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现电网侧用户侧在档规模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100%实时监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19
  • 9月12日,从国网浙江电力获悉,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新增接入751户35千瓦/70千瓦时以上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站数据,实现对全省在档的电网侧和用户侧共778座规模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100%实时监测,进一步推动浙江能源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成更加绿色、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实现高效、稳定、灵活运行的关键支撑,它能够平衡电力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其中,功率达到35千瓦及以上、容量超过70千瓦时的储能电站,通常用于大规模的工商业储能项目以及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套储能设施。
    2024年,浙江依托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启动“储能一张图”建设,旨在逐步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电站与电力设备关联,实现全省储能电站实时运行监测,助力储能电站优化运营策略,提高其经济效益,以及充分发挥储能电站的调峰调频作用,提升电网保供水平。
    “在政策刺激与市场日趋完善的背景下,浙江用户侧储能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前期调研发现,受充放电策略制定的影响,我省用户侧储能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上还有大幅提升空间。”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产品经理赵新哲说。储能电站数据接入后,结合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内的企业用户用电负荷特性等数据,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优化建议,最大限度提升储能设备效益能力。以宁波万华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配备了功率16兆瓦以上、容量超过32兆瓦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通过采纳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议,该企业将储能电站的运行策略更新为“低谷充电、尖峰放电,一天充放两次”模式,预计年放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增加收益超200万元。
    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还在积极推动未纳入电力公司台账管理的储能电站数据接入工作。“用户侧储能较为分散,如何掌握这些储能的分布情况是数据接入工作开展的难点之一。”赵新哲介绍,为精准监测省内用户侧储能运行情况,浙江省能源局联合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研发了一套用户侧储能识别模型,助力准确识别“隐藏”的用户侧储能。当前,这一应用已在嘉兴和湖州开展试点,并成功识别出56户规模以下用户侧储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1%以上,将助力浙江更大范围推动用户侧储能数据接入。
  • 原文来源:https://news.bjx.com.cn/html/20240919/1401048.shtml
相关报告
  • 《浙江实现电网侧与用户侧规模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100%实时监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8
    •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实现高效、稳定、灵活运行的关键支撑,能够平衡电力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记者13日从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获悉,该中心新增接入751户35千瓦/70千瓦时以上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电站数据,从而实现对全省在档的电网侧和用户侧共778座规模以上电化学储能电站100%实时监测。 2024年,浙江启动“储能一张图”建设,旨在逐步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电站与电力设备关联,实现全省储能电站实时运行监测,助力储能电站优化运营策略,提高其经济效益,以及充分发挥储能电站的调峰调频作用,提升电网保供水平。 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产品经理赵新哲介绍,储能电站数据接入后,结合中心内的企业用户用电负荷特性等数据,相关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优化建议,最大限度提升储能设备效益能力。 以宁波万华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配备了功率超16兆瓦、容量超32兆瓦时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通过采纳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议,企业将储能电站的运行策略更新为“低谷充电、尖峰放电,一天充放两次”模式,预计年放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每年可增加收益超200万元。 同时,为精准监测省内用户侧储能运行情况,浙江省能源局联合浙江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研发了一套用户侧储能识别模型,助力准确识别“隐藏”的用户侧储能。当前,该应用已在嘉兴和湖州开展试点,并成功识别出56户规模以下用户侧储能,有效助力浙江更大范围推动用户侧储能数据接入。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