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9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7-05-26
  • 本期目录

    1. 极端降水随全球变暖的变化

    2. 陆地高度有助于解释南极比北极变暖慢的原因

    3. 研究人员模拟了美国东海岸海平面上升的差异

    4. 下个大地震将会从哪个方向袭击伊斯坦布尔市

    5. 地震学家在新西兰发现惊喜:热水

    6. 关于超级火山喷发的后果和多巴岩浆系统扩张的新研究

    7. 发现珊瑚应对气候变化的避难所

    8. 邻近的珊瑚礁规律性地供给珊瑚幼虫有助于退化珊瑚礁的恢复

    9. 同种的鸟类聚集产生大量的鸟粪或导致藻类繁盛

    10. 地球的大气在寒冷的气候中更具有化学反应性

    11. 独特的模型标注技术确定中国烟尘的污染源

    12. 研究人员开发新方法清除水中污染物

    13. 铁匮乏导致海洋微生物磷的获取受限

    14. “木马鱼”:入侵性蓝子鱼传播入侵物种

    15. 珊瑚礁鱼类新物种表现出罕见的亲代抚育行为

    http://ir.qdio.ac.cn/,欢迎下载阅读,谢谢!

相关报告
  • 《2017年第44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7-12-01
    • 2017年第44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海底淤泥揭示欧洲过去气候的秘密 2. 通过雷达预测南极景观中的冰损失 3. 研究显示中国正在逆转排放量 4. 新研究揭示了地幔化学组成变化尺度 5. 气候变化可能增加火山爆发 6. 地球深处神秘的地震特征得到解释 7. 误以为消失的微塑料,其中99%可以用染料来鉴定 8. 中美洲“垃圾岛”暗示海洋污染问题 9. 淡水鱼中的汞污染带来的健康威胁可能会被风吹散 10. 转化温室气体:新型超级催化剂回收二氧化碳和甲烷 11. 用磁铁控制体内药物释放的化学反应 12. 科学的进步可以使回收塑料变得更容易 13. 海洋酸化影响贻贝早期发育阶段 14. 古代鱼鳞和脊椎动物的牙齿具有共同的胚胎起源 15. 模拟星鼻鼹的水下闻嗅机制制造用于化学检测的“电子鼻” 订阅快报,请联系我们。 E-mail:marine@mail.whlib.ac.cn 电话:027-87197630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25号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 《2017年第35期《海洋科学快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
    • 发布时间:2017-09-24
    • 2017年第35期《海洋科学快报》目录: 1. 黑海海水温度可能会影响全球趋势 2. 北极海冰再次显示出较大范围的融化 3. 中更新世最早期的北半球气候快速变化 4. 地幔橄榄石的强度测量 5. 新西兰大地震触发慢滑事件 6. 地壳组成的变化导致氧气充填到大气层 7. 处于捕捞压力下的老龄鱼数量变得极为稀少 8. 研究揭示加拿大水体中一个促进有害藻华爆发的关键过程 9. 再造生物燃料生产细菌酶的要点 10. 鉴定化石燃料中碳化合物的新方法 11. 石墨烯包裹的纳米晶体进军下一代燃料电池的新研究 12. 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决定了海洋植物能否成功入侵 13. 利用手臂测试电鳗的电击强度 14. 世界各地鱼类的存活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 http://ir.qdio.ac.cn/,欢迎下载阅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