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蒸馏技术回收离子液体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2-27
  •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分离、催化、电化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离子液体普遍价格昂贵,不可直接排放,需对其进行回收。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如纳滤和反渗透)是回收水溶液中离子液体的有效方法之一(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165 (2016) 18-26 )。相比于纳滤或反渗透技术,膜蒸馏技术由于不受渗透压影响,对非挥发性物质具有优异的截留性能,有望在离子液体回收中获得应用突破。然而,针对膜蒸馏分离浓缩离子液体水溶液这一全新过程,膜材料选择、膜污染与润湿、过程传质与传热等问题尚待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过程工程研究所万印华研究员团队从膜制备、膜污染、过程优化等方面对膜蒸馏浓缩离子液体水溶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对亲水聚丙烯腈膜( PAN )表面进行了疏水改性,制备了高性能疏水多孔膜,发现其可高效浓缩高浓度的 1- 丁基 -3- 甲基咪唑氯盐( [Bmim]Cl )水溶液,同时阐明了该浓缩过程中的膜污染演变机制(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18 (2016) 216-228 )。基于上述结果,从离子液体与膜面相互作用角度进一步探明了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水溶液过程中的膜污染热力学机理。通过 XDLVO ( 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理论计算了不同膜与不同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结果表明,该类膜污染主要由表现为吸附作用的极性作用能控制;同时,膜面粗糙度越大,膜面极性越高,膜面负电荷越少,离子液体浓度越高,离子液体与膜面的相互作用越强,从而导致膜污染加剧(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50 (2018) 436-447 )。最后,建立了真空膜蒸馏分离离子液体 - 水混合液的传质与传热模型,结果表明该过程的浓差极化对膜通量的影响大于温差极化。

相关报告
  • 《离子液体法三聚氰胺尾气分离回收氨新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28
    •  6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完成的“离子液体法三聚氰胺尾气分离回收氨新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居国际领先水平,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三聚氰胺年产能约18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60%以上,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隔热材料、涂料、粘合剂、餐具、纤维材料等。目前三聚氰胺主要通过尿素缩合反应得到,但每生产1吨三聚氰胺产品产生约2.2吨尾气 (70%NH3,29%CO2),大量三聚氰胺尾气的氨碳分离及氨的高效回收对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三聚氰胺生产成本、扩大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工程所离子液体团队首次开发了离子液体法三聚氰胺尾气分离回收氨绿色新技术,设计合成了高氨溶解性和氨碳选择性的新型多位点功能离子液体,实现了低成本的规模化制备;提出了进料气氨碳比调变、多级变温吸收-解吸循环新工艺,突破了氨碳易反应结晶、难分离的难题,实现了尾气中氨的高效分离回收,获得高纯液氨产品,且无氨氮废水二次污染。该团队与山东省舜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于2019年4月设计并建成了国际首套离子液体法三聚氰胺尾气分离回收氨工业化试验装置,实现了稳定运行。   该项新技术为解决三聚氰胺尾气中氨分离回收难的瓶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其成功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将极大推动三聚氰胺行业技术变革和转型,符合我国化工过程绿色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同时,新技术还可推广应用到合成氨、尿素、电子、冶炼、有机及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含氨气体处理,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超疏水膜通过简易仿生矿化后用于真空膜蒸馏》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7-03
    • 要点 •Superhydrophobic PP was prepared with the bio-inspired mineralization of silica. 超疏水PP利用仿生矿化二氧化硅制得。 •Nano-scale roughness of the silica coating is critical to the membrane performance. 二氧化硅覆盖层的纳米级粗糙度对于膜的处理效果非常重要。 •The modified membrane exhibited improved contact angle and liquid entry pressure. 改性膜的接触角以及液体进入的压力较未改性前效果得到提升。 •The ultrathin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can promote the wetting resistance. 超薄疏水层能够加强抗润湿效果。 •EDTA can effectively clean the membrane during brackish groundwater treatment. EDTA能够在处理高盐地下水时有效清洁滤膜。 由于其高质量传输率,针对真空膜蒸馏应用于脱盐以及集中废水处理相关领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真空膜蒸馏容易受到严重的膜润湿,特别是当膜两侧压力差较大时其膜润湿更加严重。目前针对防止膜润湿的方法(包括频繁的清理以去除结晶以及改变膜的表层结构以提高抗润湿的特征)被广泛探究。常规的方法是提高表面的疏水性以创造一个纳米结构的表面或者减少表面的能量。本研究展示了一个利用贻贝仿生改性技术将一个疏水层附加在聚丙烯真空纤维膜上的简单过程。 该膜通过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沉积,表层硅化以及氟化作用制得。我们检测了每一步表面改性后的表层形态,化学特性以及润湿性。表层的功能性覆盖层是非常薄的,对膜孔隙大小的影响微不足道。改性后的膜拥有维珍膜相似的质量传输效率,但是其抗润湿性能够达到在35g/L NaCI溶液中,渗透电导率<10 µS/cm的条件下稳定工作50小时。在长期处理高盐地下水的过程中其表层能够保持较好的清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