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兰微(15.90 -2.27%,诊股)近日发布公告,拟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共同投资170亿元,在厦门建设两条12英寸65-90nm的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而在2017年3月30日,士兰微就曾发布《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亿元投入年产能8.9亿只MEMS(微机电控制系统)传感器扩产项目的建设。
一年之内两次大手笔投入MEMS项目,士兰微的用意何在?
加速布局产业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MEMS传感器应用前景良好和国产化进程提速带来新机遇的背景下,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IDM(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综合性半导体产品公司,士兰微两笔大规模的投入,尤其是8亿元的定增项目,将发挥集自行设计、制造及封测能力于一体的优势,乘势抢占国内中高端MEMS传感器市场,实现进口替代。
与厦门签定的协议将有利于士兰微加快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有利于士兰微进一步发挥设计制造一体模式在特色工艺芯片生产线和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上的各种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升业务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投资持续高景气,设备销售持续创新高。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环比增长2%,是继第二季度的141.1亿美元的单季销售最高记录,再次刷新历史最高单季度销售记录。
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三季度半导体设备销售19.3亿美元,同比增长35%,前三季度累计销售64.5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中国前三季度半导体设备销售占全球比15.5%,已经是公认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士兰微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通过依托自身现有MEMS传感器产品开发的技术实力,结合公司IDM的经营模式,提升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在MEMS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实现进口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持续推动进口替代战略
尽管目前国内半导体发展已呈鼎沸之势,2017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总需求预计达到1.3万 亿人民币,但根据EE Times统计,本土制造率仅为9%,约90%产品需要进口;到2020年,国产化比例预计将提升至15%,但由于需求总量的提升,届时仍将有约2000亿美元左右的缺口。
在持续的不断投入下,士兰微的进口替代战略已取得了进展。2017年上半年,功率模块产品率先实现了百万级的出货量。白电产业链“空调冰箱洗衣机”变频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功率模块下游需求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而此前,白电功率模块业务一直为欧美和台湾企业所垄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