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艾滋病大会》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2-11-16
  • 日前,主题为“齐心协力 扭转潮流”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艾滋病防控领域的许多官员和知名专家都对全球抗艾形势表示谨慎乐观。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ids.org.cn/n16/n1193/n4388/820971.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的艾滋病应对——聚焦权利》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1-05-31
    • 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易感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权利是艾滋病应对过程中的关键。联合国认为,通过不断扩大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消除歧视、保护受影响和感染者人群的权利,中国将能够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6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自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的25年里,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日益有效——预防了很多新发感染,中国数以千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得到拯救。 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应对相当重要,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艾滋病仍在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2009年,估计中国有48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26000人死于艾滋病。 显然,随着中国的艾滋病应对日益成熟,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权利的保护将成为成功应对的关键。正如其他很多国家,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也是如何通过加强在高危人群中的预防服务以阻止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特别是卖淫和嫖娼、注射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另一个挑战是保证需要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获得治疗,从而拯救生命、预防包括母婴传播在内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 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很高并且在迅速上升,使这一人群需要特别的关注。如,有的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感染率从2006年的10.4%增至2009年的19.2%。并且,2009年估计近三分之一的新增感染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迅速加强对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应对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采取行动消除污名化与歧视得到实现。 加强这方面工作的关键就是要优先付出努力去保护高危人群的权利,保证他们不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保密、就业、教育和医疗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相关政策必须全面落实。必须采取行动消除来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大众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另外,使青年人形成没有歧视的价值观并接受性教育是可持续的认识和态度改变的关键。 对侵权、污名化和歧视的恐惧会导致相关人群不愿意寻求或接受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服务。因此,正在起草的五年行动计划强调保护权利和消除歧视至关重要。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也是成功应对艾滋病的关键。这些社会组织更能接触到难以接触和被歧视的群体,而这些人群通常不愿意寻求和接受政府的服务。如果要使社会组织在中国应对艾滋病的过程中完全发挥自己的作用,需要采取措施保证这些组织能够合法注册、寻求资金支持并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工作。公民社会组织不仅能够在服务提供上扮演重要角色,还能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表达他们的需求和忧虑。 进一步增强所需的应对工作以遏制和扭转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并不容易,但是,中国有能力、也有资源去做。中国正在准备下一个艾滋病防治五年行动计划(2011年到2015年),现在正是制定目标、优先领域、分配资源的时候,去履行中国政府对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作出的承诺。联合国驻华系统将继续支持中国实现其千年发展目标承诺,促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更加努力地推动实现联合国的愿景——无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无艾滋病相关死亡、无艾滋病相关歧视。
  • 《世界艾滋病运动》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李越
    • 发布时间:2010-12-15
    • Informed by those most affected by HIV, the World AIDS Campaign’s goal is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s and policy makers meet the HIV targets they set, the commitments they made, and mobilise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for a world where people do not die of AID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like TB. At the heart of the global commitment is the publicly stated ambition of Universal Access by 2010 – enabling everyone to have non-discriminatory and non-judgmental access to adequate HIV prevention, treatment, care and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