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华新材拟控股江苏禾裕泰,含氟龙头战略切入农药制剂终端市场》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06
  • 、2025年8月2日,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龙头企业——浙江巍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巍华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拟通过公司或公司指定的子公司以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禾裕泰化学有限公司(简称″禾裕泰″)控股权。若交易顺利完成,巍华新材将实现从″上游三氟甲基苯系列中间体″向″下游高附加值农药制剂″的关键战略延伸,从而打通″含氟中间体—原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条。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尚处筹划阶段,具体收购主体、股份比例、交易价格等细节需在完成尽职调查、审计及资产评估后协商确定,最终以签署的正式股权收购协议为准。
    ″含氟中间体龙头″向下延伸,锁定制剂终端价值
    资料显示,标的公司禾裕泰为浙江欣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深耕农化领域多年,其核心价值在于拥有完备的农药登记资源。
    据查中国农药信息网,禾裕泰目前持有有效的农药登记证共23张(包括10个原药登记证和13个制剂登记证),产品线覆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多个重要品类。尤为关键的是,其登记证中包含如氟啶胺、吡氟酰草胺等基于三氟甲基苯结构的高价值下游农药品种。
    在当前农药行业严格执行″一证一品″政策的背景下,历史登记证的稀缺性及市场准入门槛显著提高。禾裕泰所持有的这些登记证资源,构成了其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壁垒,也是吸引巍华新材进行此次战略收购的核心资产。
    ″资本+产业″双轮驱动,下游整合步伐加速
    巍华新材创立于2013年,于2024年8月上交所主板上市。作为国内领先的含氯、含氟精细化学品制造商,公司已构建起以甲苯为起始原料的氯甲苯和三氟甲基苯系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以来,巍华新材在资本运作方面动作频频,展现出明确的产业链整合意图:
    2025年5月: 公司公告拟与关联方吴江伟共同投资兰升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兰升生物″)。巍华新材以1208.7万元受让兰升生物0.6907%股权(对应624,725股)。公司表示,兰升生物在农药原药、制剂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和较强盈利能力,与其主业存在协同潜力。
    2025年6月: 公司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参与认购某私募基金份额。
    2025年7月: 公司公告拟与控股股东东阳市瀛华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向扬州鼎龙启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其中巍华新材认缴出资7000万元。公司称此举旨在借助专业机构开展投资,获取中长期回报。
    本次拟控股禾裕泰,是巍华新材近期依托″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加速向下游农药制剂终端市场延伸的关键举措。 通过直接获取禾裕泰成熟的农药登记证资源、丰富的制剂产品线以及既有的终端市场渠道,巍华新材有望快速切入终端制剂市场。此举不仅能有效对冲其核心中间体产品(如三氟甲基苯系列)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更能受益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利润攫取。
    技术协同:上游优势赋能下游制造
    巍华新材在含氟化学品合成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为其赋能下游农药制造环节、提升竞争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根据巍华新材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经过长期研发积累,已掌握连续氯化、连续氟化、连续硝化、连续氢化等含氟精细化学品合成关键核心技术,并拥有高效分离提纯、新型催化剂应用等关键工艺。尤为突出的是,公司率先在行业内采用了康宁万吨级通量G5微通道反应器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水平。
    这些领先的连续化、自动化、本质安全化生产工艺技术,具备向禾裕泰等下游农药原药及关键中间体合成环节迁移应用的潜力。技术赋能有望帮助禾裕泰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并进一步强化其环保与安全生产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农药制造领域构筑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 原文来源: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5437.htm
相关报告
  • 《南通泰禾拟改扩建年产8000吨苄草丹、5000吨野麦畏等农药原药及制剂项目》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1-08
