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2
  •      我国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日期: 2017-1-16 国家能源局13日对外发布的《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 规划》提出、"十三五" 期间将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规划称, "十二五" 期间, 我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 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还需紧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瓶颈, 为全面构建我国安全、绿色、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提出, "十三五" 时期, 按照应用推广一批、试验示范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发展路径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安全先进核能技术、战略性能源技术、能源基础材料技术等。 网站声明: 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来源: 新华社编辑: 邵青。

相关报告
  • 《我国南海油气开发突破超高温高压禁区-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2-28
    • "海洋石油944" 钻井平台, 中国海油旗下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在莺歌海盆地成功完成乐东10-2 1井的测试作业, 显示出良好的储量前景。中国由此系统掌握了海上超高温高压钻完井核心技术, 一举突破了南海超高温高压油气开发禁区。本次钻探作业位于我国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距海南东方市西南115公里处。该井温度接近200℃, 井底压力接近1000个大气压, 属于超高温高压井; 由记者所在的海洋石油944自升式钻井平台承担作业。据南海西部局总工程师李中介绍, 中国南海地处欧亚、太平洋和印澳三大板块交汇处, 与美国墨西哥湾、英国北海并称全球三大海上高温高压海区, 但南海的温度、压力更高: 地层最高温249℃, 压力系数2.38, 相当于1平方米承重1.25万吨。按国际油气行业通行标准, 以温度指标150℃、175℃、200℃、260℃和压力指标69兆帕、103兆帕、138兆帕、207兆帕分别对应四个区间, 其中175℃至200℃、103兆帕至138兆帕属超高温高压区间, 此前是全球业界公认的油气勘探开发禁区。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显示,中国南海高温高压区域蕴藏天然气近15万亿立方米,约占南海总资源量的1/3,因此曾吸引6家跨国石油公司近10年在该区域钻探15口井,耗资近50亿元,但均以技术难度太大而失败退出。中国海油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等,展开近20年系统攻关和工程实践,突破四大技术瓶颈:以多源压力预测、连续循环压力控制,实现钻井成功率100%;以五防自修复水泥浆、多级井筒屏障,实现环空带压为零;以多因素多节点测试、环空自动平衡控制,实现测试成功率100%;以环保型钻完井液、耐高温提速工具,实现成本降低50%。系统掌握了海上超高温高压钻完井核心技术,同时创新发展了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
  • 《国际油价能否重振旗鼓-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0
    • 国际油价能否重振旗鼓 日期: 2017-1-5 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 和非OPEC产油国减产协议1月1日正式生效, 协议有效期6个月, 减产量为每日180万桶。   1月3日早盘,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WTI原油价格开盘即触及54.13美元/桶高位。   减产意在去库存目前表现良好的原油市场并未消除市场关于承诺减产的各方能否如约落实减产协议的忧虑不过卓创资讯的原油分析师高健却认为不必为各方减产态度分神太多理由是, 无论是OPEC还是非OPEC国家, 主观上都没有将油价推至100美元/桶左右历史高位的欲望和需求。在此背景下, 少量的减产不仅不会影响产油国石油生产的总体格局,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油国石油储存成本, 产油国没有损失。   高健指出, 减产协议只规定了生产总量, 却没有规定出口总量, 生产总量低不意味着出口总量就不能增加, 而出口总量才是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关键。基于此, 此次执行减产协议的真正目的或许只是出于产油国去库存的考量。   高健强调, 在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原油需求端不景气的背景下, 过高的油价反而会进一步抑制需求端的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