运行方式。”南方电网首席技术专家、南网科研院董事长饶宏表示,这次试验有效检验了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更是实现了技术工程应用的转化,为后续直流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如何将所有的电气设备成功安装到直径只有320毫米的空间里,还要在承受井底水压大、温度高的情况下保持各种设备的性能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项目主要负责人蔡汉生介绍,深井接地极工程开创千米深接地极施工工艺,实现了电网科技到工程应用的突破。 经过接连四日的全方位测试,深井接地极接地性能参数满足直流接地极运行要求,印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实现了深井接地极技术从理论到工程实践的战略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