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用 DDS 测试标准》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1-17
  • 汽车工程学会最新发布了 T / CSAE 371-2024《智能网联汽车用数据分发服务(DDS)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车用 DDS 测试标准的空白,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项目背景

    IT之家注: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英文简称 DDS,是一种分布式实时通信中间件技术规范。

    在汽车领域,随着车辆对智能化和网联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车企及供应商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并应用 DDS 作为车载控制器软件的中间件。由于 DDS 协议的复杂性,对采用了 DDS 技术的车载设备和系统的验收与评价是一件困难和复杂的工作。

    项目成员

    该标准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牵头,联合长城、一汽、吉利、长安、北汽、奇瑞等 16 家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旨在规范车用 DDS 协议一致性、功能(含 QoS)和安全功能等测试。

    项目介绍

    该标准依据国际上 OMG 联盟的 DDS 系列技术要求制定出对应的车用 DDS 测试方法,为相关测试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标准主要包括协议一致性测试,协议功能测试以及安全(Security)功能测试,具体见下图:


    该标准的发布,为采用 DDS 技术的车载设备和系统的研发、验证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在该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对车载设备及系统规范化加速部署 DDS 具有重要意义,解决了 DDS 协议复杂性带来的测试难题,为相关测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 原文来源: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501/16/91357.html
相关报告
  • 《计划变行动 汽车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每个重点工程的细化实施方案,并把问题梳理清楚,把目标进一步明晰,把任务进一步聚焦,系统设计,重点突破,为行业联合推进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行动框架和工作指南,以期将《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转化为计划,把计划转化为行动,将规划引向深入。”日前在上海“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进行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八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主旨发布。 历时一年六易其稿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新时期的行动纲领,提出了重点实施的“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工程”“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先进节能环保汽车技术提升工程”“‘汽车+’跨界融合工程”“汽车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和“海外发展工程”。 为将《规划》切实落到实处,针对这八项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成立了8个小组,着手编制《实施方案》。 据侯福深介绍,《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17年7月正式启动。编制过程中,各编制小组针对本领域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走访,以及内部专家论证。其间六易其稿,召开了20多场专题研讨论证会,参与讨论的专家累计超过300人次。2018年8月《实施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评审工作完成,历时一年。 侯福深表示,发布会后,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推进梳理出的2018~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地工作;在后续的推进和年度评估工作过程中,还将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进展,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细化,为《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不断作出新贡献。 目标明晰重点突出 发布会上,侯福深对每项重点工程都做了解读。 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战略咨询能力显著增强。汽车产业国家级高端智库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成熟完善,满足汽车强国建设高端战略决策咨询需求;创新体系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实现互联互通。创新体系趋于成熟,基本打通和贯穿汽车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研究,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中心高效服务产业技术发展,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创新环境逐步成熟完善。建立起完善的创新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完善的激励创新的创新环境。 关键零部件重点突破工程实施方案总目标是:到2025年,要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中国品牌零部件全面发展;整零企业协同发展高效顺畅;跨行业合作机制有效建立;国际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工程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700万辆,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累计达到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建设加氢站超过500座。包括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具有国际较强竞争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品牌。 智能网联汽车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包括核心基础和关键技术自主化取得全面突破;全产业链布局及自主企业培育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先进节能环保汽车技术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总目标是:持续加大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到2025年,我国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先进。包括乘用车及商用车油耗水平大幅提升;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全面突破,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混合动力系统大规模应用,节油水平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汽车+”跨界融合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到2025年,骨干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面实现一体化智能转型,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汽车出行服务成为价值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方向为: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制造,实现汽车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出行及服务网联化、智能化,建设互联高效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构建绿色产品及制造体系。 汽车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总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汽车质量品牌影响力总体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其中,有1~2家进入世界前五强,质量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质量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零部件质量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键零部件质量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1~2家进入世界前三强;建成完善的质量法治体系和汽车生产企业(质量)诚信管理体系,建成先进有效的汽车产品质量全面评价体系机制。 海外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总目标是:到2025年,2~3家中国品牌整车企业进入全球前十强,在国际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集团,使中国汽车零部件批量进入全球汽车采购体系,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实现全球化发展布局。具体目标包括:设立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发展基金;健全企业国际化服务体;国内外认证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升海外产业园多企业海外发展的支撑作用;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区域联盟和分支机构。
  • 《《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发布》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5-20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创新、探索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动态完善、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急需标准制定,加强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与产业协作,装备工业司组织全国汽标委编制了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落实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动态完善标准体系 1.贯彻落实《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基础通用和行业急需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及时开展标准宣贯与实施,确保各类标准项目有序推进。 2.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和绩效评估,及时总结标准体系建设成果、经验及问题,持续优化完善标准体系,适时调整标准项目优先级及工作安排,确保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支撑产业发展。 3.切实贯彻《C-V2X标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友好合作、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协同推进”原则,研究制定汽车通信应用层相关标准,配合做好道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管理平台等相关标准制定,协同推进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 二、系统布局技术领域,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 1.稳步推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标准制定。完成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紧急制动(AEB)、商用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等标准制定,组织开展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术语及定义、盲区监测、车道保持辅助等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全景影像监测、夜视系统、信号提示优先度等标准立项,全面推进全速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控制及自动紧急转向等自动控制系统标准的预研工作。 2.全面开展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制。完成驾驶自动化分级等基础通用类标准的制定,组织开展特定条件下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等标准的立项,启动自动驾驶数据记录、驾驶员接管能力识别及驾驶任务接管等行业急需标准的预研,积极组织开展商用车辆列队跟驰等重要标准的测试验证,组织编制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和性能评价指南等指导性文件。 3.有序推进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完成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车载网关、信息交互系统、电动汽车远程管理与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等基础通用及行业急需标准的制定,研究提出汽车软件升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应用类标准的立项,系统开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信息安全测试评价体系研究,启动车载硬件环境及操作系统相关标准体系规划及预研。 4.协同开展汽车网联相关标准制定。完成网联车辆方法论标准制定工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无线通信应用层技术要求、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立项,启动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系统应用类标准的预研,完成智能网联汽车通信需求、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标准化需求等研究项目,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基础设施与服务标准项目建议。 三、履行国际协调职责,加强标准交流与合作 1.深入参与联合国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法规协调。切实履行联合国WP29框架下自动驾驶车辆工作组副主席职责,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国际法规协调专家队伍及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联合国自动驾驶法规相关框架文件制定及实施,主动承担重点法规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研究任务,积极承办相关法规制定工作会议。 2.继续加大国际标准的参与广度与深度。系统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动态,积极参与自动驾驶特别工作组(ADAG)项目规划,深入参与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重点标准制定;认真履行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工作组(SC33/WG9)召集人职责,积极承担测试场景通用要求等国际标准制定。 3.持续加强和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托政府间多双边对话合作机制,巩固与欧盟、德国、法国、日本等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机制,支持全国汽标委及相关组织与国外对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方参与、多层协作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