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磷虾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态的影响,对保护和管理南大洋最大的渔业非常重要。塔斯马尼亚大学博士生Devi Veytia利用气候变化情景对海面温度和浮游植物进行了预测,并建立了磷虾生长模型,来研究磷虾生长栖息地和该物种首选食物—浮游植物—浓度可能受到海洋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本世纪余下的时间里,海洋变暖可能会改变生态和商业上重要的南极磷虾的分布和生命周期。南大洋85%的海域将受到中等程度的影响,预计磷虾也将进一步向南移动,并很有可能会在一年中条件最有利的时候发生南移。研究还发现,在未来几十年里,磷虾的栖息地质量有望在春季得到改善,特别是在更远的南方和大陆架上。夏季,磷虾的数量变化不大,但良好的生活环境会重新分配,高、低纬度区域数量会增加,而中纬度数量则会下降。秋季是磷虾栖息地质量和面积下降最严重的季节,尤其是在亚南极地区。研究人员预计磷虾对此做出的响应则是将栖息地向南迁移到更高的纬度地区。另外,每年磷虾栖息地最佳的时间会有所变化,春季有所改善,但重要地区的夏秋季有所下降。季节性栖息地质量的变化,特别是在南极半岛周围,可能会干扰磷虾与这一重要生态系统的年度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通常可以让磷虾充分利用季节性的食物来源,使自身得以生长、繁殖和储存粮食以度过冬天。栖息地质量的时间变化可能造成时间不匹配,从而影响磷虾繁殖和种群动态。目前以南极半岛和南斯科舍海为中心的商业渔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捕鱼活动的分布和时间发生变化。磷虾栖息地向偏南水域的地理转移也有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位于亚南极岛屿的陆生食肉动物来说,它们跟踪自己喜欢的食物来源的能力有限。
相关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0-0758-4
(郭亚茹 编译;张灿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