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100多年的农村分散污水治理实践中 我们能学到哪些干货?》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13
  • 二十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不断兴建,污水处理率持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仍得不到处理。美国将人口小于1万人的聚集区称为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约为1.18亿人,占总人口的37.3%。19世纪50年代,美国农村开展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实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因而,学习研究美国的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及技术,对于现阶段我国即将开展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美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简述

    1.政策依据

    美国农村污水治理适用于《清洁水法》。《清洁水法》通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控,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对排入地表水的农村水处理设施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使用最佳管理实践对水质受损流域内的农村面源污染进行控制,采用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对水质受损流域的所有农村污染源(点源和面源)制定排放限值,实行总量控制。

    2.排放标准

    根据1972年《清洁水法》301条规定,美国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1977年6月1日前全部执行二级处理标准;若水体中含有氮元素,生化处理过程中发生硝化反应,BOD5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水水质情况时,用CBOD5取代BOD5指标。若出水排入地表水,受纳水体不能达到水质标准,就要达到更为严格的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如果受纳水体列入《清洁水法》303(d)条款中的受损水体清单,排放限值则需根据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分配日允许排放负荷,制定排放限值。

    3.财政补助

    1987年的《清洁水法》授权联邦政府出资为各州设立一个滚动基金,其中各州需配套一部分资金(约为联邦政府的20%)。该基金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的方式资助各州实施污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防治项目。贷款的偿还期一般不超过20年。所偿还的贷款以及利息再次进入滚动基金用于支持新的项目。2015年,各州均已有比较完善的滚动基金计划,已向污水处理项目贷款958亿美元(分散式污水处理约占4%)。

    1987年《清洁水法》修正案319(h)条款创设了非点源319部分资金项目,该项目向州、部落提供资助,用以支持消除非点源污染的示范工程、技术转移、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和相关活动。该项目于1990年开始实施,截至2011年共提供资助38.95亿美元,年平均资助资金为1.56亿美元。

    美国州政府也对分散式污水治理提供多种形式的资金资助。例如马萨诸塞州出台三项财政政策,支持分散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首先是贴息贷款项目,社区污水治理设施最高可以获得10万美元建设贷款。其次是为本地居民减免3年共4500美元的税收用于支付分散污水系统的维修费用。此外,社区污水系统综合管理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分散污水系统的长期维护。

    二、美国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及运行管理模式

    1.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包括污水现场收集与就近处理的综合系统,主要用以处理家庭、小型社区或服务区产生的污水。根据处理规模不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两类。

    (1)现场污水处理系统

    19世纪中叶,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在美国大规模应用,适用于单个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该系统由化粪池和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人工湿地或氧化塘)构成。污水流入化粪池经厌氧分解后,去除了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后流入土壤渗滤层,经渗滤、吸附、生物降解等净化作用后流入潜水层。该系统对土壤的渗透性、水力负荷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据估计,美国国土面积中仅有32%的土壤适用现场污水处理系统。

    (2)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逐渐在美国流行。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多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通过增加单独的处理装置,提高了出水水质。其基本处理流程为: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重力或压力式污水收集管道,运送到相对较小的处理单元进行物理或生化处理,后经地下渗滤系统或氧化塘等土地处理系统后排放或回用。常见的处理工艺有:一是物理过滤法,包括单通道介质过滤器、循环介质过滤器、粗介质、泡沫或织物过滤器等。二是生化法,包括固定膜生物膜法、悬浮生长活性污泥法等。

    2.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

    (1)投资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

    通过采用自然型土地处理系统和小型的低成本集水管道,基建成本大大减少;土地处理系统和加强式处理单元的运行维护相对简单,无需专人值守。

    (2)动力消耗小、符合生态友好要求

    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的自然型土地处理系统及动力消耗较小的加强式处理单元;能持续补充地下水,实现了污水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可以将土地处理系统营造成生态系统修复功能和湿地生态公园、教育园区,与流域管理措施灵活结合。

    (3)技术成熟、运行稳定

    鉴于土地处理系统对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渗透性、地下水位等)有一定的要求,分散式处理系统的工艺不断发展完善,多种处理工艺可供灵活选择,全面满足不同地区的出水要求。

    3.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

    全美共有2600万套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约一半以上的设施运行已超过30年。据估计,其中10%-20%的设施由于缺乏维护及有效监管等问题导致运行失效发生故障,引起了地下水及湖泊的氮、磷污染。

    为了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维管理,有效指导各州和地方开展分散式污水治理,2003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指南》,在指南中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出5种管理程度逐步加强的运行模式。

