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携手大疆发布车载无人机系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4
  • 3月2日晚间,比亚迪召开发布会,携手大疆发布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公司旗下全品牌都将搭载灵鸢系统,包括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等。比亚迪正持续加速智能化布局。据介绍,比亚迪大部分SUV将陆续推出相关功能,首批将适配方程豹8、豹5、钛3、腾势N9、唐L、海狮07-DMi共6款车型。价格方面,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介绍,灵鸢快充版选装价格为16000元,搭载灵鸢的方程豹豹8售价为39.58万元—42.38万元。车载无人机系统实现量产

    “汽车百年迭代史也是一部科技圈的跨越史,人类的听觉、视觉、触觉在一次次技术上的融合不断被延伸,汽车也渐渐从具备单一功能价值演化为兼具情绪价值,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之后,出行变得不再无聊。”王传福表示,现在人们买车想买的不只是一个出行工具,而是一个集出行、娱乐、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个性化的移动空间。

    来源:比亚迪为此,比亚迪探索开发车载无人机系统。王传福透露,比亚迪从2016年就开始做内部的探索和尝试。去年比亚迪首次联合大疆亮相了车载无人机系统,并搭载在仰望U8上。“经过一年的用户反馈和技术融合,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比亚迪此次带来的不仅是产品层面的深入合作,更旨在构建新的出行生态。”王传福说,经过比亚迪和大疆双重的技术测试和一系列的安全认证后,灵鸢实现了量产,这也使得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量产车载无人机的车企。据介绍,灵鸢系统配有专门的保险,由无人机、车载无人机舱及一套软件系统组成,支持动态起降、一键返舱、智能跟飞等功能,同时灵鸢系统还设计了30套拍摄的模板,用户不用过多的操作就能完成“一键成片”。

    实现动态跟拍

    “大疆自2007年发布第一代飞控系统,经过十多年来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到今天已经有着上千万台无人机、数亿飞行次数的真实场景验证。这一套可靠的飞行控制系统也将配置在灵鸢系统上,为车载无人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飞行保障。”大疆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大疆无人机上配置的多功能复合相机,除了一开始使用的光学广角镜头,还陆续整合了光学变焦镜头、激光雷达、红外及多光谱等传感器,让无人机在各个场景下都可以“看见”。“今天发布的车载无人机在相机部分配置了高像素的广角镜头和中长焦镜头,不管是风光还是人像都会有较好的呈现。此外,车载无人机还配置了激光雷达和红外线传感等,让车载无人机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飞行。”前述大疆负责人表示。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表示,灵鸢将分为换电版和快充版。其中,换电版主要搭载在仰望品牌;快充版主要搭载在腾势、方程豹、海洋网、王朝网上。灵鸢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有机库、无人机主机、车载定位模块手柄等,构成了强大的硬件支撑。软件方面,比亚迪定制了灵鸢App、AI识别互动软件、图像音乐编辑软件等。灵鸢无人机舱内置图传天线、定位模块与风速仪,支持25km/h车速下的无人机动态起降、54km/h车速下的动态跟拍以及2km内的自动返航。此外,灵鸢支持100瓦高功率快充,无人机仅需30分钟电量便可从20%升至80%。


