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削减农场温室气体排放,新研究发现巨大的全球性挑战》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6-07-26
  • 从牛打嗝到腐烂的食物垃圾,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人员估计,农场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是世界上除能源排放后的第二大的来源。现在各国已致力于保持全球变暖比工业化前水平不超过2°C,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正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减少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最近的两个进展可能警示了这一来源:上周,美国官员在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来源之一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努力促进“气候智能”农业的进展报告。本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表了一项研究,强调了农业技术和人类行为的重大变化,将需要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农场相关的排放削减量必须保持低于2℃这一门槛。

    去年发布的美国减少农业排放路线图,针对约占美国总排放量10%的农场、牧场、森林活动。它有10个组成部分:包括努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将饲养场的粪便变为燃料,种植更多的树来吸收碳等。美国农业部(美国农业部)分析人士相信,这样的措施相当于在2025年之前可以防止每年排放1.36亿至1.21亿公吨的二氧化碳产量。

    农场排放仅是农业排放总量的一部分,美国研究人员指出。 该组成部分中美国农业部的目标之一是到2030年减少50%的食品垃圾量。例如,去除家庭垃圾流的有机废物,有助于减少甲烷这种强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全球变化生物学》5月1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认为如果我们要对全球农业排放量产生影响,将不得不大规模扩大这样的努力,并结合技术和政策的解决方案。它检查了满足2℃的目标可能需要什么,并制定了一个初步雄心勃勃的全球目标:削减10亿吨的非二氧化碳排放量,特别是甲烷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但研究人员估计,现有的技术和做法将使人类只能实现目标的21%至40%,这意味着许多国家将需要变得更有雄心。

    美国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已经为农业减排计划开了一个好头。但其他国家还没有制定坚定的战略,她们认为大面积技术修复可能会有直接影响:畜牧饲养和和灌溉水稻系统。研究人员指出,牛和羊等家畜产生大量的甲烷,所以生物或化学物质的饮料填加剂可以抑制甲烷的产生,甚至是新的低排放畜禽品种,水稻当前的耕作方式产生大量的甲烷。但改变淹没和排干水稻田的模式可以减少土壤中产生气体的细菌种群。

    “我们需要考虑食品系统上更激进的变化来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文章合著者英国阿伯丁大学土壤和全球变化研究者史密斯说。例如,改变我们所吃的东西也可以起到深远的效果。“最大的胜利”将是限制肉食,史密斯说。他指出,生产肉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减少对我们所需要的牲畜数量的需求”的潜在影响远大于减少农业排放量的任何技术解决。

