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道Yb3+/Er3+共掺杂准二维钙钛矿中能量漏斗驱动的量子剪裁效应实现高效双波段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5月30日,吉林大学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Energy funnel-driven quantum cutting in Yb3+/Er3+-doped quasi-2D perovskites enables high-efficiency dual-band near-infrared light-emitting diodes”的论文,报道了Yb3+/Er3+共掺杂准二维钙钛矿中能量漏斗驱动的量子剪裁效应实现高效双波段近红外发光二极管。

    准二维钙钛矿材料虽在可见光发射领域表现优异,但其近红外电致发光研究始终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通过在镱/铒(Yb3+/Er3+)共掺杂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实现量子剪裁效应,成功获得986 nm与1540 nm双波段近红外发射,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子尺度透射电镜分析表明,Yb3+离子通过取代Pb2+位点形成稳定的卤化物配位结构,在维持晶格稳定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能量传递。研究发现,Yb3+掺杂与磷脂酰乙醇胺(PE)的协同作用可调控钙钛矿相分布,使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达到惊人的170%——这一数值刷新了近红外发光材料的性能纪录。瞬态吸收光谱揭示了级联能量转移机制:低n值相中的光生载流子会向n=∞相定向聚集,进而实现向Yb3+离子的逐级能量转移并最终产生近红外发射。基于该材料制备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在986 nm和1540 nm波长处分别实现了9.32%和1.96%的外量子效率(EQE),创下该波段器件性能新纪录。该工作不仅从原子尺度阐明了镧系离子在钙钛矿中的整合机制,更为光电材料中的量子剪裁敏化提供了普适性策略,为发展新一代近红外光电器件开辟了道路。

  • 原文来源: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510052
相关报告
  • 《武汉大学《Nature》子刊:实现24.1%高效钙钛矿近红外发光LED!》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12-19
    • 近红外发光和探测器件在夜视、医疗、通讯等方面有众多应用,甲脒铅基卤化物钙钛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器件之一,但它们的性能仍然受到缺陷导致的非辐射复合和器件中带阶势垒引起的低效载流子输运的影响。因此,深入理解器件中的载流子输运机制并针对性地缩小带阶对提升器件的性能显得至关重要。 近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方国家、柯维俊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建浦,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题为“Synergistic passivation and stepped-dimensional perovskite analogs enable high-efficiency near-infrared light-emitting diodes”(协同钝化和梯度维度钙钛矿类材料实现高效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文章。 该研究团队在FAPbI3前驱液中引入了一系列镉盐,特别以醋酸镉为代表的添加剂,能够起到协同钝化材料的缺陷并优化器件能带结构等作用。此外,镉盐还生成了一种新型零维晶体结构的类钙钛矿材料(FA2CdI4)。该晶体结构数据信息被剑桥晶体数据中心收录发表。这种新型零维的FA2CdI4类钙钛矿和一维黄色相的δ-FAPbI3、二维FA2FAn-1PbnI3n+1以及三维黑色相α-FAPbI3的钙钛矿可以在一锅合成中获得,其梯度排列的能带结构可以像能量漏斗一样高效地传递载流子,对能量转移中起着非常关键和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FAPbI3的近红外LED器件获得了同类器件中创世界纪录的24.1%的外量子效率,还大大提高了器件的工作稳定性。此外,该器件还具有很好的探测性能,基于此还实现了发光和自驱动探测孪生器件的近红外光通信。 图a 器件结构;b 醋酸镉协同钝化钙钛矿缺陷/过量甲脒生成包含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体系的梯度维度的钙钛矿及其类似物; c 梯度维度钙钛矿及其类似物的加速能量传输示意图; d参比器件和包含不同添加剂的器件的发光性能曲线;e 孪生器件的发光与探测集成化示意图;f器件实现自驱动探测的响应曲线 这项工作不仅揭示了甲脒铅基卤化物钙钛矿体系中多维度钙钛矿的存在,而且发现了一种镉基新型零维类钙钛矿材料,为解析铅卤钙钛矿发光器件的能量传输机制和研制高效发光器件及其功能化集成应用奠定了基础。
  • 《钙钛矿量子点及其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2-18
    • 钙钛矿量子点(PQ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可调谐波长、窄发射和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最近的研究报告的新类型formamidinium(FA)PbBr3 PQDs,PQDs与有机-无机混合阳离子,二价阳离子掺杂胶体CsPb1−xMxBr3 PQDs(M = Sn2 + Cd2 +,Zn2 + Mn2 +)部分阳离子交换、和多价阳离子掺杂PQDs(Bi3 +)。这些PQD类似物为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照明和背光显示的商业应用,PQDs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防止温度、氧气、湿度和光线的降低。氧和湿度促进离子迁移很容易蚀刻不稳定的PQDs。容易的离子迁移可能导致晶体生长,从而降低pqd的PLQY。表面涂层和处理是克服这些因素的重要步骤。本文介绍了PQDs的新类型和提高其稳定性的策略。最后,本文讨论了PQDs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