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量局(BIPM)量子重力仪的最新测量结果有助力实现千克新定义》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4-06
  • 2025年3月,国际计量局(BIPM)的基布尔平衡实验室使用AQG-B01量子重力仪进行了一次新的绝对重力测量。结果证实了目前在千克实现工作中使用的重力值,并加强了与位于特拉普的LNE重力参考站的重力测量联系,进一步巩固了BIPM作为稳定可靠的参考地点的地位。

    这个更新的重力值将有助于实验室正在进行的CCM.M-K8.2024千克实现关键比对工作,该比对工作由BIPM协调。

    此次测量由LNE-OP和PGravi合作完成,并得到了“Action Spécifique Gravimétrie Epos-France”计划的支持,这是为了维持一个精确表征的参考环境,以支持高精度的质量计量。

    自2000年代初以来,BIPM一直在开展一项长期的绝对重力测量计划,以支持该地点的可追溯性和一致性。最初通过国际比较(ICAG),最近则通过与METAS、LNE-OP和PGravi等机构的合作,这项工作确保在千克实现工作中使用的重力值保持稳定且具有全球可比性。

  • 原文来源:https://www.bipm.org/en/-/2025-04-02-new-quantum-gravimeter-reading
相关报告
  • 《国际计量局(BIPM)发布2025年世界计量日官方海报》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1-14
    • 近日,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揭晓了2025年世界计量日官方海报,以纪念《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今年的主题是“Measurements for all times, for all people”(面向所有时代、面向所有人的测量),强调了准确测量在科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持久和普遍重要性。 促进计量学发展的资源 BIPM鼓励国家计量研究所、学术机构、行业合作伙伴和政策制定者在其世界计量日活动中下载和使用该海报。海报可以在活动中展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并纳入教育材料中,以: ·强调测量科学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提高对《米制公约》历史和持续影响的认识。 ·激发关于计量在实现可持续性和创新方面的作用的讨论。 海报的设计元素 这张独特的150周年纪念版海报以国际计量局的历史印章为背景,直观地提醒人们《米制公约》的起源以及BIPM持久的传承。 在前景中,通过第二枚奖章展示了BIPM持续的相关性和对使命的承诺,其中包含: 七个星球/球体:代表国际单位制(SI)的普遍性,象征着全球科学测量的相互联系。线条本身则代表了基本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星球内的字母:代表SI的七个基本单位:米(长度)、秒(时间)、千克(质量)、摩尔(物质的量)、坎德拉(发光强度)、开尔文(温度)和安培(电流)。 星星:象征着启迪、光明以及对未来科学发现的承诺。 内圈:包含60条线,象征着秒和时间。 外圈:包含360°的线,象征着位置。 奖章中的罗马数字:代表1875年(MDCCCLXXV),即《米制公约》签署的年份,标志着BIPM作为致力于全球测量标准化的国际组织的成立。 从海报中心向外辐射的线条代表着计量学在空间、科学和创新领域不断拓展的视野。
  • 《国际计量局(BIPM)举办计量与数字化论坛(FORUM-MD),探讨数字化转型对测量科学的影响》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3-25
    • 在数字化转型迅速发展的时代,计量学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全球各地的行业将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数字基础设施相结合,对于精确、可互操作以及可信的测量数据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近日,在国际计量局(BIPM)举办的计量与数字化论坛(FORUM-MD)上,全球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数字化进步对测量科学的影响。 讨论强调了一个基本事实:计量学不仅在适应数字化时代,还在塑造其根基。 构建数字化计量框架 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据。然而,在互联世界中,测量数据若要有用,必须遵循FAIR原则——可查找性、可访问性、互操作性和可重复使用性。论坛上的专家强调,结构化、机器可读的格式对于确保数据能顺利整合进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国际监管框架和工业流程中至关重要。 这一转变需要全球认可的数字标识符和标准化格式,以实现测量结果的跨国界可比性。若缺乏这些保障措施,数字生态系统将面临碎片化风险,这将危及从精密制造到医疗技术等众多领域。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变革测量科学 最重要的发展之一是从传统的纸质校准证书向数字校准证书(DCCs)的转变。 DCCs 提供安全、防篡改且机器可读的记录,确保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并能无缝集成到数字基础设施中。通过消除手动转录错误并增强可追溯性,DCCs 正在为全自动、实时测量系统铺平道路。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具成为测量科学的核心,论坛专家强调了强大的数据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人工智能模型的可靠性取决于其训练数据的质量——这意味着测量数据中的任何错误、偏差或不一致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后果。计量学对于支撑人工智能的国际协议至关重要,并能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展望未来:数字计量的全球挑战 随着计量学迈入数字化时代,有一点显而易见:合作是关键。向完全数字化测量生态系统的转变,需要国家计量研究所、政策制定者、行业领导者和人工智能专家之间的协作。 2025年计量与数字化论坛的讨论强调了对统一数字测量标准方法的需求——这将确保各行业的互操作性,促进全球贸易并支持新兴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