相关报告
  • 《FAO提倡通过农业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吴蕾
    • 发布时间:2017-11-28
    • 2016年9月26日至30日,两年一度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委员会大会(Committee on Agriculture,COAG)在罗马举行,会议就14项优先重点主题进行了讨论。其重点主题之一是制定《FAO气候变化工作战略》。该战略将涵盖FAO所有5项战略目标,统筹兼顾区域和国家优先重点,其基础是《2015年评价》的建议、《2030年议程》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一届大会成果以及全组织内现已开展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同时农业委员会将为进一步完善该战略建言献策。 会上,FAO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José Graziano da Silva)向前来参会的各国部长以及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的代表们阐述了为何最近一系列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国际协定都将“农业作为核心内容”,这些协定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同时还表示,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农业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发挥变革性的作用。因此,农业部门必须通过自身产业转型来确保实现人人享有粮食和营养安全的目标,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和耐药性问题等全球性挑战。 达席尔瓦(Da Silva)指出,可持续农业对于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维护自然资源,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建立更健康的粮食系统,以及加强抵御危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提到,虽然过去在农业上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但是进展不平衡,必须更多强调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塞拉利昂农业、林业和粮食安全部长蒙蒂·帕特里克·琼斯(Monty Patrick Jones)在会上强调,以可持续的方式提升非洲农业生产力,不仅对粮食和营养安全至关重要,也对根除贫困十分关键。琼斯(Jones)尤其强调,小农场主不仅要自给自足,还应供应市场。另外,当前只有少数国家将财政预算的10%投资于农业,因此,他督促政府给予支持,增加投资。 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基姆·冯·布朗(Joachim von Braun)强调农业科技创新要和政策改革并举。农业和粮食体系正处于转型阶段。为了支持转型,必须让科学和政策双管齐下。2014至2015年间,FAO共支持了89国的245项计划,旨在促进参与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实践。成果远远超出预期,仅在非洲就执行了80余项计划。 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快速发展的领域,因此获得最新数据和知识以及持续学习的机会非常重要。FAO将继续推广关于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学习活动。推进粮农组织在国家、分区域、区域和联络办事处层面上开展气候变化相关进程,与利益相关方合作。 (编译 吴蕾)
  • 《“ Matlab 禁令”时代 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2-11
    • 数字化时代,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进入融和创新、快速迭代的关键期。软件业正在重新定义服务,并在一些因素的催化下带来社会各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 事实上,得益于国内广阔的市场、大量的消费人群,中国的应用技术领域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球性的互联网巨头。但当人们沉迷于工业互联网、 AI 、 大数据 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如果扒开这些领域一层层的外衣,会发现最内核的就是工业软件。 近期“ Matlab 禁令”事件更是拉响了工业软件“卡脖子”的警报,自主可控箭在弦上,也使得整个基础软件领域的发展受到了市场的格外关注。 产业格局:外企垄断基础软件领域工业软件国产化任重道远 工业软件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是联系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化的纽带。作为智能制造的承载,工业软件对工业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打通各个生产环节,实现工艺与管理的优化。目前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而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720亿元,较2018年增长16.45%。2012至2019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0.34%。中国增速持续领先于全球工业软件市场。 但是,从全球来看,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为全球的5.5%左右,而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20%,由此不难发现,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程度未能与工业化发展进程相匹配。 据华西证券研报观点认为,这主要系美国长期垄断和封锁IT基础产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导致全球IT基础产业在美国巨头企业打压的缝隙中艰难生存。尤其是在CAD、 EDA 等基础工业软件领域,中美技术、产业配套等方面差距巨大。 根据工业软件的应用层级及产品通用性,工业软件可以划分为设计软件、平台软件、专项软件三类。 其中,设计软件:主要包括CAD( 计算机 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三部分,分别针对 图纸 设计、物理设计、加工设计三大环节。安信证券研报观点认为,CAD软件通用性最强,产品最为成熟;CAE软件最为硬核,产品技术含量最高;CAM与实际生产最为接近,和硬件产品绑定更为深入。 平台软件:主要包括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两部分,分别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产品制造流程管理。安信证券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平台软件有传统制造业巨头、工业设计软件龙头、ERP等管理软件厂商三方参与,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专项软件:指工业软件中面向具体工业细分领域的专项设计及管理软件。目前,建筑与电子两大领域均存在专项工业软件,分别为BIM(建筑信息化)、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主要针对建筑业的信息化、芯片设计等特定工业领域。专项软件本身处于高度非标准化行业,高护城河保障其稳定经营能力,行业性利好则提供长期发展引擎。 政策支持技术变革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生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的当下,各国竞争的焦点已经放在底层技术领域,通过重新搭建新技术、新业态的基础框架,来避免未来被“卡脖子”的局面。 事实上,自2009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步提出新工业化相关战略,以摆脱“工业空心化”现象,并实现产业升级。其中,效率提升、降低人力需求是其核心目标的一部分,而工业软件是落实以上目标的重要工具。 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国家政府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基础软件领域的发展。其中,2020年3月份,工信部就明确表示,要开始启动国家软件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关键软件卡脖子的问题,着力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高端工业软件的发展。8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 集成电路 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根据产业调研发现,现阶段工业软件中多个产品呈现出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行业需求分化的特性。不同技术或工业发展阶段,工业软件的需求导向也不尽相同。当前,云计算、物联网、 5G 等底层技术日趋成熟,因此我国工业软件可以遵循和国外工业软件不同的发展路径,着眼于用新技术解决产业链研发、制造协同的效率问题,挖掘工业软件增量价值。 此外,平安证券研报观点则认为,对于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除了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之外,Matlab的从小到大,从教学工具最终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业软件的经历,也值得国内市场借鉴。如果国内能够充分将产学研以及资金的力量结合起来,借助国内较好的政策和应用环境,把国产化的工业软件通过课堂、实验室和重大工程应用等方式推广开来,只要有人用,生态就能够建立起来,后续的优化升级就有希望,进入上升螺旋之后,这个行业就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软件业上市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加大研发蓄力筑未来 从二级市场来看,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均归属于申万行业分类中的软件开发和IT服务细分行业。据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ICT工作室统计,截至2020年9月2日,A股共计有198家软件开发和IT服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14万亿元。 据中报披露,上半年,上述198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306.49亿元,同比减少1.53%;实现归母净利84.99亿元,同比减少48.8%。从数量来看,5成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的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同比下滑。 研发投入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2020年上半年,198家软件开发和IT服务上市公司共计投入研发210.64亿元,同比增长6.48%,研发投入均值为1.06亿元。疫情影响之下,部分企业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仍然坚持加大研发投入,实属不易。 从上市公司来看,华大九天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EDA龙头,可以提供全流程数模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系统、SoC后端设计分析及优化解决方案、平板(FPD)全流程设计系统、IP以及面向晶圆制造企业的相关服务。 广联达是BIM(建筑信息化)领域最具竞争力的行业龙头,其BIM+技术管理系统是集图纸管理、方案管理及BIM应用为一体的施工技术策划和执行管理系统。2020年上半年,广联达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17.16%;实现归母净利1.3亿元,同比增长45.21%。 中望软件是国内二维、三维CAD解决方案主导者,是国内同时掌握二三维CAD、CAM、CAE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能力的工业软件企业。其拥有广州、武汉、上海、北京及美国佛罗里达五大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至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宝信软件是中国钢铁信息化领域龙头企业,能全面提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 IDC )、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品与服务业绩遍及钢铁、交通、医药、有色、化工、装备制造、金融、公共服务、水利水务等多个行业。2020年上半年,宝信软件实现营业收入34.15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归母净利6.59亿元,同比增长67.73%。 后疫情时代,科技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面向未来的讨论,将变的至关重要。据悉,由金融界主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将于9月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金融界聚焦“新基建、5G与数字化实践”的系列活动之一。在此次研讨会中,将就相关话题进行务实高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