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储能电站用电池管理系统认证证书诞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16
  • 7月10日,储能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阳光电源获颁首张电化学储能电站用电池管理系统(BMS)认证证书。至此,阳光电源成为了首家完成从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到电池管理系统四位一体认证的企业。

      BMS是储能电池系统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它的先进、可靠程度,对电池能够获得更长寿命、更安全运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依据国标GB/T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和CGC GF-176-2020A《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补充技术要求》,鉴衡认证中心对阳光电源BMS环境适应性、电压、电流、温度监测、数据采集等方面的精度以及安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结果显示,阳光电源自主研发的BMS,各项测试数据全面满足两个标准要求。SOC(SOE)估算精度、电能量计算精度、电流精度等关键指标远优于GB/T34131-2017中的限值要求,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加上此前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的认证,阳光电源电池系统已经形成了从设备到系统级的全方位认证。

      目前,围绕系统安全和寿命两大关键难题,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采用了“电池四级管理、四级熔断及毫秒级联动保护”安全设计,形成了从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簇、电池系统管理到PCS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近几年,我国储能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如何在兼顾安全性前提下,提升电池综合性能、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已经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阳光电源始终坚持从部件到系统级的全面协同和联动,以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可靠。截至2020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已应用在全球1000+重大储能项目中,未发生一次安全事故。

相关报告
  • 《我国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颁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0
    • 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28日向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我国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这一证书的颁发,标志着我国船用燃料电池商用化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相关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先后研发出氢燃料电池无人机、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多类产品。近年来,该企业聚焦船用燃料电池领域,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出众宇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该产品以氢气作为燃料,设计功率80千瓦,可装配到大型船舶上使用,具有低噪音、损耗小、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特点。 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船级社于2013年起开始了氢燃料电池船舶应用的探索性工作。众宇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历经13个月的图纸审查、现场审核、型式试验后,相关性能指标达到相应认可标准,最终取得了我国首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李骁表示,众宇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商用化使用场景丰富,可为船舶本身提供动力、热量外,还可作为岸电系统使用。接下来,企业还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辟更多场景下的燃料电池行业应用,更好助力节能减排。
  •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中的明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30
    • 日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其中,惠廷厄姆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锂离子电池。古迪纳夫经过反复实验与验证,发现钴酸锂比硫化钛更适合储存锂离子,进而显著提高电池的电压平台。吉野彰在此基础上,采用锂离子代替纯锂,提升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具备实际应用条件。 之所以被称为锂离子电池,是因为无论在电池正负极还是在电解质中,锂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与其他储能电池相比,其突出优点在于单位体积的储存能量高,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前不必顾及电池的用电深度,同时,能量转换率高、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随着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于1991年投入市场,锂离子电池迅速实现大范围应用,是目前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的主流储能形式。 由于特有的技术优势,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军事基地储能。高原、边防、海岛部队距后方基地远,能源补给线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必然趋势。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不仅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还具备削峰填谷等功能,是解决偏远军事基地能源保障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存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遭到火力打击时,容易冒烟、起火,甚至引起爆炸。 野战供电。采用锂离子电池的方舱式储能系统没有柴油发电机噪声大、红外特征明显等问题,显著增强了电能保障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但针对野战供电环境,锂离子电池存在低温性能差等问题,如在-40℃条件下,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不足室温条件下的一半。 高能武器电源。电磁炮、激光、高功率微波等新型高能武器装备运用越来越广泛,定向能武器输出功率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以优异的倍率充放电能力可用于高能武器的电源。不过,随着高能武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仍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车载和机载武器小型化、轻量化要求。 无人装备动力源。目前主流的小型和微型无人装备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但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源的无人机,续航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是制约军用无人装备实战化应用的最大问题。 单兵电源。随着单兵装备信息化、可视化以及智能化趋势加快,对电能的需求急速增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各国单兵装备的主力电源。不过,随着单兵和班组作战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士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得不携带更多电池。目前高能量密度的电源是制约未来士兵连续作战的瓶颈技术。 因此,未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高能量密度。随着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相同体积或重量条件下电池所蕴含的能量更大,可全面提升无人机、水下潜航器、单兵装备等的续航时间与续航里程。二是高安全性。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可燃有机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安全性,在遭受炮火打击后不会引起二次爆炸,满足大型军事基地、储能方舱等对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的需求。三是高环境适应性。提升低温条件下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以及电解液的电导率,使电池能够在严寒条件下正常充放电,从而有效增强野战电站和武器装备等的全域作战能力。四是高功率密度。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放电性能不断提高,从而满足新型武器能量瞬时释放的脉冲功率需求。 能源是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大型军事基地到单兵班组,从空天飞行器到水下装备,锂离子电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锂离子电池在军事领域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