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布局“五新”打造智能高地》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7
  •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天津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围绕落实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天津工业有哪些做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

    突出“五新”布局

    2018年,天津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紧紧围绕五个“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天津市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3.3%,工业利润增长23.2%。天津市高端产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增长5.3倍,服务机器人增长94.8%,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长32.9%。天津市还与四大通信运营商签署协议,投资超810亿元,与国家电网签署协议,投资643亿元。

    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天津市相继出台了4个主导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并制定了人工智能“七链”精准创新行动计划,滨海新区无人机产业聚集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高新区软件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成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新增2家,累计11家,位居重点城市第二位。PPG涂料全球研发中心、高端半导体产业园等大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为1046亿元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一汽丰田新工厂等136个重大项目竣工。

    科研创新主体的培育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天津市引进了10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培育了一批创新主体。天津市现有超过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新增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累计61家,在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二位,逐渐形成了安全可靠全产业生态圈。

    同时,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天津市建成了六大行业在内的产业体系。天津全年生产空客A320飞机54架、A330宽体机12架,已成为全球第四个同时生产单通道与双通道飞机的城市。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5”批量生产,“天和一号”核心舱总装测试和“嫦娥工程”三期模拟试验任务也在稳步推进。

    推动智能化升级

    2017年,天津就提出要打造“天津智港”。今年,又在企业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等10个重点支持领域、22个细化方向,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

    2018年,天津市共支持项目183个,金额达6.2亿元,拉动企业智能化升级投资60亿元,形成了一批试点示范。中科曙光、那诺机械、清华高端院等10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天士力和力神2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了使天津智能科技产业与世界接轨,近两年,天津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形成了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国际化平台,着力打造智能领域高端品牌。例如,一汽丰田新第一生产线成为丰田公司全球最先进工厂,焊装、涂装、树脂车间基本无人化一体化作业。又如,美克国际家私加工(天津)在行业内率先使用三维逆向工程建模、机器人应用等先进技术,是世界实木家具制造领域的首创型项目。大数据核心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超算中心、曙光、南大通用3个项目获批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新的模式实现了新的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目前,天津市着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发展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工程,加快冶金、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使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5%以上,开展敲门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央企总部、龙头企业入驻天津,引育了一批尖端企业,围绕机器人、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新兴领域,培育了一批智能科技“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推进以“天宫”“天舟”等为代表的超大型航天器研制生产,加快车船用发动机、安全芯片、光电传感器等产品产业化,培育一批“杀手锏”产品。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

    据悉,2019年天津预计培育建成60个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到2020年,培育建成100个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推进2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形成一批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加快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天津市正在精心筹备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更加突出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市场化、交流互动,打造智能领域高端盛会。

    谋求绿色发展

    在关注智能化高端领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是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8年,天津市工业产能利用率79.2%,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3.9元,比全国低0.3元;共累计压减钢铁产能750万吨,并将市域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政府开展“地条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并且还出台了第5批38项降成本措施,为企业减负410亿元;针对1.9万家“散乱污”企业,进行“一厂一策”整治,积极推进绿色化改造。天津绿色发展取得成就,西青开发区成为国家绿色园区,4个数据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9家企业成为国家绿色工厂,万元GDP能耗完成“十三五”总体目标87.9%,超进度27.9个百分点。

