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柳叶刀》发表了曹彬教授领衔的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等团队的论文“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对武汉市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进程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章称,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已多有报道,但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和详细的疾病临床进程包括病毒脱落尚未很好地描述。在这项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来自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成人患者(≥18岁),这些患者在1月31日前出院或死亡。(2020年)。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人口统计、临床、治疗和实验室数据,包括用于病毒RNA检测的系列样品,并比较幸存者和非幸存者。研究人员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来探讨与医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共纳入191例患者(金银滩医院135例,武汉肺科医院56例),其中137例出院,54例死亡。91例(48%)患者具有合并症,其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58例 [30%]患者),其次是糖尿病(36 例[19%]患者)和冠心病(15例 [8%]患者)。多变量回归显示院内死亡几率增加与与患者入院时年龄较大(比值比1.10,95%置信区间 1.03-1.17,每岁增加;p = 0.0043),更高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得分(5.65,2.61–12.23;p <0.0001),d-二聚体大于1μg/ L(18.42,2.64–128.55;p = 0.0033)相关。在幸存者中,病毒脱落的中位数持续时间为20.0天(四分位距17.0-24.0),但是直到非幸存者死亡,还可以检测到SARS-CoV-2。在幸存者中观察到的最长的病毒脱落持续时间为37天。
研究人员表示,年龄较大,SOFA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大于1μg/ L的潜在危险因素可帮助临床医生及早发现预后不良的患者。长时间的病毒脱落为将来隔离感染患者和采取最佳抗病毒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