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夜蛾属害虫的运动生态学:对持续传播的影响》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1-14
  • 近年来,棉铃虫在南美洲的传入和传播,凸显了棉铃虫铃夜蛾属的侵袭性和适应性。在三个主要成员中,H. armigera, H. zea和H. punctigera的长期迁移是通过移民和国际贸易发生的。这些迁移促进了高种群混合和遗传多样性,在当今农业景观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生物安全和控制意义。尤其是耐药性传播的等位基因表达苏云金杆菌(Bt)转基因作物,种植大面积的毒素抑制了棉铃虫属。通过雷达技术跟踪长途运动的能力,人口遗传标记和长距离传播建模近年来一直在进步,但我们仍然相对较少了解棉铃虫属的种群轨迹或迁徙路线。在这里,我们考虑如何将实验和理论方法结合起来,以填补关键的知识空白,并帮助管理实践。

相关报告
  • 《北美洲入侵谷物蚜虫:生态学与害虫管理》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1-14
    • 蚜虫对北美谷类作物的入侵通常始于新区域或作物的殖民化,随后是范围的扩大和由于地理上的不同影响而在频率和规模上发生变化的暴发。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并管理,我们比较了甘蔗蚜虫、俄罗斯小麦蚜虫和绿虫这三种谷类蚜虫的入侵生态和管理对策。开发的区域主要由气候和宿主植物的可利用性决定。一旦一个地区被永久或每年性的殖民,暴发强度也会受到天敌和管理投入的影响,如抗蚜虫品种和杀虫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敌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管理策略之间的兼容性的提高,以及基于阈值的杀虫剂使用的限制,都可能增加了蚜虫调控的弹性。害虫管理基础实践的应用,以及对兼容策略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关的。以北美大平原为例,全区域的虫害管理最适合于大规模的谷物生产系统。
  • 《混合DNA病毒感染对甜菜夜蛾对SeMNPV易感性的影响》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8-12-28
    • 基于杆状病毒的生物杀虫剂已被开发出来,可以有效地控制鳞翅目害虫;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其他可能与应用的杆状病毒杀虫剂共存的病毒微生物的效果。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来预测这些微生物在该领域应用后对杆状病毒功效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研究了DNA病毒Junonia coenia densovirus (JcDV)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多核多角体病毒(SeMNPV)感染同一寄主甜菜夜蛾的影响。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感染时机对混合感染的结果至关重要。与单发杆状病毒感染相比,继发SeMNPV感染和继发JcDV感染对幼虫死亡率和测量的感染参数没有影响。然而,当幼虫首次感染JcDV时,两种病毒之间发现了明显的拮抗作用,导致SeMNPV后代病毒致病性和毒副作用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同时感染这两种病毒导致了两种病毒死亡的附加效应。我们的结果表明,一种或另一种病毒感染的时间顺序影响目标害虫混合病毒感染的结果,并可能影响杆状病毒的生态及其作为生物杀虫剂的使用。 编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