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运力1.2亿吨,煤炭铁路运输跟得上吗?》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5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增加铁路煤炭运输。
    具体而言,包括加快浩吉铁路集疏运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浩吉铁路通道能力,力争2020年煤炭运输增加3000万吨以上。加快补强瓦日线集疏运配套能力,力争增加3000万吨以上。利用唐呼、包西、宁西、瓦日线能力,力争实现陕西铁路煤炭运输增加4000万吨以上。推动疆煤运输增加2000万吨以上,有效满足疆内及河西走廊地区合理用煤需求。积极推进京津冀鲁地区公转铁增量,继续提高铁路运输比例。综合来算,今年拟新增铁路煤炭运输能力1.2亿吨以上。
    目前,山西、陕西等产煤省份也纷纷发力,进一步加大煤炭运输公路转铁路(下称“公转铁”)比重。在此推动下,上述目标能否如期达成?
    总体有保障,但存在结构性问题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发布的《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报告》显示,进入6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降低,铁路煤炭运量逐步恢复正常。
    “受全国高速公路恢复收费及煤炭拉运需求快速增长影响,铁路发运量呈明显回升态势。”《报告》统计,1月~5月,全国铁路煤炭发运累计完成9.2亿吨,同比减少8030万吨。6月,大秦线、蒙冀线等煤炭发运量进一步增加。其中前15天,国家铁路煤炭日均装车突破7万车,接近历史高位水平。
    特殊形势之下,实现1.2亿吨增量有无难度?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认为,从供应角度来看,除瓦日线货源相对单一,可能出现不足,其他线路均有基础。“要增加运量,首先得有产量释放。浩吉铁路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货源有所保障。新疆是继晋陕蒙之后的第四大产地,1月~5月已增产1000多万吨,全年增加2000万吨产量问题不大。陕西地区在2019年受神木矿难等影响,直到6月才整体恢复,去年的产量基数相对较低。截至目前,新增产量超过4500万吨,预计全年至少新增5000万~6000万吨。由于本地消费变动不大,陕西也有足够产量保证外运。”
    而从运能角度,能否实现目标有待观察。一位交通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总体来看,干线运输能力可满足增量要求,但目前结构性紧张情况尚存,如何把货源集中到干线上是提升运量的关键。
    “由于部分配套站点尚未建成,浩吉铁路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今年发运量预计在2500万吨左右。能否增加3000万吨,个人持谨慎态度。”张飞龙表示,类似问题在疆煤外运等通道同样存在。
    实现“门对门”运输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上述情形正是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现状的缩影。兼具运力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铁运比重逐年增加。在“三西”地区主要外运通路中,煤炭运输约占货运量的90%;大秦线、朔黄线等作为专用线,全部运力用于煤炭运输;京沪线、京广线的煤炭运输比重在60%,一般线路在30%以上。但同时,受制于公铁运输比价、铁路连贯性等影响,铁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结构性、区域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铁路干线好比大动脉,需要各支线像毛细血管一样组织衔接,上下游才能连贯运输。大秦线之所以能常年保持运量,原因之一正是线路连通性较好,可实现货物'门对门'运输。”张飞龙表示,北煤南运、疆煤外运等线路的配套远远不足。
    上述交通专家称,为打通“最后一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意义重大。按照现行体制,这些专用线多由企业承担建设,集中面临用地、环评等审批难度大,建设资金及后期养护压力大,及利用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山西、陕西等主产区,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尚有实力修建铁路专用线。对于一般工矿企业而言,无论前期工作还是资金实力均有困难,靠单一企业很难完成建设运营。铁水联运所需的进港铁路专用线,多由港口集团推动建设,因此也面临类似难题。”
    由于不能独立完成全程运输,铁路需配合公路短驳等方式。相比之下,铁路更适用于中长距离不换装运输,两端接送成本增加,运价优势反被削弱。“在相当一部分区域,公路运价仍低于铁运。像从山西到山东的运煤车,回程时顺路运输铁矿石等货物,运价更是低于市场价格。”上述专家称,价格是影响运输结构调整的最终要素,若缺乏合理定价机制,后期将制约铁路运量进一步增长。
    对煤炭输配体系科学优化
    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自2017年启动大规模“公转铁”以来,运输结构变化明显。2018年、2019年,铁路货运量接连创新高,持续近10年的运量、占比双降形势得以改善。特别是环渤海港口停止煤炭公路集港、多个产煤省份发布“公转铁”要求等举措,极大地带动了铁路煤炭运输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源通道建设,铁运才更具竞争力。
    “该配套的配套,该补齐的补齐。”张飞龙举例,宁夏地区原是自给自足的供应格局,因煤化工、特高压坑口电厂等项目投产,已由煤炭净调出转为调入省份,与之相对应的铁路设施却未跟上,急需加强建设。更多线路的短板在于配套站点、支线等基础设施,形成点对点运输是破解物流成本长期过高的基础。
    此外,因定价由铁路部门掌握,铁路运力和煤炭运输需求难以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进行调节。上述交通专家建议,为鼓励更多选用铁路,能否推动形成政府部门适度补贴、铁路部门适度让利、货主企业适当承担的模式,以解决铁路运输价格偏高的问题。
