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深圳始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8-16
  • 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泥水盾构机“春风号”在深圳春风隧道始发,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其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春风号”泥水平衡盾构机于2018年9月在郑州成功下线。设备开挖直径为15.80米,重4800吨,长135米,装机总功率超过1.15万千瓦,掘进总推力高达2.46万吨。

    春风隧道工程全长5.08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深圳市“东进战略”重大交通项目之一,作为项目工程的关键控制性环节,“春风号”大盾构机安全高效的现场组装至关重要。

    装机人员创造了38天完成盾构机刀盘旋转、50天具备始发条件的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机最快工地组装纪录。

    在接下来的隧道掘进中,“春风号”盾构机将穿行在平均深度20米、最深46米的复杂地层,要穿越11条地下破碎带,一次掘进3.6公里的上软下硬风化岩段,还将下穿深圳地铁9号线、布吉河、深圳火车站、深圳海关大楼等众多风险源。据介绍,“春风号”总功率超过1.15万千瓦,比“复兴号”高铁的总牵引动力高10%,推力高达2.46万吨,是我国目前最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24倍左右。它是我国大型设备自主研制的一次重大突破,将成为助力春风隧道建设的强大利器。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8/16/content_428004.htm?div=-1
相关报告
  • 《重达481.5吨 中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刀盘成功下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2
    • 5月11日9时58分,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中国自主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迎来关键节点——其重达481.5吨的巨型刀盘,在履带吊车的牵引下缓缓起吊,精准抵达30米深的始发井底部 。经过细致调整,刀盘平稳嵌入盾构机主机,整个下井过程耗时约3小时 。这一重大进展,为海太长江隧道左线盾构始发筑牢了坚实根基。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长江入海口区域,北端连接南通市海门区,南端抵达苏州太仓市。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段长达9327米。这里施工环境复杂,最大埋深约75米,集“长、大、高、深”等特点于一身,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 据工程人员介绍,海太长江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标准,设计时速达100公里,预计2028年基本建成 。目前,右线通道已率先开启穿江之旅。今年4月9日“江海号”盾构机作业以来,现已掘进200多米。而此次下井的“沧渊号”盾构机,将承担左线过江通道的掘进任务。该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过5650吨 。记者了解到,这一左一右两条通道分别由两家不同施工单位承建,它们将采用一前一后的方式推进掘进作业。
  • 《我国盾构机从0到世界第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9-29
    • 9月29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第1000台盾构机,在郑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线。这台直径8.64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粤海14号),将用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12年前,中国盾构机还是0 “盾构机,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争气机’!”在下线仪式现场,中铁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卓普周说,在2008年以前,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还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设备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进行检修。昂贵的进口成本,低效的设备维护,耗时的跨国沟通,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严重影响着中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 “盾构关乎国家建设,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的盾构!”这是最早一批使用国外盾构机的中铁人共同的梦想。 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我国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封锁,2008年研发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次年,中铁装备成立,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拉开了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 “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造中国最好的盾构,造世界最好的盾构。”在中铁装备盾构车间的三句醒目标语,既是对中铁装备盾构机腾飞之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中国工业自强不息奋斗史的缩影。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线,到如今盾构订单超过1200台、出厂1000台、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盾构行业领先者,支撑中铁装备快速发展、中国盾构机产业爆发的,正是创新创造。 最近3年,中国盾构机产销量世界第一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隧道掘进机可穿山越海,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 2013年12月,中铁装备成功研制了超大断面矩形盾构,首次将矩形盾构用于城市下穿隧道和地下停车场的施工;2016年10月,为浩吉铁路白城隧道定制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蒙华号”,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ITA (世界隧道协会)“科技项目创新奖”,标志着中国在异形盾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用于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鄞南区间工程的国内首台联络通道盾构机成功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最复杂、修建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涌现出了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中国隧道掘进机企业的佼佼者,诞生了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产品,并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发起冲锋,在世界隧道掘进机领域刷新中国高度。 2012年中铁装备第一台盾构机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至今,中国盾构机先后应用到新加坡、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法国等世界各地,中铁装备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就有六层楼那么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前一天, 9月28日,格鲁吉亚KK公路项目世界最大直径(15.08米)硬岩掘进机发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