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7-03
  • 近日,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能源、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和“新”计量等全球计量界需要共同应对的七大“新兴计量挑战”,明确了CIPM的核心优先事项。

    报告既为国际计量局(BIPM)和CIPM各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框架,也推动着全球各国及地区计量体系的协同发展,同时为计量学如何持续支撑创新、韧性和包容性发展描绘了清晰愿景。

    五大战略重点

    该战略围绕五项关键核心事项的构建,旨在强化并革新国际计量体系,包括:

    1.响应不断变化的计量需求;

    2.应对关键科学挑战,推动全球测量体系进步;

    3.深化与其他国际组织在测量领域的合作;

    4.促进《米制公约》的普遍遵守;

    5.实现组织运营的现代化。

    自1875年《米制公约》签署成立以来,BIPM一直承担着确保SI全球统一实施、并始终满足全球测量需求的核心使命。同时,BIPM还负责推动全球单位制统一并管理组织CIPM,而研究全球性计量重大挑战并制定计量发展战略是CIPM的重要使命之一。2019年,为了应对跨学科的测量挑战,CIPM启动《CIPM战略2030+》编制工作,旨在为未来30至50年提供发展布局。2022年11月,CIPM向BIPM最高权力机构——国际计量大会(CGPM)提交了首份报告及建议,并获得一致支持。此后,CIPM继续推进《CIPM战略2030+》的实施落地。

    2025年5月,该战略将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向公众发布,并通过以下举措引领组织未来发展:

    · 搭建跨学科测量挑战的横向协作平台;

    · 建立国家计量院(NMIs)间的新型网络,持续攻克关键科学难题;

    · 提出与其他国际组织(IOs)合作的示范模式;

    · 建议设立“BIPM观察员”类别,进一步扩大《米制公约》的全球影响力;

    · 提出多项决议以优化组织治理、完善国际计量大会(CGPM)议事规则,并规划“未来CIPM”及组织总部的新愿景。

  • 原文来源:https://www.bipm.org/en/-/2025-06-25-cipm-strategy-2030-1
相关报告
  • 《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制药战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生命健康领域集成服务门户
    • 编译者:李荣
    • 发布时间:2020-12-04
    • 2020年11月2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制药战略》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创新且负担得起的药物,并支持欧盟制药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该战略将使欧盟通过健全的供应链满足其制药需求,包括在危机时期。该战略是建立更强大的欧盟卫生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战略也将有助于建立具有前瞻性和抗危机能力的欧盟药品体系。该战略还将确保在不断变化的科学和商业变革环境中,欧盟的药品政策继续为公共卫生服务。它将支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并适应数字和技术变革。 《欧洲制药战略》的四个主要目标: 1. 确保患者能负担得起药品,通过健全的供应链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2. 支持欧盟制药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开发高质量、有效、绿色的安全药品; 3. 加强危机防范和应对机制,解决供应安全问题; 4. 通过提高质量、功效和安全标准,使欧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强大话语权。
  • 《国际科学理事会(ISC)数据委员会(CODATA)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xuxue
    • 发布时间:2019-09-26
    • 2019年9月17-20日,国际科学理事会(ISC)数据委员会CODATA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承办,共有来自六大洲45个国家及区域的300余位从事科学数据相关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会。平台中心主任苏靖出席会议并致辞,副主任王瑞丹作大会报告。 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科技资源,随着数据的快速积累特别是大数据驱动下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跃升,科学数据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关键要素和重要驱动力。苏靖主任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为中国科学数据工作确立了行动纲领。科技部、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在前期科学数据工作的基础上,在高能物理、基因组、气象、地震、海洋等领域组建形成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将成为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方面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本领域科学数据资源中心、科学数据产品研发中心、科学数据评估中心和科学数据服务中心,也将成为国内外科学数据方面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希望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合作交流,通过科学数据应用助力更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发现与原创技术突破。 会上,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作大会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运行情况,中国科学院网信办陈明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工作进展,欧盟委员会开放数据政策部门负责人、欧洲开放科学云DG RTD主席Jean-Claude Burgelman介绍了欧洲开放科学云建设情况,美国国家科学院科研数据与信息理事会成员、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生物技术前助理主任Michael Stebbins介绍了美国科学数据开放政策情况。会议邀请国内外相关国际组织、著名科学数据中心、多学科领域科学数据专家共同围绕科学数据政策及重点领域科学数据实践进行充分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CODATA执委、英国公共卫生机构研究院教授Virginia Murray,UNESCO科学政策和能力部门主任Peggy Efua Oti-Boateng以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ISC全球城市健康与人类全球项目执行主任Franz W. Gatzweiler等作大会报告。会议共设置36个并行分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围绕数据开放政策、数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数据驱动科学发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剖析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效可行的综合解决方案,增强学术共同体在科学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