    2019年,天津市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展绿色示范创建,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开发一批绿色产品,实现产品的资源消耗最低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抓好“双超”“双有”“超能耗限额”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导企业规范发展。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对7家钢铁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加快整治“钢铁围城”难题,到2019年底,退出高炉1座,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同时,促进石油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项目向南港工业区聚集,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促进中小企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着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相关报告
  • 《天津:全面布局智能科技产业》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3-06
    • 近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作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报告,总结2018年工作、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 “2019年天津的工作目标是,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1200亿元,增长7.4%;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4.68%以上。”尹继辉在会上表示。 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尹继辉指出,过去一年,天津市工信系统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工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18年,天津工业增加值增长2.6%,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3.5%,比2017年提升6.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质量显著提升,全年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4.7%。工业利润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14.9%,完成“十三五”总目标87.9%,超进度27.9个百分点。 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国安盟固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136个项目竣工投产。17个项目获得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新增中新生态城产业转移合作、高新区新能源两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达到11家。新增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市级示范基地13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216个,累计超过6000家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转型。 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5家,累计达到6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60家,累计达到609家。现代中药、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 智能科技产业加速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和示范项目累计达到15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15%。出台了“智造十条”实施细则,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83个,奖补资金6.2亿元。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成功举办,形成了“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国际化平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到103家。 据悉,目前天津已拥有市级品牌培育试点企业136家,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0家,天发水电、京万红、天士力被认定为国家质量标杆,滨海高新区锂电产业和子牙循环经济区成为区域品牌试点。天汽模、中材科技两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金桥焊材的电焊条、达祥精密的发动机增压器涡轮壳入选工信部单项冠军示范产品。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做好八方面工作 “2019年,天津工业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存量升级增量转型,实现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见效和新动能释放,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尹继辉强调。 围绕2019年工作目标,天津今年将着力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4个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全年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65%以上。二是着力打造新型产业创新体系。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加快培育,全年创建1~2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年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三是着力实施智能制造攻坚年行动。精心筹备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推动与四大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形成一批5G试点示范。全力打好“1001工程”攻坚战,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创建60个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四是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第一批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项目共527项,总投资4537亿元。市级层面推出新一批8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库、项目储备库、项目种子库,形成储备格局。五是着力构建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力争再创30~40家绿色工厂和1~2家绿色园区。推进工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六是着力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构建“一核多园”的产业布局,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30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投资153亿元。推进军民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七是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开展包联帮扶重点企业稳增长工作,紧盯项目投产达产,推动工业项目尽快纳统入库,形成经济增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八是着力打造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信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天津市将全面布局智能科技产业,通过制定印发智能科技产业“1+10”行动计划,出台“智能十条”实施细则,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全年安排财政资金6.2亿元,支持183个智能制造项目,拉动企业智能化升级投资60亿元。目前,与华为、百度、360等9家企业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额1400亿元,加快构筑智能产业新高地。建立起由16名国内顶级院士专家组成的智能科技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10个分领域专家组,构建形成“1+10”专家决策支撑体系。
  • 《天津锚定智能制造 打造工业母机创新高地》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8-07
    •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母机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工业母机诸多重要功能部件已打破进口垄断,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中高端水平,但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整体大而不强的情况仍然存在,加快工业母机国产替代仍需多方努力。   “十四五”期间,天津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聚焦智能装备、工业母机、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4条子产业链。 统筹全局蓝图谋定   “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将“制造业立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按照“施工图”,到202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研发制造能力强大、产业价值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21年11月1日实施的《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明确指出,在智能制造供给方面,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加快智能制造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并鼓励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工业母机、工业软件,鼓励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引领带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2023年5月,《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装备制造主要发展工业母机、轨道交通、海工平台、核磁医疗等高端设备,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2023年6月,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指出,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工业软件、工业母机、基础材料等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按照“制造业立市”的目标,天津将积极采取打通包括工业母机在内的多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通道,加快形成“龙头强、产业齐、技术强、场景全”的发展格局,致力于将京津冀打造成我国工业母机发展的“第三极”。 精细布局协同发力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天津将实施产业强基、产业链再造、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企业锻造等八大工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提升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推动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打造一批‘国之重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基础支撑。”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天津要在工业母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装备等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中国通用集团机床总部、研究院建设,打造国家工业母机平台。”尹继辉说。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团结协作,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迎接外部挑战,做好统筹布局。   通用技术集团是中央企业中唯一将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作为主责主业的单位,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是其第一核心主业。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聚焦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等主营业务,坚定扛起振兴我国机床产业发展的大旗,在助力天津“制造业立市”、促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方面,通用技术集团与天津市的产业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已初步构建起包括重型数控机床、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成为目前国内机床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服务领域最广、综合技术能力最强,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高端核心装备最多的龙头企业。   据了解,2021年5月,通用技术集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为集团在天津的产业发展谋划了“蓝图”。2021年6月,通用技术集团与天津市共同出资组建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将机床板块产业子集团总部落户天津。 精准落子谋划全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发展工业母机方面,天津市各部门各地区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增强了企业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为产业优化升级铺平了道路。   北辰作为天津历史上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在打造工业母机创新研发生产基地方面已经具备明显的优势。   今年以来,北辰区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以天锻为核心,重点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链。围绕工业母机产业链,北辰区制定产业图谱,确定了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数控系统四大产业环节。   当前,北辰已经形成以智能专用装备和工业母机为发展方向,中重科技、大族激光、天锻压力机、精雕数控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天津市精益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平台为依托,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坐落于津南区八里台镇的天津精诚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诚机床)是一家从事研发、制造和销售数控齿轮加工机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精诚机床瞄准高端装备制造大胆创新,每年推出4到5个新技术和新产品,以原创理念,领跑市场新赛道。精诚机床以自主创新为发展主线,心无旁骛攻关“卡脖子”技术,历经二十余载的“摸爬滚打”,企业的科技驱动力、市场吸引力、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如今已跻身行业“翘楚”。   据精诚机床董事长冷杰介绍,目前,集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津市品牌产品等荣誉于一身的精诚机床,已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8项、填补国家6项技术空白、累计研发新品50多项、平均年产各类齿轮机床300台,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要认真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要求,全力实施‘十项行动·津南行动’,加快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津南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在近期召开的津南区工业母机企业家座谈会上,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表示。   王宝雨指出,要持续打点、聚线、成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精准补链固链延链强链,运用多种手段为企业“搭桥引线”,加快构建成龙配套的工业母机产业生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天津被赋予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独一无二。制造业立市,天津既是挑担子,也是抓机遇。挑起担子底气足,发展制造业是这座城的“看家本领”“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