    3月2日,比亚迪还公告了2月销量快报。公司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28万辆,1—2月累计销量达62.34万辆,同比增长92.52%。2月公司乘用车海外销量为67025辆。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2273.html
相关报告
  • 《大疆AGRAS T100、T70P和T25P全球发布》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7-18
    • 民用无人机和创新相机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大疆宣布在全球推出DJI AGRAS T100、DJI AGRAS T70P和DJI AGRAS T25P。最新一代的大疆农业';广受欢迎的喷雾无人机建立在超过12年的专注研发基础上。不仅可以携带更重的有效载荷,这些农用无人机还能以更高的作业效率支持多种应用场景。每架无人机都具有行业领先的安全系统和更多的智能功能,可实现全自动操作。十多年来,DJI Agriculture凭借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精准农业的发展。截至5月,全球已有近500,000名训练有素的操作员,该行业正在走向成熟,对喷雾无人机的需求每年持续增长。大疆农业全球销售主管张元表示,如今,超过50万架大疆农业无人机被用于处理100个国家的300种农作物。“有了下一代DJI农业无人机,我们将继续创新我们的农业和喂养社区的方式,同时降低我们地球的环境成本。”通过为大型商业种植者设计的AGRAS T100处理更大的工作,AGRAS T100可以携带最大有效载荷100升用于喷洒,150升用于撒布,或100公斤用于提升,最大操作速度增加到20米/秒。与其前身相比,它在大容量喷洒方面的效率提高了一倍,在大容量撒布方面的速度更快。凭借配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五视系统的行业领先安全系统,它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安全和智能操作体验。使用AGRAS T70P工作更高效AGRAS T70P具有多项升级功能,以提高操作效率,最大操作速度提高到20 m/s。它的最大有效载荷为70升(喷洒)、100升(撒布)或65公斤(提升)。同时,它提供了与AGRAS T100相同的流速和细雾滴尺寸,以及新的喷洒系统和提升系统。AGRAS T70P配备了安全系统3.0,该系统具有毫米波雷达和三视觉系统,用于障碍物检测、更智能的路线选择和显著提高的障碍清除率。AGRAS T25P紧凑灵活,适合单人操作AGRAS T25P保留了其前身';的紧凑和可折叠设计,但提供了升级的25 kg高精度螺旋给料机摊铺系统4.0和安全系统3.0。AGRAS T25P非常适合单人操作,易于运输、安装,并允许在航空测绘和植物保护中进行全自动操作。新的农业无人机操作培训计划DJI Agriculture现在在DJI Academy下提供新的飞行员培训课程。该计划将首先在美洲和亚洲的15个国家推出。飞行员将学习操作农用无人机的基本技能,包括作物保护喷洒和撒布、安全驾驶实践以及以最大效率提高效率。可用性DJI AGRAS T100、T70P和T25P将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开始在全球销售。所有数据都是在受控环境中使用生产模型测量的。由于当地法规,不同市场可能会有所不同。查看更多
  • 《大疆创新携手河池科研院所 共筑农用无人机安全发展新格局》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7-18
    • 近日,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农业解决方案部中国区负责人程忠义一行3人到访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就农用无人机应用场景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技术创新、安全规范与产业协同,探索河池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路径,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科技赋能农业:从河池实践看无人机应用新场景 近年来,河池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空经济建设,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河池市科研院所和企业勇于创新,加大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研发,依托喀斯特地形造就的独特的农业应用场景,在农林物资运输、水果生产、水产养殖和应急救援等行业拓展应用无人机技术。据统计,2024年农用无人机全市作业面积已突破20万亩次,带动山区农业综合效率提升50%以上。河池本土无人机科普与应用企业河池天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于2021年将大疆T20农用无人机改造应用于植被修复工程,随着大疆T系列无人机的升级迭代,企业与时俱进将T100用于桉树肥料和甘蔗种苗空中吊运,通过加装智能吊具系统,在喀斯特地貌区实现每小时1-2吨的运输效能,破解了传统人力搬运成本高、危险性大的难题。这一案例引发调研组高度关注,工程师李伟分享了其他省份成功案例,现场与团队探讨设备负载优化方案。 安全红线不容逾越:行业规范建设刻不容缓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员安全永远是第一准则。”程忠义在座谈会上多次强调安全底线。随着农用无人机吊运需求激增,部分地区出现超范围运输、飞手资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在林区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技术问题急需规范。他明确表示,大疆将严格执行国家空域管理规定,农用无人机应用必须限定于农、林、牧、渔领域,严禁跨界违规使用。这一表态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在河池市无人机服务队中确实有部分飞手为追求效率,存在超载飞行,也有非农、林、牧、渔物资对象等现象。对此,大疆团队现场对此情况将及时应对,通过对实时动态监测自动规避风险,从技术层面筑牢安全屏障。 田间地头的技术课堂:规范与技术并重 当日下午,调研组深入都安县高岭镇金竹村无人机作业现场。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架悬挂建设物料的无人机正沿山脊航线来回飞行、精准投送。程忠义认真观察作业流程后,立即提醒飞手,“注意无人机载重极限、剩余电量及电池温度等情况,在山区气流复杂,建议减少载重作业。”这种“现场教学”模式让00后女飞手韦珊珊倍感振奋:“原来总觉得操作够熟练就行,今天才明白每个参数设置背后都有安全逻辑。” 共绘行业未来:联合制定标准助推低空经济 此次调研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河池市林业科学院等多方宣布将联合编制《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山地吊运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初拟重点围绕载重农用无人机在分级、飞手培训、农、林、牧、渔具体操作规范及风险评估、应急处理等几大模块建立标准体系。在标准行业了解到,类似规范仍是空白,该规范很具创新性和原创性,有可能将成为广西地方标准试点,未来有望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程忠义表示,大疆将在技术资源上全力支持标准的制定,与河池科研机构共建无人机吊运规范运行管理体系,共同谋划影响整个农用无人机吊运行业的“技术+培训+管理”三擎驱动模式,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青山绿水间,当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带来的不仅是效率变革,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科技推动农用无人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