    三、对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启示

    分散式处理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极为重要的农村污水处理手段。全美25%的居民家庭采用了该系统,污水处理量占废水总量的10%,为美国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引导缺乏、标准缺失、选用盲乱等问题,需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成功经验。

    1.分散式处理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对于住户分散,污水管网不完善,资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分散式处理系统具有其特殊优势,实现了污水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具备灵活多样的技术工艺,减少了排水管网的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有力支持而被广泛应用,被美国环保局认定为极为重要的污水处理方式,并于2007年制定了分散式处理系统的长期发展战略。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混杂,缺乏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可借鉴美国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各地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不范与推广工作。若只有生活污水接入,可采用以土地处理为主的现场污水处理模式;如村庄土地紧张或污水成分复杂,则可采用以处理单元(生化或过滤)为主的处理模式;若用地紧张又无其他废水进入的村庄,可以采用土地处理与处理单元(生化或过滤)相结合的处理模式。

    2.建立专业化运维服务体系,强化运行管理

    为强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环境的敏感性和处理规模,美国环保局提出了5种管理程度逐步加强的运行模式。同时,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如社区污水系统综合管理计划,用以提供资金支持分散污水系统的长期维护,从而有效保障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各个省市正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不范研究,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钱建设,无钱运行”的问题。据统计,由于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和充足的维护资金,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不足20%。因而我国应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多种经营模式相结合的专业运维服务队伍的发展,保障运维资金,以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持续稳定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3.制定法律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美国农村污水处理政策分类细致、设计严密,经过不断完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既体现在管理对象上,如点源和面源、水质受损流域和水质未受损流域;也体现在管理手段上,分别采用排污许可证、最佳管理实践、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对受损水质流域内的点源和面源进行有效管理;更体现在排放限值中,依据受纳水体的水质采用二级处理标准、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或基于TDML的排放限值。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对于现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还没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国家层面除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外,尚未出台农村污水处理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指南。因而我国需从立法着手,根据不同地区属性(如环境敏感区域、水源保护地等)确定治理范围,加快制定灵活的具备操作性的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报告
  • 《从美国100多年的农村分散污水治理实践中 我们能学到哪些干货?》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13
    • 二十年来,我国污水处理不断兴建,污水处理率持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国大部分农村的污水仍得不到处理。美国将人口小于1万人的聚集区称为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约为1.18亿人,占总人口的37.3%。19世纪50年代,美国农村开展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实践,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因而,学习研究美国的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及技术,对于现阶段我国即将开展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美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简述 1.政策依据 美国农村污水治理适用于《清洁水法》。《清洁水法》通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控,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对排入地表水的农村水处理设施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使用最佳管理实践对水质受损流域内的农村面源污染进行控制,采用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对水质受损流域的所有农村污染源(点源和面源)制定排放限值,实行总量控制。 2.排放标准 根据1972年《清洁水法》301条规定,美国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1977年6月1日前全部执行二级处理标准;若水体中含有氮元素,生化处理过程中发生硝化反应,BOD5指标不能准确反映出水水质情况时,用CBOD5取代BOD5指标。若出水排入地表水,受纳水体不能达到水质标准,就要达到更为严格的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如果受纳水体列入《清洁水法》303(d)条款中的受损水体清单,排放限值则需根据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分配日允许排放负荷,制定排放限值。 3.财政补助 1987年的《清洁水法》授权联邦政府出资为各州设立一个滚动基金,其中各州需配套一部分资金(约为联邦政府的20%)。该基金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的方式资助各州实施污水处理和非点源污染防治项目。贷款的偿还期一般不超过20年。所偿还的贷款以及利息再次进入滚动基金用于支持新的项目。2015年,各州均已有比较完善的滚动基金计划,已向污水处理项目贷款958亿美元(分散式污水处理约占4%)。 1987年《清洁水法》修正案319(h)条款创设了非点源319部分资金项目,该项目向州、部落提供资助,用以支持消除非点源污染的示范工程、技术转移、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和相关活动。该项目于1990年开始实施,截至2011年共提供资助38.95亿美元,年平均资助资金为1.56亿美元。 美国州政府也对分散式污水治理提供多种形式的资金资助。例如马萨诸塞州出台三项财政政策,支持分散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首先是贴息贷款项目,社区污水治理设施最高可以获得10万美元建设贷款。其次是为本地居民减免3年共4500美元的税收用于支付分散污水系统的维修费用。此外,社区污水系统综合管理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分散污水系统的长期维护。 二、美国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及运行管理模式 1.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包括污水现场收集与就近处理的综合系统,主要用以处理家庭、小型社区或服务区产生的污水。根据处理规模不同,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两类。 (1)现场污水处理系统 19世纪中叶,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在美国大规模应用,适用于单个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该系统由化粪池和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人工湿地或氧化塘)构成。污水流入化粪池经厌氧分解后,去除了部分有机物和悬浮物,后流入土壤渗滤层,经渗滤、吸附、生物降解等净化作用后流入潜水层。