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技术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胆管类器官(bile duct organoids),也称为胆管微型器官,并发现这种胆管类器官可用于修复受损的人类肝脏。这是这种技术首次用于人体器官。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这项研究为治疗肝脏疾病的细胞疗法铺平了道路,在实验室中培育胆管类器官作为替代部件,可以用来恢复患者自身的肝脏健康或修复受损的供者肝脏,这样它们仍然可以用于移植。
胆管作为肝脏的废物处理系统发挥作用,而胆管功能失常导致三分之一的成人和70%的儿童需要接受肝脏移植,没有其他治疗方法,而目前肝脏供者短缺,迫切需要器官供应或提供全器官移植的替代方法。基于细胞的疗法可能提供一种有利的替代方案。然而,在开始临床试验之前,这些新疗法的开发往往因缺乏测试它们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适当模型而受到阻碍和延迟。
如今,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它利用最近的“灌注系统”将捐赠的器官在体外进行维持。利用这种技术,他们首次证实可以将实验室中培养的胆管细胞移植到受损的人类肝脏中进行修复。作为他们方法的原则性证明,他们修复了由于胆管损伤而被认为不适合移植的肝脏。这种方法可能能够应用于多种器官和疾病,以加速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
信息摘编自https://www.bioon.com/article/6784381.html
原文标题:Science论文解读!首次揭示胆管类器官可以修复受损的人类肝脏
原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1/653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