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果蝇感知甜味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03
  • 2024年2月2日,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郭江涛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徐浩新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范敏锐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研究院苏楠楠团队合作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sugar perception by Drosophila gustatory receptor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甜味受体GR的高分辨率结构,并结合电生理、钙成像、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实验,揭示了糖分子激活果蝇甜味受体GR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电生理和钙成像技术系统研究了甜味受体GR43a和GR64a的功能,证明了GR43a和GR64a是糖分子直接激活的阳离子通道:GR43a可以被单糖果糖特异性激活,GR64a可以被二糖(蔗糖和麦芽糖)特异性激活。随后,研究团队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未结合糖分子(apo态)和结合糖分子的GR43a和GR64a的三维结构。GR43a和GR64a以同源四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包含7次跨膜螺旋(S1-S7):其中每个亚基的S1-S6组成配体结合结构域(LBD),参与配体的识别,四个亚基的S7b形成离子通透的中央孔道结构域(PD)。在结合糖分子的结构(GR43afructose、GR64asucrose和GR64amaltose)中,糖分子结合在GR的LBD,与周围氨基酸发生氢键和CH-π相互作用。GR43a通过狭窄的口袋识别果糖;该口袋既不能容纳二糖,也不能稳定容纳葡萄糖。相反,GR64a则用更大更平缓的口袋结合二糖;该口袋具有结构可塑性,可结合蔗糖和麦芽糖,但不能稳定结合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突变体的电生理和钙成像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糖分子在GR43a和GR64a上的结合模式。

    在apo态和结合糖分子的GR结构中,孔道结构域PD均处于关闭态。为了揭示糖分子结合引起GR通道PD开放的机制,研究团队解析了结合果糖的组成型激活突变体GR43a-I418A的结构(GR43aI418A-fructose),该结构中PD处于开放态。通过比较GR43aapo、GR43afructose和GR43aI418A-fructose三个结构,研究团队揭示了果糖激活GR43a的分子机制:果糖分子结合到GR43a的配体结合口袋,引起跨膜螺旋S5和S6朝向LBD中心移动;LBD的这种收缩移动通过S5和S7b氨基酸侧链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传递到组成PD的S7b,导致S7b的弯曲;随着S7b弯曲,GR43a的中央孔道打开,细胞外的阳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产生电信号。

    总的来说,该研究证明了甜味受体GR是糖分子激活的阳离子通道,解析了甜味受体GR43a和GR64a在未结合糖分子和结合糖分子(果糖、蔗糖和麦芽糖)的三维结构,明确了糖分子与甜味受体GR的结合模式,阐明了糖分子激活GR43a的分子机制。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昆虫味觉受体GR的结构。该工作将有助于指导开发新型害虫引诱剂或驱虫剂,用于防治害虫。除了味觉,GR及其相近的嗅觉受体OR蛋白还可以感受信息素、温度、光等多种化学和物理信号。因此,GR的这项工作打开了一扇大门,为进一步研究昆虫感知外界信号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关报告
  • 《它有多甜:下一代的天然零卡路里甜味剂》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21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肥胖症、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在越来越小的儿童中。专家和非专家都将这一趋势归因于我们饮食中的糖——确切地说,是精制的添加糖。阿斯巴甜(aspartame)等人造甜味剂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由于担心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清洁标签”产品需求的增加,它们和糖一样,都遭到了“毒化”。 甜菊叶提取物,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它是天然的,因为它来自一种植物(甜菊糖),健康的,因为它没有卡路里,经济的,因为它比糖甜数百倍——一点点就能走很长的路。 但甜菊叶提取物并不是那么完美。