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天然气价格设置动态上限 并限制单日涨跌幅度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8
  • 据媒体报道,欧盟计划于本周推出新的干预天然气市场的措施,欧盟委员会将提议对天然气实施动态价格上限,并对天然气期货交易价格单日波动的幅度进行限制。

    欧盟领导人定于10月20-21日举行峰会,探讨关于对天然气实施价格上限的一系列措施,此前各方已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了数周之久。

    媒体披露的草案显示,作为“最后的手段”,欧盟委员会将建议对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TTF)的天然气交易实施动态价格上限,期限不超过3个月,而欧洲地区的其他天然气交易中心也将通过动态价格走廊与修正后的TTF现货价格挂钩。

    欧盟委员会还提议,欧盟交易场所应在明年1月31日前,对近月能源衍生品的单日涨跌幅度设定上限,以防止出现极端极端的价格波动。

    草案强调,这些措施不能影响供应安全,不能导致天然气消费增加,也不能影响能源衍生品市场的有序运行。

    上述提议需要得到欧盟各国的批准,自欧盟委员会9月初首次提出对俄罗斯天然气设置价格上限以来,欧盟各国政府已为此争论了一个多月。

    作为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交易中心,TTF的天然气期货价格被视为欧洲的基准天然气价格。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后,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欧盟方面对TTF也愈发不信任。本月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表示,在俄罗斯大幅削减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后,俄气在欧洲天然气需求中的占比从40%下跌至7%,TTF已无法再准确反映欧盟的能源情况。

