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7-03
  • 近日,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能源、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和“新”计量等全球计量界需要共同应对的七大“新兴计量挑战”,明确了CIPM的核心优先事项。

    报告既为国际计量局(BIPM)和CIPM各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框架,也推动着全球各国及地区计量体系的协同发展,同时为计量学如何持续支撑创新、韧性和包容性发展描绘了清晰愿景。

    五大战略重点

    该战略围绕五项关键核心事项的构建,旨在强化并革新国际计量体系,包括:

    1.响应不断变化的计量需求;

    2.应对关键科学挑战,推动全球测量体系进步;

    3.深化与其他国际组织在测量领域的合作;

    4.促进《米制公约》的普遍遵守;

    5.实现组织运营的现代化。

    自1875年《米制公约》签署成立以来,BIPM一直承担着确保SI全球统一实施、并始终满足全球测量需求的核心使命。同时,BIPM还负责推动全球单位制统一并管理组织CIPM,而研究全球性计量重大挑战并制定计量发展战略是CIPM的重要使命之一。2019年,为了应对跨学科的测量挑战,CIPM启动《CIPM战略2030+》编制工作,旨在为未来30至50年提供发展布局。2022年11月,CIPM向BIPM最高权力机构——国际计量大会(CGPM)提交了首份报告及建议,并获得一致支持。此后,CIPM继续推进《CIPM战略2030+》的实施落地。

    2025年5月,该战略将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向公众发布,并通过以下举措引领组织未来发展:

    · 搭建跨学科测量挑战的横向协作平台;

    · 建立国家计量院(NMIs)间的新型网络,持续攻克关键科学难题;

    · 提出与其他国际组织(IOs)合作的示范模式;

    · 建议设立“BIPM观察员”类别,进一步扩大《米制公约》的全球影响力;

    · 提出多项决议以优化组织治理、完善国际计量大会(CGPM)议事规则,并规划“未来CIPM”及组织总部的新愿景。

  • 原文来源:https://www.bipm.org/en/-/2025-06-25-cipm-strategy-2030-1
相关报告
  • 《欧盟委员会发布氢能战略》

    • 来源专题:科技政策与战略动态监测服务
    • 编译者:金瑛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20年7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气候中和的氢能战略》报告,提出了欧盟可以采取的措施及未来几年的氢能战略路线图,为发展氢能提供一个具体的政策框架。同时,欧盟委员会成立了欧洲清洁氢联盟(European Clean Hydrogen Alliance,ECHA),一方面推进氢能战略的关键行动,另一方面在扩大可再生氢和低碳氢的生产和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 《德国正式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 将着力保障原材料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13
    • 2019年11月29日上午,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阿尔特迈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以下简称《工业战略》),内容涉及完善德国作为工业强国的法律框架、加强新技术研发和促进私有资本进行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德国工业的技术主权等。阿尔特迈尔在发布会上表示,该战略展示出“确保(德国工业)未来繁荣和就业的综合概念”。 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曾于今年2月发布该战略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工业战略》总体目标是:稳固并重振德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保持德国工业在欧洲和全球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工业战略》除前言和附表外,共分四大部分。 《工业战略》四大部分内容 一、工业政策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段描述了德国工业的特点和面临挑战。主要有: (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大企业相互依存度高; (二) 技术创新引发新一轮游戏规则、新兴平台经济、气候保护和能源转型、其他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战略、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传统贸易关系改变(如英国脱欧)等; (三)来自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及体制竞争。 因此,德国工业政策应致力于为经济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到2030年将工业产值占比提升至25%。汽车工业、钢铁和铜铝等非铁金属工业、化工医药业、机械设备及3D打印、电子科技和计算机通信、光学和医学科技、环保和能源科技、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等十大领域被列为重点高新技术行业。 二、更具竞争力的工业政策 德国工业战略包括三个方面: (一)改善德国工业的政策环境。如降低企业税负、控制企业社会保险支出、加大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有竞争力的能源价格、扩建基础设施、保障原材料供应、促进循环经济、消除官僚主义、优化竞争法规等。 (二)加强新科技,促进私有资本研发投入。如促进人工智能、数字化、生物科技、纳米技术,促进中小科技企业、促进风险资本、打造欧洲自主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新科技促进减排。 文件提到,以“欧洲制造”标准建设自主和可信任的数据基础设施是关键,只有掌握数据主权才能确保德国和欧洲企业在数字经济中取得成功。 (三)维护科技主权 德国经济政策将继续遵循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的全球市场以及世界范围内趋同的竞争条件。这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也适用于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对于外国企业参股或收购德国企业总体持自由立场,但须杜绝第三国企业利用德国市场的开放性,实施威胁德国或欧洲公共安全和秩序(属于《德国对外经济法》适用范围)或科技主权的行为。因此,当第三国投资者计划收购关键基础设施或军事技术领域企业时,德国联邦政府有必要加大审查力度,对敏感技术领域也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的审核。同时应采取四点措施,包括: 1.更为严格的技术转让条件; 2.在欧盟层面建立合作机制,细化审核标准并给成员国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3. 敏感技术及创新技术存在流失风险时,国家鼓励本国私有经济优先收购; 4.涉及敏感或安全相关技术转移的个案中,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可代表国家出面收购企业拟出售份额并持有一定时间(称为“国家参与选项”)。 三、欧洲工业政策的基石 欧盟委员会应与各成员国一道,制定欧盟共同的工业战略,以保障欧洲工业在未来的竞争力。德国强烈希望制定高雄心水平的、长期的,且包含具体实施举措的欧洲工业战略,并将在2020年担任欧委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将工业战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将更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诉求,并推动实现欧盟法律在国内法层面得到全面转化和落实。欧盟所有立法提案都应“优先考虑中小企业”,遵循“中小企业先行”原则并严格控制法律法规的数量。 德国致力于维护开放的国际市场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将继续支持欧盟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和强化其作用的努力。 德国支持欧盟开展高雄心水平的多双边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考虑到近年来多边合作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欧盟尤应加强双边磋商。 德国将与欧委会一道,致力于改善欧盟企业参与第三国政府采购的情况,以消除欧盟企业在第三国市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德希推动建立切实可行的公共采购方面的制裁机制。 德希推动欧盟竞争法规修订,欧盟在进行竞争审查时,不仅应关注欧盟内部市场,还应分析全球竞争情况,尤其应注意来自第三国受国家控制或补贴的企业。 应根据互联网平台和数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企业制定明确的游戏规则。 应更新欧盟资助法,促进欧盟“共同利益重要项目”,推进“欧洲制造”技术,打造欧盟工业政策框架,欧委会应发挥中心的作用。 四、工业政策对话和评估 政经商界应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德国工业竞争力、国家繁荣和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