    • 近日,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苄草丹、5000吨野麦畏、350吨电子级羰基硫、33450吨农用植保制剂及副产4448吨氯化钠技改项目在相关网站公示。 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年产8000吨苄草丹、5000吨野麦畏、350吨电子级羰基硫、33450吨农用植保制剂及副产4448吨氯化钠技改项目; 行业类别:[C2631]化学农药制造、[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项目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南通市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西区 投资总额:4720.6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7.8万元,占总投资的2.7%; 占地面积:厂区占地约460亩,本项目在现有厂区内改扩建,不新增占地面积; 建设进度:预计2025年2月投产 项目概况:项目总投资4720.68万元,利用现有苄草丹车间,对原2000t/a苄草丹原药装置增加部分设备,年运行时间由3600h调整为7200h,改造后装置生产能力为8000t/a;同时新增500t/a苄草丹乳油生产装置;利用现有氰氟草酯车间,新增一台苄草丹原药桶装灌装机;利用现有野麦畏车间,对原3800t/a野麦畏原药装置部分设备瓶颈进行改进,改造后装置生产能力为5000t/a;利用野麦畏配制釜形成400t/a野麦畏乳油的生产能力;利用除草剂液体配制车间水剂的配制釜,直接生产草甘膦胺盐、2,4-D胺盐进行草甘膦、2,4-D系列水剂配套;利用除草剂固体制剂车间捏合机,直接生产草甘膦铵盐进行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可溶粉剂配套;利用现有羰基硫车间,对原2500t/a羰基硫装置进行改扩建,新增2150t/a羰基硫装置,改造后装置生产能力为4650t/a,其中4300t/a为公司现有农药原药产品配套(茵达灭、禾草丹、苄草丹、野麦畏),羰基硫精馏提纯350t/a电子级羰基硫作为集成电路新材料蚀刻剂,利用新建的充装站灌装外售;乙类罐组一新增一只液体COS储罐,丙类罐组新增四只苄草丹储罐。 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注册资本40500万,占地面积约306925.47m2,为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工厂主要产品有嘧菌酯、野麦畏、苄草丹、茵达灭等,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和亚非市场。
  • 《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与展望》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11-27
    • 引 言 生物农药在保障农业丰产增收,维护生态和谐,满足食品安全需求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生物农药的概念及分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及植物提取物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在中国,传统的生物农药仅指微生物农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物农药的概念和类别的探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张兴等于2002年系统地给出了生物农药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生物农药,是指可用来防除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在2017年11月施行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生物农药的定义,但按照来源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其中微生物代谢物(农用抗生素)在登记方面要求等同于化学农药,不过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此前一般认为生物农药包含后3类,即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含农药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不包括在内。 至此,农用抗生素从生物农药中彻底除名。 在美国,生物农药是指来源于动植物,细菌,矿物质等天然材料或与天然来源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天然产生的),微生物农药,植物嵌入式保护剂。 生物农药的特点 关于生物农药的特点,也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专一性强,活性高;对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开发利用途径多;作用机理不同于常规农药;种类繁多,研发的选择余地大。当然,还表现出作用速度较慢,开发及使用成本较高等特点。 生物农药产业化现状 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200多家,生物农药产量14万吨,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6.7%,年产值约216.27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8%左右。某些明星产品如井冈霉素、赤霉素、阿维菌素、Bt四个品种的年产值均超过1亿元,且中国是井冈霉素、赤霉素和阿维菌素的最大生产国。苦参碱、阿泰灵、壳寡糖和芸苔素内酯等产品发展迅猛,市场份额逐年扩大。印楝素、鱼藤酮、白僵菌、绿僵菌、木霉菌等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害虫天敌的生产与利用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例如赤眼蜂的年繁蜂量100亿头左右,应用面积133.3万hm2以上,是全球应用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情况汇总 (截止到2019年3月底) 01生物化学农药 共17余种有效成分,432个登记,涉及到218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乙烯利、赤霉酸、氨基寡糖素、吲哚乙酸、S-诱抗素等。登记数量最多的产品是乙烯利、赤霉酸和氨基寡糖素三大类,占了总数的58%。厂家主要是安邦电化(乙烯利系列);海南正业中农(氨基寡糖素系列复配为主);钱江生化、江苏丰源、江西新瑞丰、三浦百草等(赤霉酸系列);云南云大(芸苔素内酯系列)等等。 02 微生物农药 共22种有效成分,468个登记,205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蜡质芽孢杄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木霉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和蜡质芽孢杄菌三大类,占了总数的73%。