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9年“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malili
  • 发布时间:2019-12-18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疾控处,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2019年11月20日是第18个“世界慢阻肺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现就做好“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一、宣传主题

      2019年“世界慢阻肺日”的宣传主题是“防控慢阻肺 你我携手行”。

      二、宣传重点

      2019年“世界慢阻肺日”以控制慢阻肺危险因素、促进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为重点,开展慢阻肺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广泛动员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积极行动,切实形成慢阻肺防控工作合力。

      三、活动要求

      (一)各地要将“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活动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营造有利于慢阻肺防治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慢阻肺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提升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素养水平。

      (二)各地要统筹资源,精心组织,强化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传活动与日常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创新和丰富科普宣传形式,持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注重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科普性,确保信息传播的可及性,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机构为“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为便于各地更好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局组织编制了“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核心信息,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宣传材料。

      附件:“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核心信息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2019年11月1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附件

    “世界慢阻肺日”宣传核心信息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二、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三、慢阻肺常见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肺癌、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应该及早发现慢阻肺合并症并给予适当治疗。

      四、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五、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六、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首选吸入疗法,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是最核心的治疗措施。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

      七、慢阻肺急性加重主要表现为气促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黏度改变等,其最常见的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通常可以预防,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八、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的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等,这些措施均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九、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慢阻肺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咨询当地医院戒烟门诊或拨打12320卫生热线。

      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及以上医院实施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稳定期长期管理和随访,二级及以上医院主要负责患者确诊、治疗方案制订、急性加重期诊治、疑难急危重症救治等。

  • 原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报告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辽宁等省份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评估的通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7-30
    •                                                                                                 国卫办疾控函〔2020〕634号   辽宁省、湖南省、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你们关于申请消除疟疾工作考核评估的请示均悉。按照《消除疟疾省级评估实施方案》(国卫办疾控函〔2017〕670号)和《关于简化消除疟疾省级评估程序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9〕546号),我委于2020年6月组织对你省消除疟疾工作开展了终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你省达到了消除疟疾目标。   希望你们在本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维持消除疟疾状态与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现、诊治和疫点处置能力,进一步探索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举措,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0年7月27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的通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11-12
    • 11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的通知》。通知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发〔2018〕35号)要求,决定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发〔2018〕35号)要求,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现将有关重点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广网上办理 持续深化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协同推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应用。依托电子化注册系统,实行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医师执业注册、护士执业注册等事项网上办理,并提供进度查询、业务咨询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网上办理。梳理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开相关政策法规、审批条件、办理时限、流程环节、样式表格、监督方式等,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清晰指引。 二、压缩审批时限 进一步理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内部工作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审批”,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避免“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自2018年11月10日起,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含港澳台资,不含外商独资)时限由30日压缩至20日。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时限由45日压缩至30日。医师执业注册和护士执业注册时限由20日压缩至12日。 三、精简审批材料 全面清理各类审批材料和证明事项,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不再提交验资证明。加快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的融合对接,推广通过在线获取的方式核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营业执照、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者备案回执、医疗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等材料,避免重复提供纸质材料。 四、优化审批条件 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确因工作需要,经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考核批准,报设区的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3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优化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完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逐步实现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由投资主体自主决定。 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强化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深化拓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依法依规建立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和公开力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对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方面的监测指导。稳步推进电子证照管理改革试点,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活动的管理,推动建立全范围覆盖、全过程监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证照分离”改革,根据本通知要求,细化具体工作举措,组织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