    陕煤集团企业管理部主任屈凌还称,为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均衡流通市场,既需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也要对煤炭输配体系和集疏运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根据我国煤炭生产开发体系和消费布局,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及一批煤炭物流节点。同时,在大型煤炭储配基地物流体系和节点布局上,依托煤炭运输通道条件,在主要消费地、沿海沿江的主要港口及重要铁路枢纽,沿海沿江沿线建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按照合理辐射半径,同步建设煤炭物流园区。”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港口中转能力。积极推动入港铁路专用线及支线扩能改造,加大铁路运力调配,系统提升港口的铁路集疏运能力和堆存能力,提高南方煤炭接卸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相关报告
  • 《陕煤集团上半年销售煤炭1.43亿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6
    • 今年上半年,陕煤集团所属运销集团围绕提高煤炭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效益,转观念、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增效能,顺利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1月至6月,陕煤集团累计销售煤炭1.43亿吨,同比增长4.2%。其中,自产煤销量1.26亿吨,完成进度计划的106.6%,实现了产销平衡;累计煤炭铁路运量7958万吨,同比增长4%。同时,外购煤、物流收入、利润、应收货款等经营指标全面完成,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 面对煤炭市场供需转向宽松、价格震荡下行的严峻形势,陕煤集团所属运销集团向内挖潜,向外突围,从“细”谋划,向“深”发力,从“严”管控,全面向管理和营销要效益,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做好自产煤销售运输的基础上,该公司加快拓展外购煤销售渠道,履行电煤供应发运责任,并深化路企合作和内外部资源置换,统筹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多式联运,提升销售运行质效,保障了煤炭产业效益最大化,多措并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 《1-9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5.7亿吨,同比增长11.1%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9
    • 今年1至9月份,国家铁路货物运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货物29.21亿吨,同比增加1.74亿吨、增长6.3%。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部署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铁路运输,全力保障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撑。 一是铁路货运能力持续增长。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和集中统一调度指挥的优势,充分运用新线开通以及配合防疫部分客车停开释放出的货运能力,深入开展货运增量行动,统筹运用线路、场站、机车、车辆及人力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提升装卸车效率,强化两端接驳,为物流保通保畅、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运输保障。1至9月份,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7.75万车、同比增长6.8%,其中9月18日单日装车187705车,创历史新高。 二是电煤运输保障精准有力。用好大秦、唐包、瓦日、浩吉、乌将线等主要煤运通道,增开煤运重载列车,精心组织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疆煤外运,持续加大电煤保供力度。紧密对接地方政府经济运行部门和电厂企业,对电煤运输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1至9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5.7亿吨,同比增长11.1%;其中电煤11亿吨,同比增长17%。截至9月30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6548万吨,同比增加3566万吨;可耗天数29天、同比增加15天,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国际联运保持畅通高效。在严格落实口岸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加强国际铁路合作,提升口岸交接能力和效率,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1至9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万列、发送货物118万标箱,同比增长7%、8%;绥芬河、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铁路主要口岸单日交接车数量多次刷新历史纪录,日均交接车稳定在4400车以上,各大口岸运量屡创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累计发送货物5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中越国际货物列车发送货物102.8万吨,同比增长21%;中老铁路常态化开行5对国际货物列车,累计运输跨境货物136万吨。 四是货运服务品质不断提升。加快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58条、物流基地4个,进一步提升了铁路物流网络的通达性和覆盖面。大力发展以敞顶箱直通运输、铁水联运为主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1至9月份,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42093车、累计发送2298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9.8%、19.8%,铁水联运完成855.4万标箱,同比增长28.3%。优化铁路95306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办理效率,累计网上办理货运业务2736万单,涉及货物28.3亿吨。 下一步,国铁集团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加大货运保通保畅工作力度,精心组织迎峰度冬发电供暖用煤保供行动,优质高效服务各类市场主体,为稳住经济大盘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