    随着欧盟正在转向美国和卡塔尔提供的液化天然气(LNG),欧盟委员会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天然气交易基准。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1984-1.html
相关报告
  • 《卡塔尔批欧盟为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有悖竞争规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2
    • 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萨阿德·卡比10月30日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欧洲联盟考虑为天然气价格设定上限是“虚伪”的行为,且与欧洲先前适用于天然气生产国的竞争规则相悖。 欧盟委员会有意最早于今年冬季开始,通过一个动态定价机制给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以应对因能源危机触发的气价飞涨以及通货膨胀高企。不过,欧盟内部对这一提议意见并不统一。 10月18日,车辆经过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欧盟委员会当日提出联合购买天然气、对欧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实施限价机制、协调欧盟成员国能源供应等新的紧急措施,以应对欧盟天然气价格高企,确保今冬能源供应安全。(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卡比告诉彭博新闻社,设定天然气采购价格上限将减少对天然气生产的投资激励,且可能使本该流向欧洲的天然气转向其他地区,因为进口商只需多付“一分钱”,就可以买走那些天然气。 “自由市场是最佳解决方案。”他说。 卡比兼任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企业卡塔尔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欧盟委员会此前曾针对卡塔尔能源公司与欧洲天然气进口商签订的长期供应协议展开反垄断调查。欧盟当时质疑这份协议限制欧盟天然气进口商在欧盟不同国家转售天然气,从而阻碍欧盟天然气市场多元化发展。 在卡比看来,欧盟如今试图为天然气采购价格设定上限、干预天然气市场的做法与其先前声称适用于产气国的自由竞争规则相悖。 乌克兰局势今年2月升级后,欧盟追随美国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但制裁反噬作用令欧洲深陷能源危机。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国家寄望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找替代能源。欧盟官员上周访问卡塔尔,寻求更多天然气供应。 卡比表示,尽管卡塔尔此前承诺避免将供应欧洲的天然气运往其他目的地,“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有权利按照我们的意愿处理天然气产出……这是我们在某个时期所做的承诺。当改变这一原则的时机到来,我们将这样做”。 卡比说,卡塔尔能源公司正与德国莱茵集团和尤尼珀公司就天然气供应展开谈判,同时推进与某些亚洲买家的谈判。 卡比认为,“能源应该远离政治”,欧洲不应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施加制裁,因为停用俄罗斯天然气“实际上不可能”。 卡比说,如果今后几年冬季连续严寒,加之俄罗斯供气量恢复不到正常水平,欧洲用气困难可能至少持续至2025年。
  • 《欧美天然气价格暴跌到不要钱!能源市场岁月静好了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3
    • 要说2022年的历史性事件是真多,军武菌这几天就又一次见证历史了。 ▲雪夜下的北欧小镇 就在北半球即将进入冬天,各国忙着储备能源过冬而致使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时候,美国西德州二叠纪盆地的天然气价格居然奇迹般的跌了。北京时间10月25日周二,美国西得克萨斯的二叠纪盆地瓦哈中心的天然气价格跌至零以下,降到每百万英热单位负2美元左右,要知道就在一个礼拜之前,这个价格还是每百万英热单位5美元,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自2020年以来还是首次。 ▲美国得州天然气下跌指数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国这回又在作什么妖? 能源市场又怎么了? 原来,这次德州天然气价格突然暴跌,原因是北美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公司金德摩根公司对其在墨西哥湾的两条重要输气管道进行的维修和养护,在输气管进行维修或维护作业时,就只能减产或者暂停输气,这种突发性事件就会导致当地出现供应过剩从而引发价格动荡。 另外,由于二叠纪盆地抽出的大部分天然气都是原油开采的副产品,因此当管道太满无法处理更多的天然气时,通常就会烧掉多余的天然气,因为这样就不必减少或停止石油生产了,如此一来也会造成价格下跌波动。这就有点像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的农场主把新鲜的牛奶一桶桶的倒掉,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件事。 ▲大萧条时期奶农倾倒牛奶 我们先解释一下“倒牛奶”事件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当时牛奶价格大幅下跌,这样一来,奶农储存、运输和销售牛奶的成本就超过了牛奶本身的售价,说白了就是越卖越亏。然后就是奶农们希望通过“倒牛奶”来减产保价,减少市场的牛奶供应量来抬高牛奶价格。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奶农无法让奶牛立刻停止产奶,产奶越多亏的也就越多,因此综合来看,当场倒掉对于奶农来说是损失最小的方法了。 2002年,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也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2004年,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 之所以提“倒牛奶”,是因为这次天然气出现“负气价”,本质上和牛奶的原理是一样的。一方面天然气需要通过特殊的压力容器储存,另一边天然气还会源源不断的产出来,两者相加就构成了天然气价格跌成负数的底层逻辑。其实早在2019年美国就已经出现了“负价天然气”的现象,当时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天然气生产商居然要花钱请人来买天然气。 除了美国,部分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也出现跌至负值的情况。说到这肯定有不少人觉得奇怪,俄国断气之后,欧洲不是出现能源危机了吗?不少民众还上街举牌抗议,怎么价格还跌了? ▲欧洲天然气价格正在下降 根据一些气象公司的推测,今年欧洲很有可能迎来一个暖冬,不会那么寒冷,随着欧洲的温暖天气的持续,欧洲各国也推迟了供暖季,这也意味着欧洲有更多的时间来补充本国的天然气储备,因此,目前欧洲人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已经不向之前那样紧迫,因此出现了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 当地时间10月24日,欧洲一部分天然气现货的价格就一度跌成了负数,达到了-15.78欧元/兆瓦时,为有史以来的最低价格,就连有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之称的TTF基准荷兰,11月份的天然气期货价格跌幅也一度达到了16%之多。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 从整体来看,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在短期内仍将处于低位,但由于前期价格跌幅过大,未来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很大。 能源市场岁月静好了吗? 虽然美国和欧洲都出现了天然气价格下跌,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和欧洲就完全没有能源问题。 美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但是其国内的能源问题依然不少。前面军武菌和大家说了二叠纪盆地天然气出现了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的情况,但是在美国,依然存在某些地区供给不足的情况。 比如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这6个州几乎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来过冬。