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后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复发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2009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24日进行的“Darapladib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斑块的稳定性”(Stabilization of Plaques Using Darapladib-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52 (SOLID-TIMI 52))试验中(平均随访2.5年),比较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抑制剂darapladib与安慰剂,其中使用已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系统,对4947例30天内(中位数:14天)ACS以及1次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测量血浆样品中的C末端FGF-23。分析中调整了临床危险因素、肾功能和已建立的心肾功能生物标志物。此次分析于2014年9月25日至2017年10月1日进行。
暴露:基线时FGF-23浓度。
主要结局和测量:这项事后分析的主要终点是CV死亡或住院治疗心力衰竭的综合。
结果:本研究中,4947例患者(中位年龄:64.0岁;四分位间距:59.0-71.0岁;1276例(占25.8%)为女性)中可获得的基线FGF-23浓度。 FGF-23浓度较高的患者年龄较大、多为女性、并且在高血压、糖尿病和既往心肌梗死患者中比例较高。在对基线临床特征和已建立的生物标志物(高敏感性肌钙蛋白I、脑型钠尿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多变量调整后,最高四分位数中的FGF-23浓度与CV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率的风险增加存在独立相关(调整后的危险比[HR]:2.35;95%CI:1.82-3.02;P <0.001),也与其各个组成部分相关。 FGF-23浓度升高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调整后的HR:2.27;95%CI:1.73-2.97;P <0.001),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中风也相关(调整后的HR:1.42;95%CI:1.17-1.71;P <0.001)。当根据患者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时,FGF-23与CV风险(包括CV死亡或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在女性中似乎呈现减弱,女性(调整后的HR:1.11:95%CI:0.70-1.76;P = 0.67),而男性则为(HR:3.11;95%CI:2.29-4.22;P <0.001; 相互间的P <0.001)。
结论和相关性:根据独立于既定临床危险因素和心源性生物标志物的信息,在ACS后稳定的患者中FGF-23浓度升高可能与复发性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有关。这些发现中潜在的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