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海洋环流促进海洋吸收CO2》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zhoubz
  • 发布时间:2017-02-16
  • 过去十年间,海洋吸收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更少的温室气体抵达大气层。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海洋中CO2浓度的增加导致了海洋酸化,阻碍一些海洋生物碳酸外壳的形成。海洋吸收CO2能力的增加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个未解之谜。最近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地理学家Timothy DeVries主导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翻转环流的放缓可能是催化剂,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DeVries研究小组编辑分析了三个十年阶段的现有的海洋示踪数据,包括温度、盐度、氯氟烃(一种融入海洋的人造气体)和C-14,并将其分为三个十年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分析结果描绘了海洋环流的特征,即每个时间阶段海水从海洋表面转移到深海,再循环到海洋表面。同时分析了每个环流模式下海洋气-碳交换以及海洋碳循环情况。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随着不同年代环流变化而改变,模型显示1990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骤然下降,而在2000年有了较大提升” ,DeVries解释道,“而且这种变动直接跟海洋环流的变化有关”。DeVries认为这个发现似乎违反直觉,因为主流科学认为随着海洋表层的变暖,环流的减速会降低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尽管这是事实,但是短期内有另外一种影响似乎更为重要,即弱化的翻转环流只能携带少量富含二氧化碳的深海水到海洋表面,这就限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返回到大气层,从而导致海洋能够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海洋二氧化碳吸收量得到增加。Tim DeVries等人报道,本世纪初海洋大尺度循环(环流)相比上世纪90年代来得要弱(特别是在海洋上层),因而减少了海洋深处富含二氧化碳的海水向海洋表层的流动。这种效应外加上人为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增加了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梯度,促进了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度引起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化的影响不及海洋循环驱动效应的十分之一。鉴于本世纪初所观察到的海洋二氧化碳吸收的大部分变化都可以通过海洋循环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加以解释,海洋生物学过程很可能在这里只取到有限的一点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学过程在2000年以来的海洋碳吸收增加上不太可能取到主要作用。这并不意味着海洋生物学过程对环流变化保持不变,只是这些变化可能对碳吸收的净影响相对有限。例如,海洋上层环流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表层海洋营养供应的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生物学吸收,而在混合层深度(海洋表层与风较好混合的深度)的温度驱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光照,潜在影响二氧化碳生物学吸收。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海洋碳汇变化净影响可能是有限的,但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结构。此外,如果能够用模型准确地描述这些生物学过程,对预测其它海洋气候影响以及未来海洋碳吸收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用于评估全球碳吸收的和模拟地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这一代模型并没有完全捕捉观察到的年代际变化,这说明我们评估当代碳预算和预测未来变化方面还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虽然Tim DeVries等人的工作对我们理解海洋碳吸收趋势而言是一大进步,但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这种2000年以来观察到的海洋碳吸收增加现象还将持续多久。至于未来会怎样,尚需要更详细的机制研究。

    附图:影响海洋碳汇功能的各项因素

    (张灿影、周伯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2/n7640/full/542169a.html;https://phys.org/news/2017-02-ocean-absorbed-carbon-decade.html
相关报告
  • 《大气 O2 和 CO2 组成变化对海洋热吸收的定量研究》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01-10
    • 衡量全球变暖的一个基本指标是海洋对热量的吸收,它占地球获得多余能量的 90%以上。 海洋变暖已经通过水文温度测量进行了量化,包括来自 Argo 浮标计划的数据,该计划在 2007 年后扩大了覆盖范围。这种扩散主要是由填隙方法和系统误差造成的,这些误差加在一起,在升温趋势中引入了高达 25~50%的不确定性。基于大气中气体丰度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气体 在海水中溶解度的温度依赖性来响应整个海洋的变暖。这种方法不受数据稀疏的限制,因为大 气中的快速混合有效地集成了全球海洋信号。该研究对大气中 O2 和 CO2 进行测 量,并重建了 15 个季节和 16 个冰期-间 冰期时间尺度上海洋热含量的变化。当海 洋变暖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下降, 海洋所损失的气体量可以用在大气中观 察到的互补变化来量化。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立的估计,测量大气中的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水平,并作 为一个整体海洋温度计。海气通量由温度驱动,也受到溶解度变化的控制,海洋中氧和碳的自 然分布支持了溶解度在远古气候中的主导地位。它们的生物效应强度与海洋循环和光合作用/ 呼吸的变化有关,更强生物效应的模型在给定的海洋变暖条件下产生更强的海洋电位氧损失, 以及更强的大气氧气释放。 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6 年间,海洋每年增加 1.29 ±  0.79 × 1022 焦耳的热量,相当于地 球表面每平方米 0.80 ± 0.49 瓦特的行星能量不平衡。我们还发现,导致 O2 和 CO2 排放的海洋变 暖效应可以从人为排放和 CO2 汇的直接影响中分离出来。研究结果依赖于 1991 年的高精度氧 气大气测量,其利用了一种综合地球系统方法,并提供了根据海洋数据估计的热量吸收的单独确认。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研究表明全球海洋吸收的热量 要比之前认为的多60%》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2-01
    •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与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1991至2016年间,全球海洋每年吸收的热能约为人类每年发电量的150倍,该研究成果在2018年11月的《自然》(Nature)上发表。 海洋是气候系统热惯性(thermal inertia)的主要来源。以往的研究一般通过温度测量与Argo系统获得海洋的热量吸收,然而这类方法由于较低的观测覆盖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L.Resplandy及其合作者,利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高精度大气O2与CO2数据,开发出了获得海洋热量吸收的新方法。由于O2与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皆与温度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比大气表观含氧量(Atmospheric Potential Oxygen,APO)实测值、化石燃料燃烧对APO的理论影响值、海洋吸收CO2而对APO产生的反馈值,就可精准计算出海洋的热量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海洋自1991年以来,每年可平均吸收热量1.33±0.20×10²²焦,这一结果比IPCC在2014年所做的预测高出60%。假如全球海洋仅有30英尺深,那么这些热量将使海洋温度每十年升高6.5℃。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R. F. Keeling教授认为这一结果大大增强了人类对海洋变暖估计的信心,从而有助于减少气候敏感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消除气候敏感性极低的可能性。 原文题目:Quantification of ocean heat uptake from changes in atmospheric O2 and CO2 composition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651-8#change-history (全球海洋科技发展动态2018年第十二期 曲宝晓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