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破冰,探路"冰上丝绸之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9-24
  • 新华社"雪龙"号电 (记者郁琼源) 近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历史性地从公海区穿越北冰洋成功试航北冰洋中央航道。   

    漫长的航行、 陌生的航线、 在一次次选择与坚持下、 中国科考队不畏艰险、 为中国北极科考开辟了新区域、 积极探索"冰上丝绸之路"。

相关报告
  • 《“冰上丝绸之路”送来北极天然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04
    • 当“鲁萨诺夫”号俄罗斯籍液化天然气(LNG)船刚刚靠泊天津港中海油液化天然气码头,天津海关查验人员立即展开船舱计重工作并取样送检,以保障全船约7万吨液化天然气高效、安全卸运。   据悉,这是天津口岸首次迎来从北极圈通过“冰上丝绸之路”驶来的液化天然气船,今冬京津冀等地百姓有望用上来自北极圈的液化天然气。   近年来,中俄领导人会面时曾多次提及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鲁萨诺夫”号正是来自中俄两国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于2017年正式投产。截至目前,这个位于北极圈亚马尔半岛的项目是全球最大天然气液化工厂建设项目之一。   安全、快速是“冰上丝绸之路”的独特优势。相比传统绕行马六甲海峡、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冰上丝绸之路”一方面避开了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另一方面大大缩短了航程,降低了运输成本。据介绍,“鲁萨诺夫”号通过北极和白令海峡抵达天津,比以往通过传统航线苏伊士运河缩短将近60%的航程。   北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再加上快速、安全的航道,“冰上丝绸之路”在未来有望为我国能源消费注入新生力量,特别是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不断加大开发,俄罗斯也将通过“冰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此举将有效缓解我国冬季用气高峰时期用气难问题。据了解,俄罗斯将通过这条“冰上丝绸之路”,每年向中国稳定供应至少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天津口岸腹地广阔,不仅是北京的海上门户,也是华北、西北地区与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北方液化天然气进口大港,天津口岸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居全国首位,上半年共进口液化天然气474.7万吨,增长1.2倍;货值171亿元,增长1.5倍。作为天津口岸外贸增长新亮点之一,液化天然气已成为继汽车、农产品、原油、飞机之后天津口岸的第五大进口商品。   考虑到此次为首次验放来自北极圈的液化天然气,天津海关建立了中海油LNG接收站中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跟进机制,运用“运输工具水空子系统”,实时跟踪“冰上丝绸之路”货物到港时间及船期安排,科学安排调度运输工具、货物查验现场执法值班,以确保“即到即检、快检快放”。   “由于该项目液化天然气与进口的其他国家液化天然气品质不同,我们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抽采样计划,密切关注品质检测项目合格情况,以及北冰洋航道适航船舶对燃料消耗及数重量影响情况。”天津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持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力保障用户能及时用上清洁环保的进口液化天然气,为地区环境治理和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 《中国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助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9-26
    •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3日完成在楚科奇海的最后一个站位作业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白令海,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中国科考队于7月31日进入北冰洋,在此次环北冰洋考察中,不仅在北冰洋公海区首次沿中央航道开展了全程科学调查,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欧海等海域开展了系统的业务化调查,还填补了我国在拉布拉多海、巴芬湾等海域的调查空白。 本次考察中,科考队员们共实施了7个海冰站位和49个海洋站位作业,开展了以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垃圾等要素为重点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科考队收集了丰富的冰芯、岩心及生物样品,获取了大量大气、海冰、海洋观测数据和影像资料,推进了我国北极业务化调查体系建设,为北极航道和生态环境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积累了第一手珍贵资料,为助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作出了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