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里,上海多出了16821条(段)河道?
8月31日,上海最新的河道"家底"公布,上海市水务局公布了2016年上海市河道(湖泊)报告,报告显示上海共有河道43424条(段),河网密度为4.54公里/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4.54公里的河道。
和2011年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水资源普查的数据相比,上海的河道数量和河网密度分别增加了63.2%和13.5%。
伴随着报告的出炉,上海“最长河道”和“最大湖泊”两项头衔也揭晓了最新获得者。最长的是崇明区内的环岛运河,长162.46公里;最大的是青浦区内的淀山湖,本市境内面积为45.24平方公里。
管理名录新增万条河道
对于新增的16821条(段)河道,上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它们中的大部分并非新开河道,而是原本就存在的,但不在上海的河湖管理名录内。
据介绍,2011年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时,制定了一本“名册”,纳入该名册的名录内河湖,每一条(段)都有相应的图表与之一一对应,但还有许多河湖因无法达到进入名录的门槛,成了“名录外水体”,总面积估算有61.6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上海河湖总面积的10%左右,具体数量和长度没有统计。
这些名录外水体主要包括面宽小于6米的村沟宅河、面积小于1500平方米的独立水体、灌排沟渠等,主要特点是面广量大、空间分布极其分散。
然而,这些“毛细血管”再微不足道,客观上也是上海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政府部门和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将它们纳入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年初,上海出台的《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17年底,上海所有河湖都应当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管理保护机制。在此背景下,上海近期又重新对河湖摸了一次“家底”,确保应当纳入管理名录的河湖无一缺漏,为上海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打下基础,实现“应管尽管”。不难发现,此次新增的16821条(段)河道,它们中的许多就是长期被忽视的“毛细血管”。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让上海这次的河湖调查如虎添翼。上海水务部门组织市、区、乡镇专业人员,借助高分辨率(0.1米)航空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和手段,以2011年水利普查数据为基础,挖掘出了许多“隐藏”着的河湖,许多都是公园、绿地、小区或单位内自管的河湖,还有不少是平均面宽大于3米的灌排沟渠。
即使不纳入管理名录的小微水体,主要包括面宽小于3米的灌排沟渠和公园、绿地、小区或单位等范围内面积小于667平方米的坑塘水体,监管部门也纳入了调查统计,共计55864个,面积为70.61平方公里,做到心中有数。这些“新发现”的数据,与经过校正、更新和完善的原名录内河湖数据一起,形成了“一河一图一信息”的上海河湖数据大全,实现了全覆盖、无重复、无遗漏。
崇明河道最多最长最密
摸清了“家底”,河湖的管理责任就能具体落地。分析这43424条(段)河道和40个湖泊,不难发现,大多数都是镇(乡)管河道或村级河道,责任落实到了基层。
按照河湖管理属性划分,全市共有市管河道31条,长853.99公里;区管河道514条,长2934.67公里;镇(乡)管河道2639条(段),长6446.7公里;村级河道40240条(段),长18576.08公里。市管湖泊有两个,面积48.3平方公里;区管湖泊19个,面积21.42平方公里;镇(乡)管湖泊19个,面积2.92平方公里。
按照行政区来比较,立志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崇明区,拥有的河道最多、最长、最密集,有15891条,总长8986.69公里,密度达到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7.58公里的河道。此外,浦东新区、奉贤区、嘉定区也拥有较为充沛的水资源,河网密度紧跟崇明区,分别为5.36公里/平方公里、4.29公里/平方公里、4.17公里/平方公里。
而寸土寸金的黄浦区,水资源稀缺,全区仅有3条河道,总长仅12公里,河网密度全市最低,只有0.59公里/平方公里。静安、虹口、杨浦等中心城区的河网密度也均在1公里/平方公里以下。
青浦湖泊面积领跑全市
长度只是反映水资源充沛与否的一项主要指标,此外还有面积。在这一点上,正在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青浦区以57.11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领跑全市,占到了全市湖泊总面积的78.6%;其18.54%的河湖水面率也堪称“一骑绝尘”,相当于青浦区近两成的土地都有水面覆盖。
浦东新区有全市最“宽”的河道,119.17平方公里的河道面积相当于河道面积最少的静安区的212.8倍,占全市河道总面积的24.1%。该区从河湖水面率来看,也有11.28%的土地由水面覆盖。
在湖泊面积和河道面积上都屈居第二的崇明区,有一项指标拿到了全市第一:“其他河湖”的面积达18.75平方公里。所谓其他河湖,是指公园、绿地、小区或单位内自管的河湖,因此有人称崇明区内的“野河”、“野湖”最多。同时,该区的村级河道数量也是全市第一,有15158条,占该区河道总量的95%以上,这反映出崇明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大多数河道地处偏远,由村级政府就近落实管理责任。
片界河湖隔出14个“水区”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上海还按照河湖来划分了14个“水区”,专业称作水利片。它们分别是:嘉宝北片、蕰南片、淀北片、淀南片、浦东片、青松片、太北片、太南片、浦南东片、浦南西片、商榻片、崇明岛片、长兴岛片、横沙岛片。
“水区”之间的边界如何划分?主要还是靠河湖,这些水利片之间的河湖,统称为片界河湖,一般无工程控制,水位直接受潮汐影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水务局了解到,上海主要片界河道共8条,长246.78公里,面积58.88平方公里;片界湖泊6个,面积50.28平方公里。
片界河湖一般都“大有来头”,要么地理位置重要,要么长度、面积大,要么名气响。上海的片界河湖总面积共109.16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市河湖面积的17.7%。比如黄浦江,将“浦东片”与“嘉宝北片”等四个黄浦江西侧的水利片隔开;又比如吴淞江-苏州河,北面是“嘉宝北片”、“蕰南片”,南面是“青松片”、“淀北片”。
14个水利片中,最大的是浦东片,涉及浦东新区、闵行区、奉贤区三个区,面积为1976.6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商榻片,在青浦区的最西面与外省的交界处,面积为32.42平方公里。据悉,水利片内的河湖不受外潮位直接影响,水位可以通过工程控制。
上海河道之最
市管河道中,最长的是崇明区内的环岛运河,也是上海境内最长的河道,长162.46公里;
最短的是杨浦区内的杨树浦港,长4.58公里;
市管湖泊中,最大的是青浦区内的淀山湖,也是全市最大的湖泊,面积45.24平方公里;
最小的是青浦区内的元荡,面积3.06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