该系统对土壤的渗透性、水力负荷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据估计,美国国土面积中仅有32%的土壤适用现场污水处理系统。 (2)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逐渐在美国流行。群集式污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多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通过增加单独的处理装置,提高了出水水质。其基本处理流程为: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通过重力或压力式污水收集管道,运送到相对较小的处理单元进行物理或生化处理,后经地下渗滤系统或氧化塘等土地处理系统后排放或回用。常见的处理工艺有:一是物理过滤法,包括单通道介质过滤器、循环介质过滤器、粗介质、泡沫或织物过滤器等。二是生化法,包括固定膜生物膜法、悬浮生长活性污泥法等。 2.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 (1)投资成本低、维护管理简单 通过采用自然型土地处理系统和小型的低成本集水管道,基建成本大大减少;土地处理系统和加强式处理单元的运行维护相对简单,无需专人值守。 (2)动力消耗小、符合生态友好要求 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的自然型土地处理系统及动力消耗较小的加强式处理单元;能持续补充地下水,实现了污水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可以将土地处理系统营造成生态系统修复功能和湿地生态公园、教育园区,与流域管理措施灵活结合。 (3)技术成熟、运行稳定 鉴于土地处理系统对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渗透性、地下水位等)有一定的要求,分散式处理系统的工艺不断发展完善,多种处理工艺可供灵活选择,全面满足不同地区的出水要求。 3.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 全美共有2600万套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约一半以上的设施运行已超过30年。据估计,其中10%-20%的设施由于缺乏维护及有效监管等问题导致运行失效发生故障,引起了地下水及湖泊的氮、磷污染。 为了加强对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维管理,有效指导各州和地方开展分散式污水治理,2003年美国环保局发布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指南》,在指南中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出5种管理程度逐步加强的运行模式。 三、对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启示 分散式处理系统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极为重要的农村污水处理手段。全美25%的居民家庭采用了该系统,污水处理量占废水总量的10%,为美国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引导缺乏、标准缺失、选用盲乱等问题,需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成功经验。 1.分散式处理是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对于住户分散,污水管网不完善,资金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分散式处理系统具有其特殊优势,实现了污水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具备灵活多样的技术工艺,减少了排水管网的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有力支持而被广泛应用,被美国环保局认定为极为重要的污水处理方式,并于2007年制定了分散式处理系统的长期发展战略。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混杂,缺乏农村污水处理方面的统一技术标准,可借鉴美国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各地根据当地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不范与推广工作。若只有生活污水接入,可采用以土地处理为主的现场污水处理模式;如村庄土地紧张或污水成分复杂,则可采用以处理单元(生化或过滤)为主的处理模式;若用地紧张又无其他废水进入的村庄,可以采用土地处理与处理单元(生化或过滤)相结合的处理模式。 2.建立专业化运维服务体系,强化运行管理 为强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环境的敏感性和处理规模,美国环保局提出了5种管理程度逐步加强的运行模式。同时,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如社区污水系统综合管理计划,用以提供资金支持分散污水系统的长期维护,从而有效保障了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目前我国各个省市正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不范研究,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钱建设,无钱运行”的问题。据统计,由于缺乏专业的运维人员和充足的维护资金,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不足20%。因而我国应通过合理的政策,支持多种经营模式相结合的专业运维服务队伍的发展,保障运维资金,以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持续稳定地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3.制定法律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美国农村污水处理政策分类细致、设计严密,经过不断完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既体现在管理对象上,如点源和面源、水质受损流域和水质未受损流域;也体现在管理手段上,分别采用排污许可证、最佳管理实践、最大日负荷总量计划对受损水质流域内的点源和面源进行有效管理;更体现在排放限值中,依据受纳水体的水质采用二级处理标准、基于水质的排放限值或基于TDML的排放限值。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防治为目标建立起来的,对于现阶段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还没有相应的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国家层面除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外,尚未出台农村污水处理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关指南。因而我国需从立法着手,根据不同地区属性(如环境敏感区域、水源保护地等)确定治理范围,加快制定灵活的具备操作性的农村污水治理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郑春晓
    • 发布时间:2019-02-25
    •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化进程不断推进,同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的人口基数仍然较大,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也成为现代化农村建设当中十分艰巨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是通过家庭的化粪池简便地厌氧消化后便直接排放河涌或排放到市政管网后再集中排放到河涌,导致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为研究视角,从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出发,分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实用技术以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农村;分散式;污水;技术 1 导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和投入运行,相当一部分的城镇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成本高昂,一部分城镇的村级地区未能铺设管网,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偏低一些,同时村级地区的生活污水未能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污水的分散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新理念,研究开发一种高效、低耗的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分散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一种方式,也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种措施。正确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以及良好的环境影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不仅有利于规范生活垃圾,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2.2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正确环境管理,是对居民生命健康负责的体现 伴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当中不仅仅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工程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排放。