第一代产品已经上市大约10年了,但获得的客户接受度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为什么?尽管甜,第一代甜菊糖甜味剂却有苦味,像甘草一样。 看起来,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纯天然的甜味剂,它没有甘草的余味,吃起来更像糖。一个不可能的挑战?至少有一家公司不这么认为。 最终的解决方案:酶重组甜菊糖苷 波士顿Conagen Inc .)——一个领袖bio-manufacture高价值成分的食品、医药、和可再生市场行业,将目标锁定在天然甜味剂,首席执行官奥利弗Yu称2017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短期机会空间biobased产品在美国此后,Conagen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空间。 甜菊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甜菊醇苷。甜菊糖苷是主要成分,其次是少量到微量的莱鲍迪苷,使提取物的甜味。甜菊叶提取物中主要的莱鲍迪苷成分是Reb A,尽管也有少量的莱鲍迪苷存在。Conagen团队已经了解到,一种名为Reb M的微量莱鲍迪苷可以提供他们认为是成功的下一代天然甜味剂所必需的优越口感。 Conagen的科学运营经理马特•马托齐(Matt Mattozzi)表示:“与第一代甜菊糖产品相关的独特回味,在我们的Reb M等下一代甜菊糖中再也找不到了。” Conagen 外部感官面板显示,与RebA(上面的绿色部分)相比,RebM(上面的蓝色部分)的口感更好,更接近糖的味道。 但确定莱鲍迪苷的优势是一回事。把它变成一种产品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是纯产品。 古代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Conagen利用发酵——一种古老的微生物过程——来生产他们的系列产品,目前大约有35种。通过他们的集成制造链,该团队可以快速地从设计转移到高通量筛选和发酵——这是生产Reb M的一个有用的能力。 “我们做了一个强化的生物转化,”Mattozzi说,“我们从叶子中提取提取物,通过酶的转化,我们把微量的Reb M提升到95%以上的纯度。” 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但它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该团队能够以高通量的方式测试数百种不同的酶过程。为什么几百? 所有莱鲍迪苷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在分子的糖基核上发现的糖基的数量,这影响了莱鲍迪苷的口感。Reb M有6个糖基;还有一些列鲍迪苷,如Reb E、Reb V、Reb D和Reb I,它们都有4到5个糖基相连,使它们成为潜在的Reb M前体,并有各自的增香剂和甜味剂。这些组合是如何定向的,并按顺序添加到甜菊醇主干中,会产生数百种不同的组合——Conagen团队测试了所有这些组合的期望输出:最佳风味。然后他们优化了每个生物转化过程的生长条件。 Mattozzi解释说:“这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自然提取物中已经存在的不同的甜菊糖苷混合物,将它们聚合到Reb M中。”“合成生物学在起作用。” 结果呢?一个商业产品称为BESTEVIA®Reb M甜叶菊叶甜味剂。 第三代天然甜味剂? 虽然Reb M甜味剂是一种新颖的、经过改进的解决方案,但Conagen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已经鉴定出大量的微量化合物的甜菊叶提取物有多个糖基组比犹太人的尊称——七甚至八米,这应该让他们甜蜜和潜在的给他们一个更美味的口感比犹太人的尊称M . Mattozzi看到这些更复杂的苷作为潜在的第三代天然甜味剂在Conagen掌握基于他们的成功使犹太人的尊称。 无论下一代天然甜味剂的前景如何,Conagen都处于领先地位。正如Mattozzi所说,“我们在植物生物化学、菌种开发和发酵方面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开发这个过程。然而,这是我们的经验扩展过程,使我们能够开发一个商业产品如BESTEVIA®Reb m .”
  • 《Science | DdmDE防御系统消除质粒的分子机制》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9
    • 2024年7月13日, 苏黎世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plasmid elimination by the DdmDE defense system的文章。 第七次流行的霍乱弧菌菌株含有两个致病性岛,分别编码 DNA 防御模块 DdmABC 和 DdmDE。 该研究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确定了 DdmDE 防御质粒的机理基础。螺旋酶核酸酶 DdmD 采用自抑制二聚体结构。原核生物的Argonaute蛋白DdmE利用DNA导向器靶向质粒DNA。经体内突变研究验证的 DdmDE 复合物结构表明,DdmE 与 DNA 结合会触发 DdmD 二聚体的解体,并将单体 DdmD 加载到非目标 DNA 链上。体外研究表明,DdmD 沿 5′-3′方向转运,同时部分降解质粒 DNA。这些发现为 DdmDE 系统消除质粒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