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5
  • 今天(2月25日),据中船集团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在上海正式发布。今天发布的全球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工业酒精甲醇作为燃料,设计最大功率可达64500千瓦,重量达到1953吨,被称为船舶“心脏”中的巨无霸。同时,该型发动机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甲醇替代传统柴油动力率超9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5%,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介绍,该型发动机将在近期首次搭载于16000箱大型集装箱船,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news/2025/02/25/detail_20250225201285.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12-06
    • 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点火成功 . 2023-12-01 18:36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30日下午,由中车大连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在大连点火成功,发动机单缸功率可达208kW,氨能最大占比可达85%,相比于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可降低碳排放80%。 氨燃料发动机,就是指使用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氨燃料是由绿氢合成而成的绿色燃料,不含碳,且容易液化存储。 这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预计明年将用在国内首艘氨燃料拖轮中,实现氨燃料发动机示范性应用。氨燃料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及顺利点火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并掌握了氨燃料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氨燃料发动机零部件、整机和应用场景全产业链协同,将推动传统发动机产业升级。 氨燃料氨能绿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
  • 《甲醇氢能船用动力在雄安成功试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16
    • 1月13日下午,在河北雄安新区,气温接近0℃,一艘观光船破开湖面的薄冰,驶入白洋淀水域。船上搭载的由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增程系统,功率为10千瓦,为观光船动力电池实时提供电能,形成“高温膜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的混合动力系统。这是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企业在甲醇氢能船用动力领域的首次成功试航。首航过程中,无论在起航、巡航还是高负载运行状态下混动系统均能快速响应,稳定提供电能支持。海得利兹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技术使用甲醇作为燃料,甲醇通过重整成为粗氢后直接通过高温膜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和热能,可以实时为动力电池充电增程,极大提高电动船舶续航里程。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第一艘甲醇动力改造渡轮于2015年投入运营,掀起研发甲醇燃料船的浪潮。国际海事组织于2022年正式批准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中国船级社同年发布《船舶应用甲醇燃料指南》,2023年全球甲醇行业协会发布了首份《船用甲醇燃料指南》。 2023年,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交付,最高可减少75%的碳排放、15%的氮排放和99%的硫及颗粒物排放。2024年11月,国内首艘绿色甲醇船舶“国能长江01”正式投入运营,但使用的并非甲醇氢能技术路线。 据海运行业媒体报道,2025年,国际头部航运公司马士基将接收18艘大型双燃料甲醇船,其他国际航运公司也纷纷订购甲醇航船。马士基还投资1.7亿欧元于甲醇氢能技术路线,拟在2026年进行大吨位船下水试航,充分展示了对该技术路线的信心与决心。 “甲醇作为液态氢源方便储运及加注,比液化气、柴油更加环保,全生命周期使用相比传统柴油发动机可减少碳排放42%以上。”海得利兹总经理郭志斌介绍,甲醇氢能燃料电池船用动力系统发电效率不低于42%,综合电热效率超过90%,具有较高能源利用率。 据介绍,首航船使用10千瓦发电系统,还可以通过模块级联形成更大功率系统,以满足各类船舶动力需求。该混动系统可在最低-40℃下正常运行,余热可供船舱供暖或热水使用,度电热成本仅在0.8~1.2元,具有很高性价比。 中和新兴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军表示,航运业是碳排放大户,清洁能源是航运业脱碳的关键,在内河船运工具能源转型中,纯电船舶较氢燃料电池船舶先行一步。但是,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类似,电动船舶若要正常运营,还需建设完备的充电设施。现有的岸电设施有限,且存在容量不足、电制不同以及设备兼容性、充电速度等问题。 “氢燃料电池船舶也是路线之一,除具备船舶电动化优势外,其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快速补给能量的特性,决定了氢燃料电池船可以航行得更远、更久,但目前适用于船舶的加氢设施仍是制约推广的一大障碍。”杨军认为,海得利兹此次成功试航,极大程度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相较于纯氢,甲醇在储运环节更为便利,未来随着绿色甲醇规模不断扩大,成本大幅降低,该类产品将在新一代内河船舶、近海船舶市场中,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郭志斌表示,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动,清洁、低碳能源在航运领域的应用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此次首航成功,为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在船舶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为绿色航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低碳航运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据透露,下一步,海得利兹将运用该技术在3000吨级内河船舶示范,持续优化大功率系统,在国内率先打造千吨级甲醇氢能高温膜燃料电池混合船用动力系统,助力甲醇氢能船用动力规模化与商业化发展。此外,海得利兹高效的甲醇制加氢一体化技术,还将为河道沿岸分布式现场制加氢提供解决方案,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多场景落地应用,共同推动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