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间互联网 抢占6G技术制高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11
  • 工信部发布数据,到2020年底,中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71.8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户。科学家预测,按照10年一代的更新速度,预计2030年左右,6G可以商用。

      “6G时代将搭建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其中空间卫星网络至关重要,而空间低轨轨道和频率资源又相对有限,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尽快布局低轨卫星的全球互联组网,并全面梳理‘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业务,提炼出核心关键技术和需要的产品,进行技术攻关。”当6G技术开始在全球启动预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将目光投向星空。3月8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他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时不我待。

      6G时代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包括空间卫星,各种高空平台的飞艇、气球和无人机以及地面的移动通信网等三部分。其中空间卫星网络又包括同步静止轨道卫星、高中轨卫星和大量的低轨卫星。

      卫星相当于“天空中的基站”。“与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相比,低轨卫星具有传播延迟小、带宽大、卫星和地面终端设备简单等特点,适用于个人移动卫星通信,商业应用前景广阔。”杨震注意到,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提出了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且都加快了部署速度,最著名的就是埃隆·马斯克打造的总计划发射12000颗LEO卫星的“星链计划”。截止到2021年2月,该计划已发射1145颗。

      我国也有多个卫星互联网计划。2018年航天科工集团启动“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另外,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计划”将发射超过300颗低轨卫星。

      “仅在卫星数量方面,我国还有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我们的低轨轨道资源和频率资源不占优势。”杨震说,虽然卫星互联网并不等于就是6G,但6G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需要在卫星与地面、卫星与卫星、卫星与高空之间进行通信。

      “更重要的是,太空的频率资源和轨道资源有限,卫星基站又会相互干扰,谁先布局了卫星基站,谁就占领先机。”杨震建议,加快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实现低轨卫星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组网,抢占频率和轨道资源。

      “可以优先建立对电磁波频谱观察的低轨卫星网络。例如卫星可以收集中国上空的电磁波数据,来分析电磁波的分布,哪些区域的电磁波强,意味着人类活动多,经济发达、活跃,而电磁波稀疏的地区,就可以布局通信网络。”杨震说。

      卫星组网的前提,是需要有卫星发射计划的支撑。“希望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从战略角度出发,早日规划面向6G空间的在轨卫星发展计划,加大低轨卫星发射的扶持力度,为外部资本投资卫星通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商业航天企业落地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杨震表示。

      他认为,布局“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我国还有许多短板,一些基础研究还很薄弱,例如芯片集成技术,高精度传感器等。“建议借鉴我国‘两弹一星’经验,组建国家联合攻关,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和业务进行梳理,提炼出核心关键技术和需要的产品,通过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攻克技术、材料和工艺、设计和制造、集成等领域难关。”此外,他还建议积极推动6G标准化工作,以实现“空天地”设备的互联互通。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1-03/10/content_463951.htm?div=-1
相关报告
  • 《发展工业互联网 促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7-12
    • 2018年5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渝府发〔2018〕15号)(以下简称《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作如下解读。 《方案》政策背景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加速工业智能化发展,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新机遇。 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8年3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发展工业互联网是重要抓手。2018年5月,重庆市政府出台《方案》,着力从夯实工业网络基础、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产业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方案》主要内容 (一)关于工业网络基础提升 支持企业内外网应用新型智能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建设部署新型工业光纤网络和设备,推动企业生产设备与系统联网。进一步推动工业网络提速降费。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企业应用标识解析,实现供应链与生产协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关于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 支持企业实践“3个路径”:一是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内部工业大数据应用;二是行业或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三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同时提出重点行业聚焦重点发展方向实现工业智能化突破。 (三)关于安全保障体系 依法明确工业互联网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工业信息安全指导、监督和应急管理,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技术支撑队伍,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实训基地、安全数字镜像和靶场等,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四)关于工业互联网应用 支持大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方面发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新发展。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通过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实现智能化转型。支持培育工业APP应用和服务,支持工业信息系统云化部署、集成和应用。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五)关于产业生态环境 支持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分联盟,推动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开放合作。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和标准研究应用。普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引进培育云平台服务商、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商。 《方案》实施保障 一是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由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制度障碍。三是制定重庆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四是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在“相关人才计划”“青年相关人才计划”“两江学者”“鸿雁计划”“特支计划”等人才项目中支持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发展。
  • 《专家指出,工业互联网要针对发展瓶颈重点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1
    •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时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和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10月10日,在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常州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来看,核心技术缺乏、创新人才不足、企业认知度不高、商业模式单一、投融资渠道不畅等,成为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政府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培育,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有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APP培养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指导文件,各级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和计划,尤其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已达5700亿元。 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业大数据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纪丰伟认为,尽管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政府的重推和社会各界合力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大量的制造业还处于工业自动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产业定义、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认识不统一的现象。这影响了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导致各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方向不明确、关键核心技术难以突破、同质化发展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事实上,我国无论是信息化软硬件还是数字化管理理念,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