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预计6月中旬末进入梅雨期 盛夏极端高温38-39℃》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04
  • 楚天都市报5月31日讯(记者陈希)今日,武汉市气象局发布主汛期气候趋势预测情况:根据前期气候特征及影响汛期气候的海洋、环流变化特点,预计武汉市主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并重,要做好防汛、抗旱两手抓的准备。

    //ns.sinaimg.cn/hb/550/w300h250/20180515/4Yen-hapkuvm2524390.jpg

      1-5月雨量武汉南部多北部少

      今年1-5月,武汉市降水南多北少,时空分布不均。1、3、5月雨量偏多,2、4月雨量偏少。

      1月1日至5月27日,武汉各区累计降水量385-583.4毫米,北部黄陂、新洲较常年略偏少,而东西湖、江夏、蔡甸等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从5个国家气象基准站雨量排名来看,江夏雨量最多,黄陂最少。

      3次冷空气过程降幅超15℃

      1月1日至5月27日,武汉各区平均气温12.1-13℃,比常年偏高0.3-1.1℃。3月和4月三次冷空气过程降幅超15℃。5月12日入夏,比常年提前5天。

      而且,今年以来已出现多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1月26-27日出现2008年以来最强雨雪冰冻天气;1月27日初雷,比常年提前33天,出现雷打雪现象;两次出现连续一周以上的连阴雨天气,时间段为2月26日-3月7日和3月13-20日;4-5月先后出现8轮局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比如上周五(25日)17-18时武汉国家气象基准站(东西湖)1小时雨量就达到55毫米,中心城区局部短暂渍水。

      汛期总雨量略少但分布不均

      根据上述前期气候特点及相关大气、海洋因子分析,预计今年汛期总雨量略少,但时空分布不均。

      主汛期(6-8月)总雨量为500-550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局部渍涝和阶段性干旱可能性大。

      大家最关心的梅雨期,预计武汉在6月中旬末入梅,比常年偏晚,7月中旬前期出梅,接近常年时间。整个梅雨量接近常年,但降水强度大,出梅后有一段晴热高温,盛夏极端高温38-39℃。

      应对强对流和高温热旱影响

      为此,今年汛期武汉市要高度关注梅雨期极端强降水所引发的局部洪涝灾害及盛夏阶段性干旱,防汛抗旱两手抓:防范突发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农田渍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次生灾害,以及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防范出梅后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干旱和高温热害;密切关注长江上游可能给出现的洪水对长江防汛的影响。

相关报告
  • 《上海今年汛期权威预测公布:高温偏多、梅雨期偏短》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6-04
    • 申城即将进入汛期!据预测,本市今年汛期将呈现高温偏多(25-31天)、强对流天气偏多、台风影响略偏多、降水总量略偏少的特点,极端高温在40℃左右,预计入梅接近常年、出梅偏早。   汛期气候趋势   预计今年夏季(6-8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分布“南北多、中间少”,旱涝并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东部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大部、江南大部、江淮东部等地。长江流域中游和下游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可能出现旱情,上游降水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太湖流域降水正常略少。   本市今年汛期(6-9月)气候趋势预测意见如下:   1.降水:汛期总降水量600-700毫米,较常年值(684.5毫米)偏少。预计将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突发性局地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度偏强。   2.梅雨:受早台风影响,入梅环流形势不典型,预计入梅接近常年(常年6月17日),出梅偏早(常年7月10日),梅雨期偏短。梅雨量200-260毫米,较常年值(243.1毫米)偏少,梅雨量呈现“南多北少”分布。   3.高温:预计汛期平均气温27-28℃,较常年(26.5℃)偏高。市区(徐家汇站)高温日数25-31天,较常年(15天)偏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数为5-9天,较常年(4天)偏多;极端高温在40℃左右。全市高温日数呈现“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态势。   4.台风:预计今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多,影响本市的台风2-3个(常年2个),台风强度偏强。需关注西行台风及台风倒槽对上海的风雨影响。   气候影响分析   1.暴雨和强对流:预计2018年梅雨主雨带位于江南一带,上海处于雨带北缘,降水虽然略少,但2010年以来,上海梅雨季降水频次分布呈现南多北少型,且夏末秋初强降水事件频发,需关注该时段的太湖流域汛情。本市西南低洼区需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地下空间、在建工地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2.高温热浪:出梅后,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预计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持续酷暑日数弱于2017年,但仍处于近十年高位。持续性高温热浪将导致城市用电量、用水量增加,地产绿叶菜单产降低,市民中暑、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加大,要做好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   3.强对流天气:预计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性强。要特别关注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电力基础设施和在建工地的不利影响,沿江沿湖地区还需注意防范突发性大风对水上运输和作业的不利影响。   4.台风:今年台风路径有偏北迹象,预计6月中旬可能有早台风影响。今年台风对上海的影响较2017年偏强,需关注近海北上台风对上海的风雨影响。注意防范大风对玻璃幕墙、高空构筑物、行道树和沿海风电场的影响,做好堤防除险加固和人员疏散撤离的前期准备工作。
  • 《中国钢市迎盛夏》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徐亮
    • 发布时间:2020-07-02
    • 由于铁矿石价格坚挺,以及在今年早些时候取消与Covid-19相关的限制之后,需求旺盛,中国的钢铁需求有望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超过去年的水平。市场参与者表示,进口量以及原材料价格飞涨是前景的主要风险。下游需求通常在3月至4月左右强劲,但由于需求的开始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减弱。华南和华东的雨季以及华北的高温。上海的热轧卷价格从4月初飙升450元/吨($ 63.60 / t),至6月8日达到3,650日元/吨,而上海的螺纹钢价格根据阿格斯的数据,同一时期价格上涨220日元/吨至3,620日元/吨。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房地产领域新开工项目的增加可能会支撑螺纹钢需求。在与Covid-19相关的封锁之后,房地产业是对中国钢材需求恢复增长的最后一个部门。“夏季,尤其是河北,华北地区的螺纹钢需求将保持强劲。雄安新区将在今年支持华北地区的螺纹钢消费,”华北一位贸易商说,指的是计划中的靠近北京的雄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