对于工程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所排放的废弃有害的污水,应当对其进行及时整治与污水处理。因为废弃的污水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与污染物,以避免因废水直排而造成居民生活的二次利用污水情况,对居民的生活与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3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特点 现如今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各种家用电器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的主力军。所以家庭生活污水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一般情况来讲,农村生活污水可以分为黑水与灰水两大类。灰水就是指厨卫、洗衣的污水,而黑水主要是指粪便以及尿液,和冲厕所时所排出的污水组成。这一类的生活污水具有严重的污染性,其污染物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家庭污水组分特征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农村日常生活中,灰水的“产量”比较大,但灰水中污染物浓度低,并且经过回收处理之后可以再次利用。而尿液中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通常可以进行单独处理,用于农业生产。粪便对于农村污染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沤粪成肥,作为将土壤的改良剂。 4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4.1 普通活性污泥法 在人工曝气条件下,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组分连续混合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吸附和氧化作用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和脱除。然后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返回曝气池,而其余污泥从活性污泥系统中排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能耗高、剩余污泥多、处理时间长、无冲击性、污泥易膨胀、占地面积大、易受水质和水量影响等优点。 4.2 严格控制农村生活污水不正当的源头 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是改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在生活垃圾的源头上对农村生活垃圾机型一个严格的控制。要提倡居民、工厂与相关的工程建设进行清洁生产,坚持绿色节约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对于一次性的消费用品,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从源头上提高居民的勤俭节约与绿色低碳生活的意识,培养生活垃圾减少工作与农村居民息息相关的主人翁意识。只有从源头上严格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才能够对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作带来质的提高与飞跃。 4.3 分质处理系统 所谓生活污水分质处理系统是指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在相关污水产生的源头上对污水进行分类化的收集、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生活污水仅进行分散方式的回收与利用。污水分质处理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污水从源头上就进行分散,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污水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实现对污水的不同处理。如在粪便输送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清水,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处理数量以及处理难度,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但是这一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污水处理系统在整体上是比较复杂化的,在整个系统中包括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出水系统、回收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等,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麻烦,同时成本比较高。 4.4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该技术更适合于水量小、水质变化大的情况。膜分离是替代传统生物处理的二沉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大量的有机物。根据蹄分离原理,膜组件截留直径大于膜孔直径的物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废水处理,可以实现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有效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了传统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和高效膜截留的共同特征。具有出水水质好、节约土地、处理效率高的特点。MBR系统可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其他生活污水。MBR系统的COD能耗比传统工艺高1-2倍。反应器能耗高、膜污染大。运行维护管理费用提高,表明MBR工艺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散污水处理。 4.5 超滤 超滤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膜分离技术。在一定的压力下,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可以通过具有一定孔径的特定膜,使得大分子溶质不能通过并停留在膜的一侧,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部分纯化。超滤通过物理分离。它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大分子。超滤技术是一项在水净化、溶液分离、浓缩、废水中有用物质提取、废水净化和回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它具有工艺简单、不加热、节能、低压操作、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并且由于超滤能去除浑浊、所有的细菌、病毒、两种昆虫和藻类,是保证水中微生物安全的最有效的技术。随着超滤膜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价格的不断降低,国外城市供水逐渐采用超滤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与传统处理相比,膜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稳定性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膜装置易于模块化和标准化、维护成本低、可减少混凝量等优点。蚂蚁和后续消毒剂的使用。特别是近年来,膜成本的降低和强抗污染膜材料的出现,促进了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李桂白院士提出,超滤将成为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将是城市饮用水净化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垃圾不断增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尤其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的处理。相关部门以及技术人员要深刻意识到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作为根本出发点与最终立足点,整合先进技术、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切实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海威.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与实用技术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8,30(07):66-67. [2]林钊洪.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型处理组合工艺的选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