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速度加快》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26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速推进“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建设进程。当前,我国正全力以赴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工作,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的近百台工程机械正夜以继日地加紧施工。

    该基地建成后,将在晚高峰时段向川渝地区提供500万千瓦的可靠电力支持。目前,以“沙戈荒”为核心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

    截至2024年底,首批50个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装机规模已超过9000万千瓦。与此同时,装机规模的迅猛增长也促进了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四川的一家大型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沙戈荒”大基地定制的10兆瓦大容量风机正在紧张赶制中,这款具有强大抗污和防沙性能的机型已在新疆、内蒙古地区安装超过400台。

    在甘肃,世界首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这项新能源领域的试点技术能够高效存储新能源的富余电量,为我国“沙戈荒”地区的绿电大规模外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5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沙戈荒”风光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会继续将强化风光储关键技术的攻关,以提升发电效率和电网适配性;另一方面,将不断增加电网配套投资,确保“沙戈荒”地区的清洁电能能够顺利并网,并输送到更广泛的区域。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7734.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西部 “沙戈荒” 新能源基地将规模化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20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新疆首个千万千瓦级 “沙戈荒” 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施工现场,近百台工程机械昼夜轰鸣。这一总投资超千亿元的能源工程,仅是我国西部新能源开发浪潮中的冰山一角。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 “沙戈荒”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后,我国新能源装机速度与日俱增,在广袤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构建绿色能源新地标。 规模化开发重塑能源版图 截至 2024 年底,首批 50 个 “沙戈荒” 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总装机突破 9000 万千瓦。这些新能源 “超级工程” 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以新疆哈密 — 郑州特高压通道为例,其年输送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超 40%,相当于每年减少中原地区标煤消耗 3200 万吨。 新能源产业链正经历深度变革。四川东方风电针对 “沙戈荒” 环境研发的10兆瓦抗风沙风机,该机型已在东方电气木垒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内蒙古能源二连浩特100万千瓦风储项目完成首台机吊装,标志着能源装备企业正在委风光基地建设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 技术创新破解开发难题 “沙戈荒” 基地建设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需突破电网消纳瓶颈;另一方面,极端环境对设备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 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 调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其在新疆建成国内首座 220 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实现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平滑并网。 储能技术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新型储能领域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装机规模首次突破了7000万千瓦的大关。到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7376万千瓦,储能容量为1.68亿千瓦时,这一数字大约是“十三五”末期的20倍,相比2023年底增长了超过130%。 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光伏 + 储能 + 治沙” 模式不仅实现发电效率提升 20%,还同步完成生态修复面积 30 万亩。这种 “发电 + 生态” 协同模式,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政策协同构建发展生态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出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明确优先保障 “沙戈荒” 基地外送通道建设。2025 年计划新增特高压输电容量 3000 万千瓦,重点推进哈密 — 重庆、酒泉 — 湖南等跨区通道工程。同时,通过 “绿电交易”“碳市场” 等机制创新,引导东部省份增加清洁能源采购量。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2024年,“疆电外送”126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近1/3。而“疆电外送”第三条直流通道全面建成投运后,新能源占比将达到50%。 宁夏推行 “新能源 + 乡村振兴” 模式,光伏板下发展枸杞种植、肉羊养殖,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的叠加,吸引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布局西部,带动就业超 50 万人。 未来展望:从能源基地到生态样板 按照规划,到 2030 年 “沙戈荒” 基地总装机将达 4.55 亿千瓦,相当于再造 3 个三峡电站。随着 “西电东送” 第四通道开工建设,这些清洁能源将覆盖华东、华南等负荷中心。更值得期待的是,通过 “光伏治沙”“风电固沙” 等技术创新,预计可同步治理荒漠化土地超 10 万平方公里,实现 “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 的立体开发模式。
  • 《国务院: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05
    •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强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规划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重大工程,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