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伪狂犬病病毒的重组gI蛋白片段的免疫原性表征及其在猪中的诊断用途评估》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任洁
  • 发布时间:2023-11-29
  •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伪狂犬病毒(PRV)感染的重要方法。我们的目的是研究PRV的包膜糖蛋白I (gI),一种强免疫原,以及它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诊断试剂的潜力。本研究以PRV SC株的DNA为模板,利用合成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重组gI片段(633 bp),并连接到pET-30a表达载体上。将构建物转移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用猪抗PRV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重组蛋白经Ni柱纯化,用纯化的gI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gI阳性血清。PRV感染PK-15细胞48 h后,用抗gI小鼠血清荧光免疫法鉴定纯化的gI蛋白的免疫原性。表达重组质粒pET-30a-gI,经尿素变性、透析复生性获得天然gI蛋白。设计了含1.0 gmL纯化gI蛋白的小规模ELISA检测方法,对80份猪血清进行检测,并采用IDEXX试剂盒将ELISA检测结果与竞争性ELISA (c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一致性为97.5%。结果表明,截断的gI蛋白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诊断试剂。
相关报告
  • 《用于全球蛋白质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研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3-20
    • 就在几年前,人们普遍认为结核病这一古老而又新发的传染病即将成为继天花之后第二种被彻底消灭的疾病。然而,数年过去了,结核病却重新成为了我们的心腹大患,持续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疫苗使用近百年,保护率和保护期受到质疑;二是现有主要药物使用历史已约半世纪,耐药性日趋严重;三是诊断缺乏标识物,检出率低。因此,如何能够迅速检测诊断结核病病原体已经成为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基于此,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学者和临床专家们合作构建了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12月11日在线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上。 该项研究构建的蛋白质组芯含有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清分析,以系统性地进行结核病诊断生物标识物的发现。 此外,文章基于该芯片分析了蛋白激酶PknG及小分子C-di-GMP的相互作用蛋白,发现结核杆菌的鼠李糖通路可能会受到以上两个分子的同步调控,并且还利用芯片发现了14个可以区分结核病人和治愈者的标识蛋白。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为结核病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可以系统性发现新的免疫原和标识物,从而发展新型高效疫苗、新药和新的检测技术,是结核病基础研究强有力的新方法学平台。   该项研究历时五年完成,得到了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支持。
  • 《流感病毒表征》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0-08-27
    • 这是2019-2020年流感季节的第八份报告,截止至2020年第25周。据报道,整个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共检测到164883例流感,73%的A型病毒(其中A(H1N1)pdm09病例比A(H3N2)多)和27%的B型病毒(其中4479例中的4568例属于B/Victoria)。自2020年5月的特征报告以来,伦敦WHO CC弗朗西斯克里克全球流感中心(WIC)已收到来自欧盟欧洲经济区国家的九批流感阳性标本,一共有1608份病毒标本,收集日期为2019年8月31日之后。99种A(H1N1)pdm09病毒具有抗原性,其中77种被针对2019-20疫苗病毒的抗血清(A/Brisbane/02/2018)很好地识别。在那些反应性较差的病毒中,有22种通常在HA1 150环区域有氨基酸取代(特别是N1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