厂家主要是武汉科诺、武汉楚强、湖北康欣、江西天人、浦城绿安等等。 03 植物源农药 共11种有效成分,192个登记,涉及到124个生产企业。 主要有:烟碱、苦参碱、小檗碱、印楝素、鱼藤酮、藜芦碱、柠檬烯、芸苔素内酯、樟脑、除虫菊素、蛇床子素、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大黄素甲醚、狼毒素、雷公藤甲素、香芹酚、大蒜素、右旋樟脑、莪术醇、补骨脂种子提取物、银杏果提取物、博落回提取物、甾烯醇、萜烯醇等。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三大类产品,占了总数的84%(苦参碱类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57%)。厂家主要是成都新朝阳、清源保、广东园田、三浦百草、内蒙帅旗等。 前景与展望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在其研发、应用及管理中均存在一些问题:新材料、低成本材料严重不足,导致生物农药新产品种类少,且成本高;活性测定、效果评判及产品质量标准尚不够严谨,限制了新产品研发速度;在产业化及应用中,工艺较为复杂或产率低、生产周期长、剂型不够丰富、施药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生物农药新产品的产量及推广应用;相关法律的缺失、政策保障缺乏以及知识产权的侵权等是生物农药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生物农药重点研发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01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 活性生物资源的筛选是生物农药新品种创制的重要源头,也是活性化合物新结构类型变化的重要来源,坚持从不同的环境中筛选活性微生物菌株和植物资源将为生物农药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02 生物农药新品种的创制与产业化 根据中国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展生物农药新产品创制与转化,并通过工程化配套,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物农药新产品,为粮食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03 基因挖掘 高毒力、高产、高稳定性工程菌株选育与构建及毒力(素)基因挖掘。 04 生物农药活性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反应器 由于植物源农药资源的有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生物合成技术在解决植物资源大规模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细胞培养、发状根培养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必将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与此相匹配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为其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有效途径。 05 天然产物挥发物的研发与利用 利用精油类化合物易挥发、环境相容性好、易降解、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研制和开发符合人们对无公害化的纯天然源产品。 06 微生物组技术研究与应用 微生物组技术(土壤改良剂、种衣剂、杀线剂等)在种植业中可以降解农药、种子包衣、土壤酸化、盐碱化修复、土壤病虫害防治与保护农作物免受有害生物为害,将逐渐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07 生物农药的作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以生物农药为主的作物有害生物全程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针对特定作物上可能发生的病、虫、草等制定出系统的防治方案,建立与应用以作物为主的全程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控技术体系,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进而提升特色经济作物品质。 08 生物农药新剂型专用植保器械装备的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当遵循生物农药的特点,以安全、水基、控缓释、精准等为主,且应满足无人机施药的技术要求。植保无人机载液量较小,多采用低量喷洒技术,用水量少甚至可不用水,航空施药高度相对较低,飘移少,可空中悬停,与GPS系统配合,因此生物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应与上述特点相一致。 09 生物农药残渣综合利用及药肥水一体化研究 采用堆肥等方法处理生物农药残渣,并添加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堆制出可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多功效有机药肥,以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将废物综合利用、农业措施与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防治地下病虫害的一个新途径。 市场前景 随着中国“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战略需求的稳步推进,IPP理论(综合性农业生产与保护)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品生物农药在IPP理论的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解决上述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关键瓶颈和重大发展难题的基础上,生物农药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更应有其广阔的发展和使用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