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开放科学技术指南》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11
  • 中国是全球OA论文发表最多的国家,形成了一批我国自主建立和运营的开放科学平台,出现了由我国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团体发起的开放科学社区。在我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研究文化背景和条件下,参考国外已有的针对早期职业研究人员的开放科学实践指导文件,我们制定了该《中国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开放科学技术指南》。作为一本开放科学“活”工具书,帮助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快速方便地开始开放科学实践,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研究。

    国际上通用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范畴:

    “早期职业研究人员”(Early Career Researcher, 简称ECR),通常指刚开始科学研究职业生涯的研究人员。不同国家和机构对此术语的定义可能略有不同,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后的5-10年的研究人员,在我国一般被称为青年学者、年轻科研人员等。

    在转向更“开放”科学的过程中,早期职业研究人员(ECR)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开放科学运动及制度变革的当前参与者和未来决策者,对于塑造未来的科学文化至关重要。提升ECR的开放科学能力,也一直是全球主要国家、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实施开放科学战略的优先事项。

    指南的共同编写者们认为,开放科学对早期职业研究人员的价值包括:

    对于ECR来说,尽早地、力所能及地开展开放科学实践和活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包括但不限于:

    (1)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信心。以透明的方式规划工作流程时,研究工作更容易被别人重复使用,错误更容易识别和纠正,这反过来又能加强和提高其影响力。另外,提高所用方法的透明度有助于建立对科学方法的信心。

    (2)增加个人科研影响力:通过开放获取出版、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可以提高研究的可见性和影响力,从而加速职业发展。有研究已经表明,开放获取可以增加论文的引用,还可以帮助您收获多次引用(例如代码的引用,数据的引用,文章的引用...)。

    (3)促进合作:通过共享成果,您可以更容易地与其他研究人员建立合作,这反过来又可以带来新的研究机会和合著。开放科学的实践还鼓励跨学科和国际之间的合作,这是一个扩展网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参与更大规模研究项目的机会。

    (4)提高个人的学术声誉和诚信度:开放获取数据和方法可以让其他研究人员复制和验证研究结果,这表明了您对自己研究真实性的承诺和“信心”。在向期刊投稿时共享数据也会更得到审稿人的青睐。

    (5)适应科研规范和资助要求:越来越多的科研资助机构和期刊要求研究成果开放获取。通过积极参与开放科学,您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并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从普适性角度,本指南的技术路线涵盖ECR研究周期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选题;第二阶段、研究设计;第三阶段、分析研究;第四阶段、出版交流;第五阶段、评审与推广。在每个阶段列出了ECR可以采用的开放科学实践与操作方法。

    本指南目录如下:欢迎开展本指南的合作与交流:本指南是一本开放协作、广泛参与贡献的开放科学“工具书”,希望更多的开放科学实践者、开放科学案例贡献者、对开放科学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等,与我们联系和合作,共同加入到本指南的撰写、完善和更新,推动该指南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早期科研人员,以及成为开放科学的“交流阵地”。

    本指南的共同撰写者如下:陈雪飞,刘静羽,许哲平,黄金霞,王昉,王元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胡传鹏(南京师范大学)卫垌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杰龙(中国科学院大学)陈  蕾(浙江大学)宁  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岳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刘  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徐  琛,葛  纪,李子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一鸣(北京大学)

    联系邮箱:openresources@mail.las.ac.cn



  • 原文来源:《中国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开放科学技术指南》发布
相关报告
  • 《开放科学:早期科研人员实践指南》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3-11-12
    • 2023年6月9日,荷兰莱顿大学网站发布了《开放科学:早期科研人员实践指南》,这是由荷兰大学图书馆联盟、荷兰国家图书馆(UKB)、荷兰大学(UNL)、荷兰国家研究数据专业中心和荷兰研究委员会(NWO)共同发布的关于开放科学的实践指南。该指南适用于荷兰大学和研究机构所有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和早期科研人员。其目的是启迪和帮助科研人员开展开放科学实践、分享研究。 该指南包括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欢迎来到开放科学; 第二章:准备与发现,内容包括寻找利益相关者、公众科学、发现信息、发现数据、预注册、许可等内容; 第三章:采集与分析数据,内容包括数据管理计划(敏感数据、个人数据和数据最小化),可重复性(可重复实践、研究软件)、数据管理者; 第四章:写作与出版,内容包括预印本、开放出版(OA期刊论文、开放的封闭出版物、开放学位论文、开放专著)、开放与FAIR研究数据(FAIR方式分享数据、FAIR数据不同于开放数据、脱敏研究数据、传播研究数据、数据有效性、长期保存及数据库,研究数据许可)其他开放研究产出(开放教育、开放软件等); 第五章:推广与评估,内容包括开放同行评议与出版同行评议、科学交流、开放科学的激励与认可、开放科学的研究资助政策等; 第六章: 加入行动。 该实践指南遵循CC BY-SA 4.0知识共享许可,撰写作者为: Loek Brinkman, DANS, OSC-NL. loek.brinkman@dans.knaw.nl orcid: 0000-0003-3997-1173; Elly Dijk, DANS. elly.dijk@dans.knaw.nl orcid: 0000-0002-5089-8774 ; Hans de Jonge, NWO. h.dejonge@nwo.nl orcid: 0000-0002-1189-9133 ; Nicole Loorbach, University of Twente. n.r.loorbach@utwente.nl orcid: 0000-0002-2766-8567; Daan Rutten, Tilburg University. d.rutten@tilburguniversity.edu orcid: 0000-0002-6645-9581
  • 《日本发布2017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调查结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17
    • 日本总务省于2017年底发布《2017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调查结果》。该调查对2016年度(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日本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进行了全面调查。 研发经费方面,2016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为18.4326万亿日元,比2015年度减少2.7%,连续两年减少。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3.42%,比上年减少0.13个百分点。在研发经费投入来源中,政府投入3.2016万亿日元,占比17.4%,民间来源投入为15.106万亿日元,占比82%,海外投入为1250亿日元,占比0.7%。 在研发经费使用上,企业为13.3183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2.7%,占研发经费比重72.3%;大学为3.6042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1.1%,占比为19.5%;非营利组织和公立机构为1.5102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6.2%,占比8.2%,体现日本企业在国家研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为11.5748万亿日元,占企业研究经费的86.9%,其中包括汽车在内的运输机械制造业研发投入为2.9255万亿日元,占企业研发投入的2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占企业研发投入的10.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占经营收入的比重)为3.33%,其中制造业为4.25%。 研究人员数据方面,截至2017年3月31日,日本共有科研人员85.37万人,比上年增长0.8%,近三年首次出现人数增长。科研人员人均研究经费为2159万日元,比上年减少3.4%,七年来首次出现减少。女性科研人员数量为14.41万人,在科研人员中占比15.7%,比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已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势头。 技术贸易方面,2016年度企业技术出口总额为3.5791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9.6%,6年来首次出现减少。技术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运输机械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和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进口总额为4529亿日元,比上年减少24.8%,近3年首次出现减少。技术贸易收支顺差为3.1190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6.8%,8年来首次减少。 从统计结果来看,尽管日本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下降,但各项投入指标仍居世界前列。其研发经费总额次于美国、中国排名世界第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在主要国家中位居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