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一泛一绿”助力经济“撑杆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0
  • 最近,对应于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驱动了"一泛一绿"建设,即一头连着泛在电力物联网,一头连着绿色的清洁能源发展,构建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泛在内联、协调互动、智能友好的能源互联网,保障各种能源生产主体和用能设备的灵活接入,助力经济"提档加速"实现"撑杆跳"。

    所谓"一泛",就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应用便捷灵活等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所谓"一绿",就是绿 色电力工程,以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逐步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取代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碳、高排放能源体系。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应用落地。根据国网战略安排,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将分两个阶段:2019-2021年初步建成网路,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等目标;2021-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具备强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绿色电力是指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电力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电力绿色发展是和保障。为支撑未来中国绿色经济体系,实现能源资源更优化配置,必须建设以绿色电力为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即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相协调、各种电源相配套、电力供应方与电力使用方高度互动的智能化系统。

    由此,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可助力破解当前传统电力行业瓶颈、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思维的创新,解决绿色新能源可提高导致电网形态发生变化、更是缓解电力企业经营遭遇电改降费导向的压力。国家电网只有大力实施"一泛一绿"工程,才能助力经济"撑杆跳",才能让电网"踩足油门",进而让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正"开足马力"加速起跑。

相关报告
  • 《国家电网2025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2
    • 重点工程建设蹄疾步稳,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一季度,国家电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稳增长强信心,赋能高质量发展,首次跻身全球十强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局答卷。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家电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9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实现“开门红”,为“十四五”完美收官夯实基础。  聚焦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电网加快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开展基础施工,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开工,陇东—山东、金上—湖北、宁夏—湖南、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组塔、架线已基本完成,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推进线路组塔工作,青藏直流工程换流站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发布“双八百”(±800千伏/800万千瓦)柔直技术成果,电网发展提质加速,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安全优质高效推进抽水蓄能建设,投产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等5台机组、140万千瓦装机。  聚焦服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国家电网推动完善省间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扩大跨省跨区绿电交易规模,发展“含绿量”持续攀升。1-3月,省间交易电量累计完成35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截至3月底,国家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累计电量14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华北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2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华东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38.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83%;东北区域跨区跨省绿电交易电量达14.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开展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为后续建立全国范围跨经营区交易的长效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建立绿电进京新模式,相继与西藏、新疆等地签订绿电合作协议,一季度累计绿电交易超100亿千瓦时。京津冀“算力之都”张家口市一季度大数据产业用电量达18.59亿千瓦时,其中绿电达5.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31%,绿电用量创历史新高。  聚焦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坚持“全网统筹、保量稳率”,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投运甘肃酒泉750千伏金塔输变电工程,为当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新能源电量消纳和外送提供重要支撑。在山西,首次完成新型经营主体电力响应日前调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在江苏,实现分布式光伏聚合注册、交易、结算、绿证核发全链路业务贯通。在安徽,建立新能源高精度预测体系,提前通过市场售电、调峰资源优化等措施,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在湖北,华中地区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已具备常态化运营能力,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季度,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新增并网容量5380万千瓦,同比增长19.1%,创历史同期新高。  下一步,国家电网将持续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电网基础支撑、创新引领、产业带动作用,按计划有序推进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新能源送出配套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新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更强保障,奋力开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国家电网公司新技术助力四川电网安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3
    • 在能源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6月29日,该公司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套电网侧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设备,在四川成都的500千伏广都变电站和玉堤变电站成功完成了工程建设和系统调试,正式投入运行。这次投运的SVG设备共有5套,每套设备容量高达6万千乏,其最高过载输出能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5倍,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无疑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占比的逐年提升,以及现代城市的迅速扩张,超大型城市的“电源空心化”现象愈发凸显。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电力设施相对较少,而电力需求却日益增长,导致电力供应压力巨大。特别是在夏季高峰时段,电力需求更是激增,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了一支由国网西南分部、国网四川电力、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国网直流技术中心、南瑞集团等单位组成的精英团队,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成功研制出了世界首套电网侧66千伏构网型SVG设备。 在研发过程中,研究团队从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工程建设和可靠性提升等方面全面对标柔性直流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利用ADPSS、RTDS、PSCAD等多平台进行了仿真研究及真型动模试验验证,确保设备在投入运行后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在500千伏线路单相人工接地短路试验中,构网型SVG的最高过载输出能力达到了7.0倍,这一数据不仅验证了设备的高过载和快响应特性,也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 构网型SVG设备之所以具有如此出色的性能,主要得益于其高过载、快响应、无储能、构网型等独特优势。当电网发生故障时,构网型SVG能够迅速提供动态无功补偿,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其无储能的特点也避免了因储能设备故障而引发的电网事故风险。此外,构网型SVG还具有构网型特征,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需求。 此次在成都地区投入运行的5套66千伏构网型SVG设备,无疑为成都电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些设备相当于在成都电网新建了一座百万功率发电厂,能够有效满足成都地区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在夏季高峰时段,这些设备将发挥关键作用,为成都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