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技术 | 饮用水管网中抗生素抗性细菌/基因的赋存与控制》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 王阳1
  • 发布时间:2023-06-15
  • 当前,抗生素抗药性在环境中的蔓延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大挑战之一。 区别于传统污染物,ARGs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其在环境中的传播依赖于细菌增殖,如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垂直基因转移或相同/不同菌株、种属间整合子、转座子,以及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接合、转导与转化,即水平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突变等。这导致环境中的ARB/ARGs难以直接控制,从而被认定为新污染物。

    大量研究显示,水源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厂、饮用水厂以及龙头水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ARB/ARGs。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而饮用水管网系统(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DWDS)作为饮用水输送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若不对ARB/ARGs加以控制,其最终会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肠道,增强肠道中的细菌耐药性水平,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为更好地去除DWDS内的ARB/ARGs,本文将在介绍DWDS中ARB/ARGs来源与赋存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影响其赋存的重要因素,深入解析了与ARB/ARGs控制有关的切实可行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内容与方向进行展望。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A2MjY1Nw==&mid=2655109858&idx=1&sn=8f4df8888572b31f27863bb99c06a18a&scene=0
相关报告
  • 《研究揭示水库蓝藻水华对浮游细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及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6-10
    • 在世界各地的湖泊、水库等淡水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和蓝藻水华(cyanobacterial bloom)都因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引起了全球公众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ARGs的富集、传播和扩散,极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改变和服务功能损失。湖泊水库水体中具有丰富多样的细菌,其中携带有ARGs的细菌被称作抗生素抗性菌,水生生态系统通常被认为是环境中ARGs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由于人类经常与水直接接触(例如,游泳)、直接饮用水和食用水产品,所以与其他水环境相比,人们更容易受到淡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的感染。湖泊水库细菌物种分布通常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蓝藻水华、水体分层和细菌生活方式(自由生和附着生)等。这些因素可以显着地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时空变化,但这些因素(尤其是蓝藻水华)对湖库浮游细菌抗生素抗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水生态健康研究组(杨军团队)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水库蓝藻水华期和非水华期、自由生和颗粒附着生细菌所携带的ARG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共检出145种ARGs和9种可移动遗传因子,其中具有外排泵抗性机制的多重耐药基因最具优势(68.93%),非水华期自由生细菌的ARGs丰度最高;蓝藻水华期的ARGs种类数低于非水华期,水华期和非水华期共有的ARGs丰度贡献分别是99.8%和96.9%;蓝藻水华对自由生细菌ARGs丰度的抑制作用较大,对附着生细菌ARGs功能组成的影响较强。在水华发生和消退过程中,ARGs的分布与3种可移动遗传因子、低丰度稀有细菌密切相关;ARGs的群落构建还受到随机性过程的影响,其中自由生细菌ARGs群落较附着生细菌具有更高的随机性水平。因此,细菌的生活方式是能引起ARGs对蓝藻水华差异性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该研究为深入理解ARGs在自然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可为湖泊水库ARGs监测、安全评估、生态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近日以The antibiotic resistome of free-living and particle-attached bacteria under a reservoir cyanobacterial bloom 为题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8, 117:107-115。城市环境所硕士生郭云艳为第一作者,研究员杨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的资助。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近海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3-14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遗传与发育团队在环境科学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发表题为“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composition and source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coastal water ecosystems of the Yellow Se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学,揭示了黄海及长江三角洲海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来源,为沿海生态系统的耐药性污染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环境中ARGs的出现。目前,ARGs的扩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与生态安全的重大威胁。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沿海水域是陆源污染物的主要汇集地,也是ARGs通过食物链传递的潜在枢纽,但准确识别水体ARGs组成特征和环境驱动机制仍面临挑战。传统方法多依赖于qPCR或高通量qPCR,但由于受到特异性引物和已知基因的限制,难以全面解析ARGs的具体组成及其复杂来源。本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对黄海和长江三角洲海域的ARGs、移动遗传元件(MGEs)和细菌群落进行了研究,为耐药基因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发现,多药耐药基因是最丰富的ARGs,与ARGs的水平基因转移(HGT)密切相关的转座子和insertion_element_IS91是主要的MGEs。温度、溶解氧、pH和深度影响ARGs在海水中的分布,而石油、农业、畜牧业和污水处理厂可能是ARGs的主要来源。从控制ARGs的角度来看,细菌群落对ARGs的发展贡献最大,并可能携带ARGs,沿洋流从长江三角洲海域扩散到黄海。与Tara Oceans全球采样数据集的比较显示,研究区域的主要ARG类型和属水平细菌与全球特征一致,但ARG亚型存在差异。本研究拓展了对近海ARGs分布格局的认识,为沿海生态系统的耐药性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鑫为文章第一作者,副研究员邵展茹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农业农村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Wang,X.,Lin,Y.,Li,S.,Wang,J.,Li,X.,Zhang,D.,Duan,D.,Shao,Z.,2025. Meta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composition and source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coastal water ecosystems of the Yellow Se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371:125923.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5.12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