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bug,既然美国有的地方天然气用不完,那为什么不分一点,何必要费力从海外进口呢? 这个地区缺乏从美国国内运输天然气的管道基础设施,纵使国内天然气烧不完,也运不过来。 另外,美国在1920年通过了一个“海运商业法案”,又叫“琼斯法案”,其中就规定在美国境内航行的船舶必须是美国制造,并在美国登记;船舶的所有权至少有75%是美国公民拥有;船员也必须是美国公民。这么做的目的本来是未了支持美国本土就业和美国的国土安全。 但是却间接坑了美国东北部的这六个州,由于缺乏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液化天然气油轮,美国国内的液化天然气也能从海上运过来。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六个州的州长就联合给美国能源部长写信,说应该放弃“琼斯法案”,这让就能用上国内的天然气不用花高价去外国的了。 从整体来看,虽然美国部分地区存在能源问题,但是他们的能源完全能满足本国所需,甚至还能对外出口。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今年打前5个月,美国大部分液化天然气都出口到欧盟和英国,9月,美国出口到欧洲的液化天然气更是达到了70%。 和已经基本实现能源独立的美国不同,欧洲在能源上基本上就得靠进口了。尤其是去年能源危机爆发后,欧洲更是大范围在全球采购液化天然气。 今年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俄罗斯开始限制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失去俄罗斯的天然气一度让欧洲非常难受。但是美国及时救场,宣布将在今年向欧盟额外提供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并在2030年前额外提供约5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帮助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 前不久北溪管道又被炸后,欧洲天然气供给再次雪上加霜,美国看准时机把天然气出口到了欧盟,并打算和欧盟联手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减少欧洲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确保欧盟能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但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以来,油气成本就一路上涨,今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又进一步涨价。去年租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的成本大概是每天3万到30万美元之间,而到了今年租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船的成本就涨到了每天50万美元,随着冬季的临近,这个数字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到每天100万美元。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而运输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美国的“高价气”也因此让欧洲各国颇为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都批评过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价格过高。 因此尽管美国的天然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欧洲的能源困境,但是过度依赖美国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冬天,欧洲人会不会冻死人? 再来聊一个大家说的最多的话题,那就是欧洲人还能熬过这个冬天吗?自俄乌开战以来,军武菌就看到过很多人都在说欧洲离开俄罗斯的天然气,就熬不过这个冬天,还有一些报道说欧洲人把中国电热毯都买脱销了,还有收集木材留着烧火的,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欧洲人一到冬天就会冻死一样。 ▲关于电热毯卖爆欧洲的新闻 那么这个冬天,欧洲人会不会冻死人?就目前的情况看,情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首先,在俄乌冲突升级之后,俄罗斯限制天然气出口到欧洲,俄罗斯一“断气”,欧洲就增加了从其他地方采买天然气的力度,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天然气储存率已经高达90%,基本上都达到了存储上限。 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数据显示,8月底欧盟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79.94%,基本上完成了之前设定的目标。截止到10月24日,欧盟整体天然气储气率为93.61%,其中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的德国存储过冬所需的天然气比例更是高达97.5%,用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联邦网络局局长穆勒的话说“不仅提前完成了天然气储存的目标,而且储存的天然气足以维持两个月的寒冬。” ▲欧洲各国的天然气储量 尽管如此,依然有大批液化天然气油轮在源源不断地驶向欧洲,目前在港口外已形成拥堵的态势。据媒体统计显示,欧洲本月有望接受82艘液化天然气油轮,比9月的时候又增加19%。 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西班牙由于无法处理过剩的天然气,使得大约有35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目前只能在海岸闲置,另外还有大约有60艘油轮在欧洲西北部、地中海和伊比利亚半岛闲置或缓慢航行。 ▲天然气欧洲到港量 更重要的是,这次老天爷似乎也站在了欧洲这一边。根据欧洲一家天气预报公司的显示,目前,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温暖的天气,法国首都巴黎的最高气温将达到20度以上,伦敦、法兰克福、马德里这些欧洲主要城市的气温也比平时高得多。另外一份每日报告中也表示:“预计欧洲大陆的气温将普遍高于正常水平。”还有部分气象人士预测今年欧洲不太可能在11月经历长时间的寒流。 其实,如果各位学过中学地理的话,就会知道像德国、法国这些位于西欧的国家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是一种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类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是冬季,由于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温暖潮湿,哪怕是最冷的月份,平均低温也都在0℃以上。 ▲西欧大部分国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拿中国的南京来举例,2021年12月南京平均高温为12℃,平均低温1℃;2022年1月的平均高温是8℃,平均低温1℃,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也就是说巴黎、伦敦的冬天比中国的南京还要暖和,就更不用说位于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了,要知道罗马冬季平均气温是6°,相当于中国的成都。 当然,持怀疑态度的朋友可以亲自去欧洲体验一下,如果实在出不去的军武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打开手里智能手机里的天气app搜一下,看看巴黎、柏林和一些西欧的主要城市现在到底多少度。 但是话不能说太满,有了天然气储备充足和暖冬这两个buff的加持,欧洲人还是不能高枕无忧地度过这个冬天。毕竟老天爷的脾气谁也摸不透。比如今年夏天,欧洲就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高温天气,连几百年前的饥饿之石都重见天日了,谁也不知道到了冬天又会发生什么。 ▲今年夏天由于干旱重见天日的饥饿之石 比如就有人预测,说虽然目前欧洲气温较往年季节水平偏高,但是不排除12月可能会出现极端寒冷天气的情况,11月3日,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还说欧洲将在7天内出现寒流,到时候将会迎来‘地狱般’的冬天”,因此如果未来出现寒潮,还是有重新引发能源供应担忧的可能。 其实目前对于欧洲人来说,真正寒冷的未必是冬天的温度,经济下滑和高通胀才是真正的严冬,寒意会传到每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